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间有味(彩插珍藏版汪曾祺忆旧小品精选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汪曾祺先生的忆旧小品精选集。全书由“故里故亲”“再回联大”“往事杂忆”“师友旧谈”四部分组成。书中既详细讲述了汪老祖父、父亲、母亲的故事,也记录了他自己在西南联大的生活点滴。透过文字,他诚挚追忆师友,深情怀念父母家人,亦把他对生活的热爱渗透给读者,读来使人有种淡淡的充实感。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高徒,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家,京派文学小说的代表人物及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早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先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作家协会理事。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领域成就颇高,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和灵性美质,语言平和质朴、清新隽永、娓娓而来、如话家常。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故乡的食物》《逝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目录
故里故亲
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的祖父祖母
我的家乡
我的家
我的母亲
我的父亲
大莲姐姐
故乡的元宵
草巷口
再回联大
七载云烟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金岳霖先生
唐立厂先生
吴雨僧先生二三事
闻一多先生上课
西南联大中文系
地质系同学
跑警报
新校舍
蔡德惠
炸弹和冰糖莲子
往事杂忆
觅我游踪五十年
悔不当初
旧病杂忆
自报家门
我的小学
我的初中
师友旧谈
林斤澜!哈哈哈哈
遥寄爱荷华——怀念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
赵树理同志二三事
哲人其萎——悼端木蕻良同志
老舍先生
裘盛戎二三事
名优逸事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老董
未尽才——故人偶记
序言
1920年元宵节,汪曾祺
出生在江苏高邮县县城一个
书香门第:祖父是清朝末科
的“拔贡”,父亲金石书画皆
通,多才多艺。这似乎注定
了汪曾祺与文字的交情,他
晚年曾用一首小诗述说一生
从事写作的原因:
我事写作,原因无他:
从小到大,数学不佳。
考入大学,成天“泡茶”
,读中文系,看书很杂。
偶写诗文,幸蒙刊发。
百无一用,乃成作家。
弄笔半纪,今已华发,
成就甚少,无可矜夸。
有何思想?实近儒家。
人道其里,抒情其华。
有何风格?兼容并纳。
不今不古,文俗则雅。
与人无争,性颇通达。
如此而已,实在无啥。
他自称“百无一用,乃成
作家”,却在七十余载生涯
中为我们留下太多至情至性
的文字:在他的故乡高邮,
在他求学的昆明西南联大,
在他工作过生活过的张家口
、北京……故乡的人和事,
是他的回忆散文中绕不开的
题材,也是那些纯真质朴的
小说中永远的灵感;西南联
大的良师益友,在他的笔下
自始至终像当年一样饱含着
激情与理想;在张家口沙岭
子农科所劳动,他与蔬果为
伴,将人间草木化作生动的
文字,苦中也能作乐;回到
北京,他依旧享受着生活,
写写画画听听戏,记录旅食
随想,也为文学界的后来人
留下创作的经验……
“如此而已,实在无啥”
,汪曾祺这样云淡风轻地总
结自己的文学生涯,但对于
读者来说,那份对生活的热
爱,雅致的情味,历经岁月
磨砺而不曾消逝的温暖,却
又不仅如此。
我们期待读者跟随着汪
老留下的旅踪,在这个人人
都步履匆匆的时代中,能慢
步欣赏,觅得属于自己的生
活真谛。
编者谨识
导语
汪曾祺品生活百味,忆清欢人生。家人授权!收录初中生阅读指导篇目。彩插珍藏版!
收录汪曾祺温暖人心的忆旧小品文37篇。
旧友至亲,师长同窗,一字一句重温昔日情景。既记录汪曾祺本人生平,亦书写时代氛围。
裸书脊锁线装帧,翻阅展合自如,让阅读更自在!
精彩页
我的祖父名嘉助,字铭甫。他的本名我只在名帖上见过。我们那里有个风俗,大年初一,多数店铺要把东家的名帖投到常有来往的别家店铺。初一,店铺是不开门的,都是天不亮由门缝里插进去。名帖是前两天由店铺的“相公”(学生)在一张一张八寸长、五寸宽的大红纸上用一个木头戳子蘸了塁汁盖上去的,楷书,字有核桃大。我有时也愿意盖几张。盖名帖使人感到年就到了。我盖一张,总要端详一下那三个乌黑的欧体正字:汪嘉勋,好像对这三个字很有感情。
祖父中过拔贡,是前清末科,从那以后就废科举改学堂了。他没有能考取更高的功名,大概是终身遗憾的。拔贡是要文章写得好的。听我父亲说,祖父的那份墨卷是出名的,那种章法叫作“夹凤股”。我不知道是该叫“夹凤”还是“夹缝”,当然更不知道是如何一种“夹”法。拔贡是做不了官的。功名道断,他就在家经营自己的产业。他是个创业的人。
我们家原是徽州人(据说全国姓汪的原来都是徽州人),迁居高邮,从我祖父往上数,才七代。祠堂里的祖宗牌位没有多少块。高邮汪家上几代功名似都不过举人,所做的官也只是“教谕”“训导”之类的“学官”,因此,在邑中不算望族。我的曾祖父曾在外地坐过馆,后来做“盐票”亏了本。“盐票”亦称“盐引”,是包给商人销售官盐的执照,大概是近似股票之类的东西,我也弄不清做盐票怎么就会亏了,甚至把家产都赔尽了。听我父亲说,我们后来的家业是祖父几乎赤手空拳地创出来的。
创业不外两途:置田地,开店铺。
祖父手里有多少田,我一直不清楚。印象中大概在两千多亩这是个不小的数目。但他的田好田不多。一部分在北乡。北乡田瘦,有的只能长草,谓之“草田”。年轻时他是亲自管田的,常常下乡。后来请人代管,田地上的事就不再过问。我们那里有一种人,专替大户人家管田产,叫作“田禾先生”。看青(估产)、收租、完粮、丈地……这也是一套学问。田禾先生大都是世代相传的。我们家的田禾先生姓龙,我们叫他龙先生。他给我留下颇深的印象,是因为他骑驴。我们那里的驴一般都是牵磨用,极少用来乘骑。龙先生的家不在城里,在五里坝。他每逢进城办事或到别的乡下去,都是骑驴。他的驴拴在檐下,我爱喂它吃粽子叶。龙先生总是关照我把包粽子的麻筋拣干净,说驴吃了会把肠子缠住。
祖父所开的店铺主要是两家药店,一家万全堂,在北市口,一家保全堂,在东大街。这两家药店过年贴的春联是祖父自撰的。万全堂是“万花仙掌露,全树上林春”,保全堂是“保我黎民,全登寿域”。祖父的药店信誉很好,他坚持必须卖“地道药材”。药店一般倒都不卖假药,但是常常不很地道。尤其是丸散,常言“神仙难识丸散”,连做药店的内行都不能分辨这里该用的贵重药料,麝香、珍珠、冰片之类是不是上色足量。万全堂的制药的过道上挂着一副金字对联“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并非虚语。我们县里有几个门面辉煌的大药店,店里的店员生了病,配方抓药,都不在本店,叫家里人到万全堂抓。祖父并不到店问事,一切都交绐“管事”(经理)。只到每年腊月二十四,由两位管事夹了总账,到家里来,向祖父报告,年营业情况。因为信誉好,盈利是有保证的。我常到两处药店去玩,尤其是保全堂,几乎每天都去。我熟悉一些中药的加工过程,熟悉药材的形状、颜色、气味。有时也参加搓“梧桐子大”的蜜丸,碾药,摊膏药。保全堂的“管事”、“同事”(配药的店员)“相公”(学生意未满师的)跟我关系很好。他们对我有一个很亲切的称呼,不叫我的名字,叫“黑少”——我小名叫黑子。我这辈子没有别人这样称呼过我。我的小说《异秉》写的就是保全堂的生活。
祖父是很有名的眼科医生。汪家世代都是看眼科的。他有一球眼药,有一个柚子大,黑咕隆咚的。祖父给人看了眼,开了方子,祖母就用一把大剪子从黑柚子的窟窿抠出耳屎大一小块,用纸包了交给病人,嘱咐病人用清水化开,用灯草点在眼里。这一球眼药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据说很灵。祖父为人看眼病是不收钱也不受礼的。
P7-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0 3: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