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数字与玫瑰》分初中版和高中版两册,均由三部分组成,分别对应于数学、文艺和旅行,每个部分有6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由十首诗组成,正文后还各附有一则访谈,系由京沪两地媒体采集,主题涉及理性和感性。两本书的区分,主要在于复杂性和作者个人感觉。 本书可供初中生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开拓视野、累积语文写作素材、提升数学感悟。 目录 序言 行万里路 旅行者说 最美丽的国度 西安,绵延千年的东方古都 纽约朗诵记 在河流之间:巴格达纪行 西湖,或梦想的六个瞬间 细嗅玫瑰 在天国旅行 从露天电影到手绘地图 岁月的囚徒,教人学会赞美 诗人的心(诗十首) 从看见到发现 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与旅行 数学故事 高斯,离群索居的王子 一对精灵,阿贝尔与伽罗瓦 恩尼格玛,从戚继光到图灵 纳什,两个世界里的爱 吴文俊:数学是笨人学的 忆潘师,“久仰,久仰” 访谈:一位漫游者的毕达哥拉斯与缪斯 序言 本书初版是在2003年春天,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陆智昌装帧设计。这是我的第一本随笔集。出人意料的 是,因为此书的出版,本人被《新周刊》杂志列入年度 新锐榜候选名单,即所谓的“飘一代”代言人,另两位 候选人是当红歌手周杰伦和孙燕姿。2004年,该书繁体 字版在台湾地区问世,由高谈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同年 ,韩文版由汉城(现名首尔)书之路出版社推出。 一晃20年过去了,其间本书曾先后由商务印书馆和 中信出版社出了二版和三版,后者易名《带着数字和玫 瑰旅行》。每次新版都会更新一些篇目,书中有的篇目 相继被译成英文等七种语言发表。此番承蒙上海科技教 育出版社的厚爱,分初中版和高中版两册出版,内容较 初版已焕然一新,20篇文章里只有5篇保留下来,其中 《旅行者说《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与旅行》和《高 斯,离群索居的王子》收录在初中版,《数学家与诗人 》和《神秘的岛屿》收录在高中版,但也都做了润色。 值得一提的是,三个版本的封面照均系本人在旅途 中拍摄。其中三联版封面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母校— —波哥大的国立哥伦比亚大学正门,墙壁上有学生们的 涂鸦。商务版封面摄于爱尔兰西部名城戈尔韦的大西洋 海岸,那是詹姆斯·乔伊斯夫人诺拉的故乡,她的娘家 旧宅已被改造为博物馆。中信版封面摄于西班牙古城塞 戈维亚郊外,一片乌云下有辆“红色的拖车”,拖车的 上沿和下沿向右延伸之后,相交于远处的一棵树,符合 古典油画里的没影点原理。 今天,“数字”与“玫瑰”这两个词的热度没有丝 毫降低,“数字”不仅与数学,也与通信和经济学等紧 密相连,而与“玫瑰”有关的不仅仅是文学、艺术和爱 情。事实上,玫瑰花的热销除了在西方的圣瓦伦丁节, 也在中国的“七夕”和诸如“5·20”之类的日子。至 于“旅行”,这个词在三年疫情期间几乎销声匿迹了。 如今重新开放,相信大家的热情会加倍上涨。 无论初中版还是高中版,均由三部分组成,分别对 应于旅行、文学艺术和数学。至于两者的区分,主要在 于复杂性和个人感觉。这些年,我去过国内外100多所 中学。国内,既到过半数以上省级行政区最好的中学, 也到过云南昭通中学、四川安岳中学等地理位置偏远的 学校;国外,则从新英格兰的提尔顿中学到中亚的杜尚 别中学,从南非的德班中学到西非的科托努中学,面对 面交流的同学数以万计。 至于大学,虽说与中学去得一样多,却没有出版《 数字与玫瑰》大学版的意向,这可能是因为我已经写过 《我的大学》,认定大学生活是自我探索和自我发现的 过程。另外,大学生似乎变得越来越现实了。而《小回 忆》虽然写到中学时代,却更多关乎校园以外的生活, 关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南方乡村。在我看来,当下我 国的中学生比大学生有着更多的向往,他们向往未来, 向往世界。 此次初中版及高中版所谈及的人物和风景,包含了 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和中国的各个地域。每册除了18 篇文章(有一篇由十首诗组成)以外,还各附有一则访谈 ,系由京沪两地媒体采集,主题涉及理性和感性。试想 一下,假如没有数字,没有玫瑰,没有旅行,没有梦想 ,人生会是多么无趣。最后,我由衷地祝愿每位读者都 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并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走向未来。 导语 数论学家、诗人、旅行家、数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求是特聘学者蔡天新,为中学生讲述数学、文艺和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