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永不褪色的人生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永不褪色的人生》是一部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退役军人参与地方建设风采的纪实文学。全书由28篇文章组成,以细腻、纪实的笔触描写了身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乡村的退役军人如何深入一线,以忠诚、勇敢、坚韧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事迹。
目录
心系家国情漫沃野——记优秀退役军人郑本禹
唐咸金王道明
热心公益快乐自己——记优秀退役军人廖清伟
苏眉
永远的军人——记优秀退役军人欧阳义云
唐咸金
圣火的追寻者——记优秀退役军人马俊
夏兮予
热血军旅铸本色三尺讲台育英才
——记优秀退役军人、广汉市七一学校校长王万春
胡吉
军魂永驻——记优秀退役军人王明军
刘和根
情系沃土的水利人——记优秀退役军人邓宜松
文书茂
蔷薇花下依心居——记优秀退役军人向兴林
苏眉
一粒泥土也有成为砖石的坚韧
——记优秀退役军人、广汉贵洪园艺家庭农场负责人向贵洪
夏兮予
就爱这身警服的荣耀——记优秀退役军人、警花刘丽君
孔继红
心系故乡 情系百姓——记优秀退役军人刘晓波
马俊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记优秀退役军人刘理科
秦世忠
城市交通好卫士——记优秀退役军人刘期林
苏眉
虎型山下舞彩虹——记优秀退役军人汤严军
马俊
军中绿花 职场绽放——记优秀退役军人李静
向启东
从“橄榄绿”到“藏青蓝”,尽显英雄本色
——记优秀退役军人、刑侦尖兵李杰
胡吉
小溪终汇大海 勇者一往无前
——记优秀退役军人杨海勇
马俊
骨子里的军魂——记优秀退役军人吴进
秦世忠
一生平凡,“义”可不凡——记优秀退役军人张义
邱林
心怀梦想 扬帆远航——记优秀退役军人张扬
王道明
用无悔青春续写军人本色——记优秀退役军人张学成
程道敏
硬核“扫地匠”
——记优秀退役军人、广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卫所清扫 大队大队长陈川
邱世美
退伍不褪色,社区勤务兵——记优秀退役军人陈松
王路姣
“常青树村干部”——记优秀退役军人林兴伦
文书茂
奋斗在路上,永不止息——记优秀退役军人周乐俊
邱林
他的名字叫“坦克”——记优秀退役军人钟昌波
唐咸金
延续军魂,再创辉煌——记优秀退役军人秦伟
刘和根
退伍老兵的座右铭:“三老四严”
——记优秀退役军人雒朝明
孔继红
编后记
——马俊执笔
序言
他们的脚步依然铿锵
董文利
“人类第一个国王乃是一名成功的士兵,
国家的功 臣无需有荣耀的祖先。”伟大的伏尔
泰对军人的禀性做 过这样的论说。“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这是我们古老又长盛不衰的战歌
,凸显了士兵的众志成城。无论东西,无论古今
,军人总是一道风景,虽遥远但真切可触。
很难有这样一个职业会给人留下如此深刻
的人生印记:
在火热的军营,同饮一斛水,同着军装,
龙腾虎跃,逢敌亮剑。退役后,他们依然热血沸
腾,步履矫健,行进在人生的第二战场。
因难忘那隆隆的铁甲轰鸣退役后网名依然
是“坦克”的钟昌波、金牌调解员雒朝明、“常
青树村干部”林兴伦,扎根基层一干便是数十个
春秋;还有带出一支响当当的司法警察队伍的警
花刘丽君,在教坛悉心耕耘的基层中学校长王万
春……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不变的执
着与信念,过硬的素质,以及见证青春和荣光的
晶莹汗水。
一段从戎的记忆被永远收藏在心底,晨起
的军号在朝阳中飘荡,晚归的脚步在暮色中穿行
。那是沙场练兵的阵阵呐喊,那是战友兄弟的情
谊……
一种情怀被镌刻在再次扬帆的漫漫征程—
—忙碌的机关、教书育人的课堂、抗洪救灾的最
前方、拱卫平安的每一个黎明……
这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一种信念的涅槃重
生,虽再无硝烟豪迈,但如涓涓细流,浸润着故
乡温暖的土地;更如石子和泥土,塑造着故乡的
城市和乡村,雕塑出闪光的华彩人生。
这是一种力量的彰显。他们像一朵朵昂扬
奋进的浪花,已汇入广汉建设成(都)德(阳)
同城化发展先行融合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
范区的奔腾浪潮。
时光远去,喧嚣终将归于沉寂,但他们践
行的脚印越发清晰,他们平凡而炽热的初心一直
在不竭地传递着。
讲好退役军人故事,展示他们不忘初心、
永葆本色、持续奋斗的时代风采,是做好退役军
人相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必是鲜花的献礼
,也不必是大理石的铭记,只需要将目光投过去
,故乡的沃野、你我的身边、你我的工作中,退
役军人的群像总是高大又令人难忘。
让我们聆听,他们依然铿锵而坚定的脚步
正由远及近。
导语
这是一曲新时代退役军人“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赞歌。无论是身在军营,还是身在地方,他们始终没有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不同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们不仅是退役军人的榜样,更是无数踏实肯干的人们的榜样。
后记
新中国的诞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
领导,离不开革命先烈、人民军队、人民群众的
浴血奋战。新中国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同样凝聚着一
代又一代革命军人的满腔激情与热血、青春与韶
华。告别军营转战地方的退役军人们, 他们无
怨无悔,不忘初心,从头再来,砥砺前行。行政
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乡村,处处可见退役军人
的英姿。他们身上彰显出忠诚、坚韧、勇敢、担
当、奉献等军人特质,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
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真实生动反映广汉退役军人优秀群像,
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激励退役军人立足家
乡,情系故土,再创佳绩,再立新功,中共广汉
市委、广汉市人民政府决定编写出版《永不褪色
的人生》一书,并由广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
组成编委会。
接到任务之后,我们全体编委会成员满怀
对广汉这片发展热土的挚爱,对优秀退役军人的
敬慕,从人物评选、资料收集、深入采访、潜心
创作,到统筹定稿,历时近半年,终于于 2020
年 12 月完成编写任务,并于2022 年 3 月做
了一些补充。
由于题材独特,时间紧迫,水平有限,加
之绝大部分参与创作的同志有公务在身,此书的
编创尚有诸多遗漏、缺憾。但是,能够为广汉塑
造出这样一组优秀退役军人群像,为不同年代、
不同行业、不同业绩、不同特质的优秀退役军人
留下这些文字,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上这样一
份礼物,我们已经感到十分欣慰。
真诚感谢中共广汉市委、广汉市人大、广
汉市人民政府、广汉市政协领导的信任!感谢各
乡镇、部门的积极配合与支持!感谢广汉广交道
路工程有限公司、广汉市煦川混凝土有限公司的
热情赞助!感谢北京时代光华图书有限公司的鼎
力相助!
《永不褪色的人生》编委会
执笔:马俊
精彩页
热血军旅铸本色 三尺讲台育英才
——记优秀退役军人、广汉市七一学校校长王万春
胡吉
在部队,他是一名战士;退役后,他是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身份变了,工作变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党的坚定信仰,是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军人作风。在 24 年的教学生涯中, 他始终以一名军人的执着和坚毅,怀揣一颗关爱农村孩子成长的赤诚之心,立德树人,春风化雨……
道义——退伍回乡
今年 46 岁的王万春,1993 年从广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金轮镇马嘶村小学任教。按捺不住从小扎根心底的军人梦,从教一年后,王万春毅然参军入伍。
1994— 1997 年,王万春服役于北京卫戍区某团,从普通战士逐渐成长为营部司务长兼文书。1995 年、1996 年,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1996 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7 年,荣立三等功。
1997 年 12 月,带着一身荣光,王万春退役回到广汉,在金轮中学(今金轮一中)工作,先后担任了体育教师、语文教师、团支部书记、政教处主任、教导处主任、副校长等职, 并在这期间通过自考取得大专学历。在金轮中学任教 12 年,王万春每天想的、做的,都是怎样帮助贫困学子逐梦成长,怎样改善这所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
王万春曾经带过的一名初三学生,后来成了广汉小有名气的企业家。时隔多年,这位企业家难忘师恩,在向金轮二中(原兴隆中学,王万春后来工作的学校)捐赠体育教学器材的时候,物资里面附带了一封给王万春的感谢信。信中这样写道:“作为一名农村娃,家里穷,没有见过世面,那个时候是不知道何为梦想的,所幸遇见您这样的恩师,给我们分享了首都生活和部队追梦往事。彼时,我的世界就像忽然之间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是您让我得以了解世界原来很大,人生可以很精彩……回首往事,虽然我们几个总是比较调皮,但恩师的一视同仁,还有您的严厉与慈爱同行,对我而言,至今都是莫大的鼓舞……”
“助生成长,促校发展”已经成了王万春教学路上的全部志向。他还主动报名参加援彝工作,先后 5 次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金阳县等偏远地区支教讲学,这些工作历练鞭策着他更加努力前行。
“痴心一片终不悔,呕心沥血育英才。”王万春在教师这个神圣的岗位上,无愧而充实地走过了在金轮中学的 12 个春秋。他先后被评为广汉市优秀教师、德阳市优秀教师,“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百杰”,并获得德阳市教学成果奖等嘉奖。
担当——抗震救灾
2008 年,“5 ·12”汶川大地震发生,王万春所在的学校校舍受损严重。王万春按照学校安排,第一时间组织教职员工进行自救,组织搭建临时帐篷、打扫卫生、消毒杀菌……他还数次冒着余震危险,进入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学生宿舍,对建筑物和学校设施、设备受损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拍照登记,为及时掌握学校受损程度提供了准确数据。
在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后,王万春又加入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为了让受灾群众能尽快入住救助站,他顶着烈日,全程参与金轮救助站的修建,哪里需要就到哪里, 安排干什么就干什么,搬运建筑材料,装卸救灾物资,平整土地,铺砖,搭帐篷……每一天都工作到深夜。
金轮救助站建好后,先后接收了两批受灾群众入住。一名从汉旺镇转移过来的受伤学生刘某,因为受到惊吓,加上亲人失联,整日郁郁寡欢。王万春看在眼里,便主动承担起志愿者、老师和长辈三重责任, 除了在生 活上对刘同学无微不至地照顾, 还耐心地对他进行心理疏导, 最终将康复 的刘同学顺利交到了其亲属手中。
每当急难险重任务出现的时候,王万春总是挺身而出的那个人,他不怕困难,勇于担当,深受学校教师、政府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光芒——迎接挑战
2009 年 6 月,广汉市宏华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宏华学校”)开始筹建。不畏艰难、敢于担当的王万春再次展示了“敢啃硬骨头”的军人作风。通过全市公开竞聘,他勇挑重担, 先后担任宏华学校筹备组组长、宏华学校语文教师、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他与来自江苏启东的四人管理团队一起,助推宏华学校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宏华学校从筹建到发展壮大,历经了数不清的曲折和艰辛。队伍磨合、并校整合、竞聘教师、起步招生、建章立制,教学设备设施安装调试,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系列工作,王万春都亲力亲为,废寝忘食、长年无休是他的工作常态,个中辛苦不足为外人道。对自己的家庭, 王万春满含愧疚, 好在他所做的一切都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的妻子常对他说:“放心,家里的事有我! ”
“要当好校长, 就要爱教爱校爱学生!”王万春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抓建设抓管理抓教学,他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各项工作中越来越在行。宏华学校的 3 年时光,把王万春锤炼成了优秀的管理干部。
2012 年,王万春在江苏启东南苑中学挂职校长助理期满,从教育发达地区学成归来。当年 7 月,经教育主管部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