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乡土的芬芳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其成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乡土的芬芳》是一部关于全国文明城市宿迁本土风景、风俗、风物、人物、乡愁的散文集,紧扣宿迁英雄故里、中国酒都、水韵名城的城市特色,把个人旅行融入地方文史,把人生阅历融入乡土文化,把个人情感融入古今人物,用文字呈现城市生活和农耕文明的方方面面。
目录
第一辑 风景
英雄故里
运河桥上看宿迁
徒步黄河故道
湿地芦花
骆马湖之秋
六上戴场岛
秋染三台山
宿迁孔庙今昔
五朵金花
蔡破圩
赶宿迁走窑湾
四河行
宿迁的庙
探访花厅村
第二辑 风习
二月二龙抬头
宿迁有个老猫急子
大运河庙会
湖山传说
认干娘
婚礼变奏曲
正月十六逗巧饭
喜丧
第三辑 风物
宿中炮楼
一株遗落的琼花
春天的野菜
乾隆贡酥与黄桥烧饼
苏北新民居
煎饼小识
宿迁小菜
碌碡
蝙蝠进化论
萌宠记
第四辑 风范
参观延安炮兵学校旧址
寻访“华干”旧址
在东北寻访朱瑞的踪迹
朱西甯留在宿迁的精神足迹
宿中西迁溯源
盖会计
手抄本倪瑞璇诗集获得始末
宿中老校友罗弗章
筹办刘家魁诗歌吟诵会
在《洪泽湖畔》重走青春
侍邱七老
沭阳崇孝苑
徐云亭老人
诗酒趁年华
第五辑 风情
新盛街抒怀
听蝉居:宿迁民间小文联
马陵夜市
祖坟
院子里长了青苔
母亲住进养老院
割青草
村里的树
风雨茅棚
老家情结
兽语
寻狗记
跋:我的父亲王其成
宿迁市区旅游指南
序言
序:一个人的地方志
王清平
其成绝对是块作家诗人的料。有个性,有
思想,有情怀,不当作家诗人,不可能。
认识其成很晚。端起酒杯一喝,杯杯见底
。放下酒杯一叙,居然是校友,都是中文系的。
只是我略长几岁,错过了与他同届。他毕业后从
乡下中学辗转进城教书,一直教到现在。我却阴
差阳错地在教十年书后改了行。不然,如果我们
在同校教书,肯定是志趣相投的铁杆文友。他的
行为做派,一如当教师时的我:教好书,端牢自
己的饭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什么神不劳。作
家诗人都这个性。
其成出生于农村,幼年体弱多病。怕“拴
”不住,善良的母亲为他认下一讨饭的刘姓女人
做干娘,“留”住了他。其成成人后读书用功,
考上大学,为人师表,一晃三十余年。其间经历
了什么艰难曲折,所知甚少。认识他时,知道他
在教学之余,生活丰富多彩。背上行囊,行走天
下,自称“驴友”。偶有所感,落笔成诗,率性
作文,遂成作家。桃李满天下,履痕遍地上,文
气荡荡,仙骨朗朗,活得那叫一个潇洒自在。
其成又经历了怎样的艰苦打拼走上创业道
路,我没有探究。只知道几年前,他家在古黄河
畔开了一家茶楼民宿,取名“听蝉居”。一听这
名我就想起杨万里的《听蝉八绝句》,便知此名
出自其成之手。其成想闹中取静,思得“绿杨阴
里听蝉声”的悠哉闲适。很快,听蝉居成为宿迁
文人雅集之地,“民间小文联”的美誉日渐丰隆

走进听蝉居,蝉声早被尘嚣掩盖。楼内小
桥流水,书香浓郁,茶香留齿,足以游目骋怀,
纵情诗文,遗世独立,果为听蝉之境。隐约在耳
的尘嚣不就是聒噪的“蝉声”吗?每有聚会,多
则五六十,少则一二十。不管大小,其成夫妇都
会建群预约,提前彩排,端茶倒水,热情照应,
保证人人满意。聚会最后,免不掉还要以酒助兴
,多有破费。其成夫妇为什么这样做?我理解,
情怀,文人情怀,家国情怀。思来想去,除此无
他。市场经济形势下,没有情怀谁愿做这种事情
?其成凭借一己之力,助力宿迁文艺发展,精神
难能可贵。
与其成交往,虽然相见恨晚,但感觉舒服
,愿意长期相处。其成个性鲜明,但不张扬;思
想先进,但不偏激;情怀浩荡,但不放纵。与众
不同,却能融入大众,乐于助人,倾其所有,尽
其所能,却不惮风险,不求回报,够义气!
几年前获赠其成一本诗文集,其中诗文普
遍不长,率真明朗有嚼头,读了如见其成。
临近虎年,接到其成这部《乡土的芬芳》
,立即打开拜读,竟然爱不释手。58 篇散文,
“风”字分辑,五个部分,多以地情为题,得书
名“乡土的芬芳”。浑然天成,篇篇精美。遵嘱
为序,想起一部书《一个人的文学史》,其成这
本《乡土的芬芳》不就是一部“一个人的地方志
”吗?散文集怎么会是地方志?《乡土的芬芳》
与地方志有什么相似之处?
拜读《乡土的芬芳》,感觉与地方志相似
的地方很多。
《乡土的芬芳》是一部把个人旅行融入地
方文史的旅行志。先跟着其成的脚步去丈量宿迁
的版图吧!从英雄故里出发,在穿越历史长河的
运河和古黄河上走走,然后足迹逐渐放大,骆马
湖,三台山,洪泽湖湿地,直至几个村并称的“
五朵金花”,甚至停足于一个个小小的村庄。如
果给其成本书所写的地名作上记号,不难发现他
几乎丈量了宿迁的版图。在其成丈量过的版图上
,有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人文历史,有风土人
情,有人物传记。而这些不正是地方志记述的内
容吗?其成喜欢旅游,朋友共知。但其成为什么
热衷于宿迁境内的这些景点?如果把其成丈量祖
国大好河山的《四季履痕》与本书放在一起,那
就不失为当代的“徐霞客游记”了。而这本《乡
土的芬芳》,紧扣乡土,掬一抔家乡的芬芳乡土
,这正是其成对本书的严谨把握。也许不久以后
他又有一部更广阔的旅游散文出版。我不得不佩
服其成撰写本书的良苦用心了。
《乡土的芬芳》是一部把人生阅历融入地
方文化的乡村口述史。绵延数千年的农耕文明渗
透在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融入每一个在农村生
长的孩子的血液,也许无法从教科书中找到源头
出处,但它们却真真切切地像无形的风和空气一
样徘徊在乡村与乡村之间。其成以“我”的视角
记述了乡村地情。读其成的这部散文集,就像读
一部乡村口述史,我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村庄。
伴随着其成的《认干娘》《正月十六逗巧饭》等
篇章,我回到了那个艰难的岁月,走进了一个农
村孩子苦难而又快乐的童年、苦学拼搏的青年时
代。也许在县级以上地方志中已很难找到《乡土
的芬芳》里写过的乡村,但是,从一个人的地方
志里分明听到了历史长河的涛声。
《乡土的芬芳》是一部地方人物志。宿迁
历代人物在本书中几乎都有,虽然没分朝代,虽
然不是传记,但分明能看出其成对宿迁历史人物
的研究和热爱。同时,我还看到其成不惜笔墨描
写了许多同时代的人物,他们有成功人士,有其
成的同事,更有身边的百姓,他们都是有血有肉
、有情有义的人。无论与其成有没有交集,但在
导语
《乡土的芬芳》是一部把个人旅行融入地方文史的旅行志,从英雄故里到大运河、古黄河、骆马湖、三台山,乃至一个村庄,足迹所至,尽现美景;《乡土的芬芳》是一部把人生阅历融入地方文化的乡村口述史,将绵延数千年的农耕文明渗透在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乡土的芬芳》是一部一个人交往研究过的地方人物志,不惜笔墨描写了许多同时代的人物;《乡土的芬芳》是一部一个人的艺文志,宿迁历史上和当代的文学艺术名家名篇在本书中都有体现。
精彩页
英雄故里
宿迁能够称得上是英雄故里。
宿迁最大的英雄是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的英雄称号是司马迁封的,《史记·项羽本纪赞》云:“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项羽的英雄称号是李清照封的,短章《夏日绝句》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的英雄称号是刘家魁封的,长诗《英雄挽歌》云:“英雄梦,霸王梦……蘸别人的鲜血写开头,蘸自己的鲜血写结尾。”
项羽的英雄称号是宿迁人民封的,2019版《宿迁市志》总结项羽文化的历史地位云:“终结暴秦的西楚霸王,名列第一的战神,唯一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盖世英雄。”
英雄故里当有英雄遗迹。即使沧海桑田,岁月的风霜抹平了一切遗存,后人也会在这片土地上接续延展,否则英魂无以承载,追思也没有寄托啊。所以宿迁从来就不缺纪念项羽的场所。项羽的出生地叫梧桐巷,这条街巷就一直安放在宿迁的版图上,无论城市如何变迁改造,梧桐巷一直在那个位置,甚至延伸到报纸上(《宿迁晚报》文学副刊名“梧桐巷”)。巷子的尽头有一棵埋藏项羽胎盘的梧桐树屹立数千年仍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梧桐巷周围的人们称之为项王故里,这里一直留存纪念项羽的设施,有房有庙,有碑有坊,塌了修复,毁了再建,代代相传。至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宿迁知县胡三俊在此立下一块“项王故里”石碑,自此项王故里有了历史物证。1935年,国民党骑兵第一师师长张华棠率部驻扎宿迁,积极倡导修复项王故里,设项里公园,建英风阁和槐安亭;民国宿迁县县长张乃藩又扩而大之,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更是多次扩建增容,特别是2011年,大手笔大投入,使小不点变成巨无霸,现在的项里景区占地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集凭吊、观光、休闲、商贸于一体,全方位、多功能展现西楚波澜壮阔的社会风貌和项羽拔山举鼎的辉煌一生,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项里景区核心的核心是项王手植槐,这棵老树数千年生命不息、英魂永驻,是宿迁历史和项王胜迹的活化石。我还是引用梁衡《树梢上的中国》中《秋风桐槐说项羽》的文字来描述吧:“岁月沧桑,英雄多难,这个从淤泥中挣扎而出的树头某年又遭雷电劈为两半,一枝向北,一枝向南,撕肝裂肺,狂呼疾喊,身上还有电火烧过的焦痕。向北的那枝,略挺起身子,斗大的树洞,怒目圆睁,青筋暴突,如霸王扛鼎;向南的一枝已朽掉了木质部分,只剩下半圆形的黑色树皮,活像霸王刚刚卸落的铠甲。但不管南枝、北枝都绿叶如云,浓荫泼地。两千年的风雨,手植槐修成了黄河槐;黄河槐又炼成了雷公槐。这摄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灵的古槐,日修月炼,水淹不没,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壮哉项羽!”
这不正是项羽精神的写照吗?
宿迁历朝历代都有英雄涌现,彪炳史册的就有南宋抗金英雄魏胜、明代抗倭英雄刘江、清末守台英雄杨泗洪、抗日英雄孙朋瑾、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人民炮兵创始人朱瑞,他们战功赫赫,名垂青史,泽被家乡;亦有墓冢坟茔、纪念场馆供后人凭吊瞻仰。
在京杭大运河畔、项王故里东首、东关口历史文化公园北侧,有一座赭红色的墓茔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这就是清末舍命守卫台湾的民族英雄杨泗洪之墓,称为杨公墓。杨公墓最夺目之处是墓道前的一座高大的牌坊,牌坊中柱和边柱分别高5米、6米,中额题“杨公墓”三个隶书
大字,正门两柱上刻有一联:“血洒台湾,誓保中华疆土;骨归故里,共钦民族英雄。”两根边柱上的对联更加气势磅礴:“沂泗如襟,黄运如带,横贯十三州,独立中流如砥柱;摧秦有项,败倭有杨,上下两千载,同生一地两英雄。”为宿迁已故著名书法家窦燕客先生所书。对联纵横捭阖,将时空交错于一体,盛赞宿迁大地地灵人杰,英才辈出。
彭雪枫本不是宿迁人,他生于河南,亦牺牲在河南。抗战时期,彭雪枫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四师师部在宿迁泗洪县大王庄,当时属淮北抗日根据地,彭雪枫牺牲后埋骨在洪泽湖畔泗洪半城镇。2005年彭雪枫诞辰100周年之际,宿迁在市区城北大运河畔划地320亩建设雪枫公园。公园按彭雪枫生平事迹设置景点,建有育德广场、红星眺望台、长征路、铁师林、砺剑园、白雪亭和红枫亭、半城岛、拂晓广场、长淮路、卖马坡、捷胜亭、飞骑桥、九月湖和彭雪枫纪念馆,现为4A级旅游景点,免费开放。
宿迁的英雄榜给朱瑞将军留有一个重要席位,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朱瑞于1905年出生在宿迁市宿城区龙河镇朱大兴庄。1920年,15岁的朱瑞背起行囊,告别父母,远离家乡,到徐州、南京、广州、莫斯科求学。1930年从苏联克拉辛炮校毕业回国,走上革命道路。先后辗转上海、武汉、瑞金,1934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3: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