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古壁丹青(昭陵唐墓壁画集)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在昭陵陵园共有190余座陪葬墓。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昭陵陪葬墓区先后发掘了39座陪葬墓,其中尚存壁画的墓有17座,共有壁画404幅,面积约400余平方米。已揭取的99幅壁画,面积约200余平方米。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是贞观十四年(640年)的杨温墓壁画,最晚的是开元九年(721年)契苾夫人墓壁画,时间跨度长达82年。陪葬昭陵的人均为三品以上的皇亲国戚与文武大臣,享受国葬待遇。昭陵唐墓壁画多为现实生活的写照,也不乏浪漫主义色彩,用笔奔放,着色明快,人物形神兼备,是研究初唐壁画以及唐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本书收录壁画照片180余幅,每张壁画均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对于壁画保存较多的韦贵妃墓、长乐公主墓、李震墓、段蕳璧墓等,还有单独的介绍文章。本书还邀请到相关专家,撰写昭陵唐墓壁画的研究文章,是研究昭陵唐墓壁画的权威读本。 目录 概述 第一编 长乐公主墓壁画 一、简述 二、墓道壁画 1、墓道西壁前《云中车马图》 2、墓道东壁前《云中车马图》 3、墓道西壁中《袍服仪卫图》 4、墓道东壁中《袍服仪卫图》 5、墓道西壁中《袍服仪卫图》(领队) 6、墓道东壁中《袍服仪卫图》(随从) 7、墓道东壁中《袍服仪卫图》(领队) 8、墓道西壁后《甲胄仪卫图》 9、墓道东壁后《甲胄仪卫图》 10、墓道西壁后《甲胄仪卫图》(领队) 11、墓道东壁后《甲胄仪卫图》(领队) 12、墓道东壁后《甲胄仪卫图》(随从) 13、墓道北壁《楼阁图》 三、天井壁画 1、第一天井西壁《群吏图》 2、第一天井北壁《门阙图》 3、第四天井东壁小龛南《拄杖男侍图》 四、甬道壁画 1、甬道石门外西壁《持笏男侍图》 2、甬道石门外东壁《持笏男侍图》 3、甬道石门间西壁《群侍图》 4、甬道石门间东壁《五人群侍图》 五、墓室壁画 墓室北壁《朱雀图》 六、其他 1、第三、第四过洞方木柱图案 2、第三、第四天过洞墙壁图案 3、第三、第四天井圆形木柱图案 4、甬道拱券藻井图案 第二编 李思摩墓壁画 一、简述 二、甬道壁画 1、甬道西壁《抱石蹲踞畏兽图》 2、甬道东壁《弯弓射箭畏兽图》 三、墓室壁画 1、墓室西壁北幅《弹箜篌女伎乐图》 2、墓室东壁北幅《弹琵琶女伎乐图》 3、墓室南壁西幅《执扇拈花异域女子图》 …… 第三编 段蕑壁墓壁画 第四编 新城公主墓壁画 第五编 李震墓壁画 第六编 韦贵妃墓壁画 第七编 燕妃墓壁画 附录 后记 跋 序言 壁间笔墨誉昭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 大精深。唐朝(618~907)是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最为华 美的篇章,上承隋朝,下启 五代十国,享国289年,共 历21帝,国家政治稳定,经 济发达,文化繁荣,绘画艺 术得以蓬勃发展,出现了吴 道子、阎立本、张萱、周防 等一大批著名画家。 壁画是唐代绘画艺术的 表现形式之一,在中国绘画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年代 久远,唐代建筑壁画保留至 今的寥若晨星,石窟壁画虽 数量颇丰,题材多以佛经故 事为主。陕西关中唐陵多依 山为陵,呈扇面形分布于长 安之北,气势恢宏,是陕西 等级最高、密度最大的唐代 文物遗址。大量陪葬帝陵的 贵族墓葬均绘制了内容丰富 的壁画,画中建筑风格独特 ,人物简约传神,器物特色 鲜明,是弥足珍贵的唐代历 史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随着关中地区唐 代贵族墓葬的发掘清理,出 土了大量精美的墓葬壁画, 这些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多 样,场面宏大,笔调生动, 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习俗 、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 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法展示出 唐代绘画艺术的辉煌。 唐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 与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位 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城东 北22.5千米的九峻山主峰, 海拔1224米,开创了唐代 帝陵“因山为陵”的先例。贞 观十一年(637)唐太宗亲制 《九嵕山卜陵诏》,确立了 功臣陪葬制度。此后百余年 间,陪葬之风日盛,使昭陵 成为总面积20000余公顷的 庞大陵园,在历代封建帝陵 中首屈一指,因而被誉为“ 天下名陵”。 20世纪70年代至今,昭 陵博物馆先后发掘清理了40 座昭陵陪葬墓,大多留有绘 制壁画的痕迹,因墓葬被盗 、塌陷、渗水等多种原因, 部分壁画已脱落殆尽。所幸 其中19座墓保留相当篇幅的 壁画,其中韦贵妃、长乐公 主、新城公主、燕德妃等数 座高规格墓葬,距昭陵陵山 较近,地势较高,因而墓内 壁画保存较为完整,系统科 学地反映了唐代初期墓葬壁 画的布局、题材以及艺术风 格,是唐代墓葬考古的重大 收获。昭陵墓葬壁画绘制虽 未必出自名家之手,但昭陵 陪葬者多为“功臣密戚及德 业尤著者”,身份高显,地 位尊崇,薨亡后享国葬荣典 ,墓葬壁画定非泛泛之笔, 代表了唐代前期绘画艺术的 普遍水平。 由考古发现可知,昭陵 墓葬壁画题材上多为墓主生 前生活的写照,是唐代宫廷 生活的缩影,内容涉及礼仪 规范、生活习俗、服饰特色 、乐舞艺术、建筑形态等社 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四神、 飞天、金乌等理想主义题材 作品,则是初唐社会宗教信 仰、思想追求在丧葬习俗中 的具体表现。壁画风格严谨 朴实,精到细腻,又不乏浪 漫色彩。作品或意境高远, 气象万千:或笔力扛鼎,画 面恢宏;或舞姿婆娑,衣袂 生香。创作手法上,画家运 用红色绘制出廊房、庭院、 殿堂等府邸宅居的样子,使 画面具有极强的空间代入感 。唐墓壁画为我们提供了大 量的唐代历史文化信息,是 唐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 产。昭陵壁画人物神情姿态 各异,服饰装扮时尚,发式 化妆前卫,绘制年代最早是 贞观十四年(640),最晚是 开元九年(721),时间跨度 82年,极具系列性,能够清 晰地勾勒出唐代前期服饰装 束、绘画艺术的发展演变脉 络,将历史文献记载更具体 地展示给我们,是研究唐代 早期社会生活最为宝贵的实 物资料,具有补史、证史、 写史的重要意义。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 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 族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 重要基石。近年来,我国的 文物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 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传 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 出了积极贡献。“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 强管理”的文物工作十六字 方针为我们明确了方向。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 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积 淀深厚,拥有众多的历史文 化遗迹和古墓群,地下文物 资源丰富,因而素有“地上 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 西”之说。有关陕西唐墓壁 画的论作虽已硕果累累,然 多属专题研究或者单独作品 的介绍,系统介绍唐代墓葬 壁画方面的资料则寥寥可数 。《古壁丹青——昭陵唐墓 壁画集》是昭陵博物馆联合 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共同编著的唐墓壁画专题著 作,收录了昭陵陵园长乐公 主、李思摩、新城公主、段 茼璧、李震、韦贵妃、燕德 妃等七座高规格陪葬墓葬 200余幅壁画作品。按墓主 薨亡时间顺序,以墓葬为单 元,逐一按墓葬结构,从墓 道、过洞、天井、甬道、墓 室等依次进行介绍,以图文 结合的方式,多层次、多角 度、全方位地将唐代贵族墓 葬壁画的内容、布局、艺术 价值呈现给读者。这种图文 同步、图文对照、图文互补 的设计,更有利于读者的视 觉体验和空间想象。我们的 目标就是通过普及与探索相 结合,满足不同读者的欣赏 口味,真正地让文物融入人 们可感、可知、可参与的社 会生活,释放文物承载的文 化力量,弘扬中华文明蕴含 的中国精神,最大程度地满 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昭陵博物馆馆长张志攀 2022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