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第5辑) |
分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西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稿为第五届“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收录论文约20篇。论文涉及徽州文书契约形式、文书的辨伪以及基于徽州文书的社会历史研究。本书的出版旨在激励相关学者在以徽州文书作为基本史料的同时,不只是着眼于徽州地方史,而是能透过徽州研究,深入了解传统时代的中国社会,立足于徽州区域研究提供的丰富内涵,深化对整体中国的认识,解释整个中国的大历史。 目录 制度与实践:傅岩在明末歙县的治理 ◎张佩国 朱学源户之属性考 ◎[日]伊藤正彦 撰 杨缨 译 清代徽州基层社会的里书 ◎刘道胜 歙县旅日华商张友深生平及其文书述评 ◎蒋海波 咸同兵燹冲击下的宗族生活及其重建 ——以绩溪南关许氏宗族为中心 ◎郑小春 晚明徽州的诉讼舆论与“全书”式诉讼文卷的兴起 ——以《吕氏负冤禀帖、历朝实录》为例 ◎廖华生 邹迎 晚清徽州整顿胥吏大案研究 ——以《裕课清累全案》为中心 ◎冯剑辉 中国商帮史研究中“传统—近代”说之反思 ——以近代徽商为中心 ◎梁仁志 “止种兴养”:清乾嘉年间徽州宗族处置生态危机的应变之策 ——以祁门环溪王氏履和堂宗族为中心 ◎陈瑞 清代棚民的置产与入籍 ——基于徽州周家源文书的考察 ◎黄忠鑫 王玉璐 康乾南巡中的江宁召试 ◎孟义昭 异乡的“熟人” ——清代徽人同乡组织救助体系中的保人 ◎郭睿君 是传统还是现代: 民国时期的师范教育 ——以安徽省立二师为例 ◎董乾坤 明清时期徽州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张绪 文书与明代徽州家谱的编修 ◎祝虻 明代卫所与地方社会关系研究 ——以新安卫和徽州府为例 ◎王浩 20世纪30年代皖南红茶运销改良与贸易重塑 ◎左海军 明代土地清丈与坟产诉讼 ——以《万历九年黄石坟地讼底》为中心 ◎潘芸淇 赵思渊 从皖南到苏北:一册晚清淮南盐商信稿之解读 ◎王振忠 序言 【前言/序言】:前言需要完整,必须文字格式。 有则必填 前言 王振忠 2021年9月25日,第五届“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 ”学术研讨会在线举办,此次会议由复旦大学中国历史 地理研究所、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历 史学院联合主办,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承办,共有30 多位学者参会,共发表学术论文23篇。 一 徽州文书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历时长久、内容丰富 。质量上乘的徽州文书为明清经济史、法制史等诸多领 域的学术探索,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史料。从20世纪50年 代以来,随着徽州文书的数度重要发现,各学术机构及 收藏单位都庋藏有不少珍贵的徽州文书,其中有一些迄 今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与研究。 刘道胜(安徽师范大学)的《“通庠毕变”: 生 员群体与清初婺源县基层行政》一文,就以安徽师范大 学近年购藏的文书《康熙间婺源县士民具禀汇抄》为中 心,结合同时代詹元相所著《畏斋日记》等史料,探讨 了生员群体在地方行政和基层乡治中的角色与作用。此 文将该抄本涉及的“通庠毕变”放在明清长时段的历史 中加以考察,指出: 清初地方生员学变是晚明以来“ 士风”在鼎革之后的一种延续,而事件之发生与处理,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清初徽州生员群体在参与地方事务中 的境遇和实态。我本人的研究,则利用2020年出版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藏徽州文书类编·置产簿》 第11册收录之《赤桥约规》抄本,研究徽州乡约与里社 (会社)关系以及清代前期乡约的运作实态。论文指出 : 反映清代前期徽州府祁门县赤桥村的登高约(亦即 赤桥约)之运作,实与明初的洪武礼制颇有渊源。当时 ,乡约与社、会组织相结合,内部具有固定的祭祀仪式 ,并有相应田产加以支持,故而长期盛行不衰。“立会 补约”,使得乡约内化于民间社会,成为民间基层长期 存在的重要组织之一。 潘芸淇、赵思渊(上海交通大学)以上海交通大学 收藏的《万历九年黄石坟地讼底》为例,对明代土地清 丈与坟产诉讼作了探讨。他们提到了一个颇为重要的问 题:“明末徽州地区赋役制度的调整,也会引发产权诉 讼证据制度的变动。”此一看法,涉及徽州社会诸多层 面的问题,颇为耐人寻味。冯剑辉(黄山学院)利用安 徽省图书馆所藏《裕课清累全案》刊本,对晚清徽州整 顿胥吏的大案,作了细致的探讨,他从制度性之普遍原 因和区域社会的特殊原因两方面,分析了清代胥吏为害 的主要原因,重新思考了传统社会中胥吏的角色。华烨 (香港大学)则以婺源济溪、大畈之水口纠纷为中心, 研究了明代中后期徽州的风水空间与宗族组织,论文指 出: 水口不仅是聚落空间的界限,也是宗族形成过程 中人群秩序的边界。她希望透过此一研究,深化对明清 时期徽州的聚落地理、宗族社会等问题的认识。 二 在此次会议上,一些论文对学界此前已涉及的一些 文书重新加以探讨,得出了不少富有启发的见解。 例如,安徽博物院所藏《万历二十七都五图黄册底 籍》,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保存了一个里较为完整内容的 黄册底籍,以前栾成显(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伊藤正彦(日本熊本大学)皆曾先后撰文涉及。此次 伊藤正彦的《朱学源户之属性考》一文,仍然聚焦于此 一文献的相关问题。他指出: 上海图书馆庋藏的康熙 《霞瀛朱氏统宗谱》,是研究朱学源户的重要史料。以 此为主要素材,可以对朱学源户的社会身份加以细致考 察。根据他的研究: 朱学源户并非“庶民地主”,而 是属于士人阶层。《黄册底籍》之制作,“一方面可能 是为了保障朱学源户的财产权利,同时明确户下告明分 析人户之间的产权界定;另一方面又可以成为里甲内发 生财产纠纷时的重要书证”。 又如,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富溪程氏祖训家规封邱 渊源合编》,以往有不少人都曾关注到此一文献。在第 二届“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学术会议上,黄忠鑫( 暨南大学)曾以“休宁富溪程氏的宋明赋役文书探析( 初稿)”为题,对此作过相关研究。而在此次会议上, 郑小春(安徽师范大学)再次利用这一文书,探讨了宋 元明时期徽州佃仆制及其变化。他指出: 《富溪程氏 祖训家规封邱渊源合编》提供了一件可供实证的案例, 将徽州佃仆制的历史至少追溯到南宋时期。换言之,明 清时代徽州盛行的佃仆制,其历史可以上溯至宋元时代 ——当时,徽州佃仆制已相当成熟,具备了后世认定佃 仆身份的“种主田、住主屋、葬主山”这三个特征。宋 元时期主仆之间的经济关系较为稳定,但从明初开始, 种主田纳粮由佃仆“自行输纳”调整为“附产解官”, 主佃关系被不断强化;佃仆虽然拥有自己的经济,但独 立发展比较艰难,故而难以摆脱对主家的依赖。 再如,徽州府休宁县周家源文书记录了19世纪棚民 在徽州置买土地并定居的过程,这批文书也不是首度被 发掘的资料,在第一届“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学术 会议上,黄山学院的刘芳正就以此为中心,对清代徽州 棚民个案作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他指出:“棚 导语 【编辑推荐】:建议关键字多次重复,300字左右 ☆深入徽学研究前沿,展现当前徽州文书研究新成果 ☆旨在通过徽州文书之研究,深入了解传统时代的中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