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本香奈儿的画传,在法国畅销多年,这是最新的一版,作者对文字和图片都进行了不少更新。 嘉柏丽尔·香奈儿(Gabrielle Chanel,1883-1971)是Chanel品牌的灵魂,也是时尚界的标志性人物,众多女性心目中的偶像。简单优雅的风格就是由她所开创并引领的,她至今仍在影响着人们的穿着与时尚思想。她的设计一直致力于解放女人的身体,从她开始做缝纫工到1971年去世。 她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女人,也是一个领导潮流的前卫女性,她希望改变着装规范。 与以往的香奈儿传记不同,本书不仅用文字讲述了她传奇的一生——从修道院的惨淡童年,到少女时期的情窦初开,从品牌创始的声名鹊起,再到战争期间的颠沛流离…… 作者还为本书配了数量庞大、视觉多变的插图,包含:各个时期的香奈儿照片、香奈儿设计作品与手绘,不同年代的巴黎街道和香奈儿店面的建筑照片,以及杂志、文学作品、剧场海报材料,等等。 丰富的视觉元素与简洁的文字相结合,全方位地为读者展现香奈儿的魅力。 作者简介 凯瑟琳·德·蒙塔朗贝尔:她在迪奥和浪凡公司做了20年的传媒工作,现为时尚作家,长期为《费加罗》《世界报》等杂志供稿。 目录 1883年/1918年 一切的开始 童年 黑色制服 当学徒的日子 唱歌的嘉柏丽尔 维希递水员 城堡生活 事业起步 一个自由的女人 巴黎—多维尔—比亚里茨 为泽西针织衫而疯狂 人就是这么活着的吗? 1919年/1935年 荣耀与痛苦 痛苦 俄国岁月 5号:幸运数字 诗人万岁! 《蓝色列车》、科克托与毕加索 英国岁月 一条黑裙 魂归威尼斯 香奈儿词典 保罗和嘉柏丽尔 再度单身 1936年/1953年一个时代的终结 新的游戏规则 格言与警句 战争,它又来了 至暗年代 我,嘉柏丽尔 1954年/1971年 还有话要说! 小姐归来 除了优雅,还是优雅…… 光辉岁月 小姐在工作 电影,电影 小姐随风而逝 嘉柏丽尔消逝,香奈儿永存 参考书目 图片版权 导语 一只2.55,一瓶5号香水,一件粗花呢夹克……无法让你真正走进创始人嘉柏丽尔·香奈儿的世界。 香奈儿的眼界与态度,她的人生经历、设计与创新、优雅与智慧,才是她留给世人更珍贵的、永恒的财富。 香奈儿,不仅是时尚界的永恒传奇;也是独立女性的偶像。 她的一生都在诠释,何为“时尚易逝,风格魅力永存”。 与以往讲述香奈儿的作品不同,本书收录了香奈儿童年、成长时期、创业时期等不同时间段的城市照片、海报、写真、剧照、书籍杂志照片等图像资料,与她的传记相结合,图文并茂地展现了香奈儿的一生。它比文字传记更生动,比电影更全面更真实。 精彩页 1883年/1918年 一切的开始 嘉柏丽尔·香奈儿12岁时,她的母亲去世了。她的父亲把她和她的两个姐妹安置在奥巴辛孤儿院。不久后,她在穆兰的一家服装店做裁缝,并在一家咖啡馆唱歌——也是在那里,她遇到了艾蒂安·巴尔桑,她的第一个皮格马利翁,在她遇见挚爱阿瑟·卡佩尔(伯伊)之前。嘉柏丽尔的创作开始于为她的演员朋友们制作帽子。1915年,她在比亚里茨开了自己的第一家时装店。她非常大胆,用泽西针织面料做休闲服,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从1917年起,她开始剪短发,穿开衫和裤装…… 1883年/1895年 童年 嘉柏丽尔于1883年8月19日在法国索缪尔的救济院出生。她的父亲阿尔伯特·香奈儿是个贩卖缝纫用品的流动商贩。两年前(1881年)的一个市集日,他在布里夫拉盖亚尔德附近吸引了让娜·德沃勒。这次短暂的相遇后,他们的第一个女儿朱莉娅,贝尔特·香奈儿诞生了,朱莉娅,贝尔特比自己的妹妹嘉柏丽尔大了不到一岁。 这对未结婚的情侣在索缪尔定居。阿尔伯特想成为一名酒商,他从一个集市辗转到另一个集市,而让娜则被限制在镇上的一个房间里做一系列零工。如厨房女佣、客房女佣或熨斗工。直到第二年秋天,阿尔伯特才在库尔皮埃尔与让娜结婚。他们在伊索尔定居,住在工匠区中心的一个小房子里。阿尔伯特总是在路上,很少回家,让娜从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再次出现。厌倦了等待的她有时会回到娘家。阿尔伯特回来时,总是给孩子们带回一些东西。对嘉柏丽尔来说,每次这都像节日一般。 阿尔伯特的缺席时间越来越长且越来越频繁。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年,这对夫妇有了五个孩子。让娜变得很绝望,再次向娘家寻求庇护。1893年的一天,她在娘家收到了丈夫的来信,丈夫告诉她他已经和他的一个兄弟在布里夫拉盖亚尔德当起了旅馆老板。随后让娜把较小的孩子托付给父母,再次带着两个较大的女儿离开,投奔她的丈夫。 但在布里夫拉盖亚尔德,粉饰实情的阿尔伯特其实只是旅馆的一名雇员。让娜的生活变得很艰难,尽管她的健康状况不佳,但她仍尽可能地帮助丈夫。她的哮喘病越来越严重,并让她容易乏力。为了少花钱,她并没有为自己治疗。在他们那简陋的房间里,疲惫不堪的她于1895年2月16日离世,而她的丈夫又一次醉酒了。 1895年/1900年 黑色制服 成为鳏夫的阿尔伯特不知道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他无力独自照顾他们。让娜的家人也不愿意照顾他们,这或许是对这个只会吹牛的女婿的报复。于是阿尔伯特决定另想办法安置他们。首先是男孩子:10岁的阿尔丰斯(嘉柏丽尔最大的弟弟)和6岁的小吕西昂被送去周围的农场,成为“救济院儿童”。那是1895年,嘉柏丽尔12岁。在那年的一个冬日,当奥巴辛孤儿院的大门在自己眼前关闭,在两个姐妹——年仅13岁的朱莉娅,贝尔特和即将满8岁的安托瓦内特面前,嘉柏丽尔尽管心中翻江倒海,还是挺直了腰板。她们父亲的脚步声在回廊上空的拱顶回荡,之后就再也听不见了。 随后,她们跟随一位修女穿过冰冷的、如迷宫般的走廊和楼梯,来到一间巨大的宿舍。里面的铁皮床上摆着为她们准备的黑色制服套装,那是孤女们的制服。孤儿院外,洒下的细雨让鹅卵石变得湿滑,阿尔伯特倚靠在一匹老马拉的车上,在小巷中远去。他向女儿们承诺,他很快就会回来找她们。 三姐妹生活在奥巴辛这座12世纪熙笃会修道院的高墙内将近七年——这座修道院当时是该地区最重要的孤女收养机构。她们的父亲从此杳无音讯。 在奥巴辛,嘉柏丽尔迅速成长起来。孤儿院的严酷环境使她无法向悲伤屈服。她自尊心强,在其他孩子中间显得主动,她保护两个更脆弱的姐妹并给予她们力量。后来,她将“孤儿院”这个词从她的词典中划去,并尽可能向每一个交谈对象构建一个美化的童年……那时候她专注于学习,有时保持沉默,有时反抗修女,同时她也被当地各处的庄严之美吸引。渐渐地,她在修道院的简约之风中找到了自己的风格方向——没有色彩和修饰,这正是熙笃会苦修的典型特征。她最终熟悉并掌握了这些被遗弃的修道院空间,它们被光线穿透。她在那里成长得越来越坚定,并带着少女般的信念。梦游时,她醉心于符号,有时会数石子路路面上所画星星的五个角……最重要的是,她默默地继续等待她的父亲,他和她一样生于19日,他是11月的那一天,她是夏季某月的那一天。 时光流逝。远离“美好年代”的纷繁,嘉柏丽尔逐渐长大,她有着健康的牙齿和两只黑眼睛。她的眼睛是如此深邃,以至于仿佛可以“刺穿”任何人,即使她并非有意如此。她梦想着有一天终将开始属于自己的生活。每个周日,在姐妹们的陪伴下,修道院的女孩们两人一排地出门进行远程散步。她们穿过村庄,一直走到位于修道院上方的绿色丘陵高地。童年时嘉柏丽尔就记住了奥弗涅那贫瘠而荒凉的土地气息、树木那令人安心的力量,以及科雷兹栗子林的味道……黄昏时分,在回修道院的路上,她辨出村庄那狭窄街道上的风声。它揪住了她的心,她不喜欢周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