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赤子心游子魂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何运新
出版社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长篇带有一定自传性的励志小说,讲述主人公柯诚在战争时期,母亲为了让他逃避战火选择将他送上逃往国外的帆船,因为遭遇风暴被迫登陆隶属于印度尼西亚的荒岛,其后三十余年与母亲失联,他在求生的苦海中渡过了一段又一路的坎坷历程:初入异国他乡的苦难、找到工作后的安稳和求变、辗转到了马来西亚做杂工、为了追爱定居新加坡、婚姻从美满走到分离、为了赚钱去做船员……经过三十余年的沉浮,终于再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到了母亲的身边,并在中国再次成家,得到了家庭的温暖,也迎来了真正的阖家团圆和内心安宁。
中国人几千年来在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挂念家乡、落叶归根已深深地刻在骨子里,即便是岀国成了华侨,也不会改变对家乡、对袓国的爱和挂念,始终怀有一颗拳拳赤子心,在祖国和乡人有难时,华侨常常伸岀力所能及之手,在历史上留下功不可抺的可贵贡献。
作者简介
何运新,男,海南省万宁市龙滚人,20世纪40年代后期生人,大专文化。先后在工厂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工程师),在中等技术学校担任过专业老师,后因工作需要转入政府某机关做文秘工作。从2013年起,加入海南乡土文化研究会成为会员至今。
作者于年少时受父辈影响,非常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在退休之后,利用闲暇时间撰写小说,曾经出版长篇小说《沉雷》,是“史思三部曲”的第一部。
在《沉雷》出版之后的七年时间里,作者利用去国外旅游的机会接触过无数华侨华人,实地采风,了解他们在国外生活的真实经历,又在中国海南省万宁市华侨村里听到很多已经衣锦还乡的华侨朋友讲述自己的过往。这些素材,最终被融入作品当中,撰写出了这部《赤子心,游子魂》。
目录
第一章 娘亲催我回故土
一、一封难解的家书
二、遥远的欧洲航程
三、寻访中文老先生
四、罗潘师傅的心声
第二章 少时去国老大回
一、思乡心切定船期
二、购备洋货的斟酌
三、踏上回国之路
第三章 万水千山锁不住
一、趣语印在脑海里
二、海关庭前遇亲人
三、艰难的回村路
第四章 撩人乡音故国闻
一、绵绵乡情慰人心
二、摒弃前嫌向前看
第五章 登上孤岛艰辛路
一、登陆危难
二、觅食续命
三、找工求生
第六章 炭场艰辛的日子
一、安排今天上岗 却又闷着待工
二、找寻到了注脚点 拼命求生有希望
三、老板设法去找船 带回了生活喜讯
四、船过马六甲海峡 难料的复杂情景
五、去马六甲市购货 跟船返回印尼岛
六、工友们劳动回报 老板与阿罕成好事
七、生意转好人更好 娶回美女成佳话
第七章 天生有缘到都市
一、去国之痛 乡魂之恸
二、艰辛的炭场生涯 度过十八成年礼
三、图脱旧环境 寻生活新路
四、想法公开试探 谋求都市生活
五、村溪沟离别 进驻马六甲
第八章 火锅厅与舞会
一、独居炭房仅栖身
二、时刻忙在火锅厅
三、体会迷人夜总会
四、沁人的白雪飘香
第九章 炭场请柬婚庆浓
一、抹掉舞会恋 趋宴回炭场
二、炭场已变样 婚庆情意浓
三、婚宴酒席间 思想好交流
四、悼国殇 祭乡魂 安土地
第十章 寻婚圆了我的梦
一、袁老板论当地女 指点求婚要华人
二、跟车去买羊 途中遇雪香
三、老板声援坚决 我决心去追她
四、远道寻女友 踏上新加坡
第十一章 迈向婚娶成家路
一、去新加坡定婚期 实情报给老同事
二、马六甲春节热闹 撩人心准备礼物
三、首次上门见父母 父亲训如坐尖刺
四、办结婚证变人夫 回鲁发岛送请柬
五、四方来客会婚宴 险些让我坠窘态
第十二章 马新两地奔波忙
一、生活根本马六甲 不能离开火锅店
二、他们买货济乡亲
三、舍不得的马六甲 户籍已迁新加坡
四、入伙时难别也难
第十三章 报考海员闹离婚
一、定居新加坡 奔赴新人生
二、女儿出生后 捉襟又见肘
三、我当航海员 她唱离情曲
第十四章 悠悠海员漫漫路
一、我工作在万吨轮上
二、两次踏上越南土地
三、远航中东
四、再航中东
第十五章 船行亚太与南美
一、扎根船上 继续启航
二、船行西太平洋 航几个国之间
三、接信访鲁发岛难友 轮船行南美去泗水
四、泗水寻船老板刘章文
五、航船远行欧洲线 回坡收到娘亲书
第十六章 返回故国重成家
一、回老家亲人商议 筹建新宅再寻婚
二、告别亲朋飞回坡
三、邀阮妮来坡刮爱 荐她嫁给李小亚
四、思乡心切回归云岭老家
五、海内外儿女聚一堂 几十年悲欢共叙情
后记
序言
第一次接触到作者何运
新老师时,他并没有一上来
就向我介绍这本小说,而是
讲了很多他去东南亚国家旅
游、采风的过程,以及他第
一次见到那些华侨时的激动
场景。
在他的表述中,我了解
到一段发生于20世纪三四十
年代的往事。在那个动荡的
年代,为了躲避饥荒和战乱
,很多年轻人被迫登上下南
洋的船舶,希望能在那些相
对和平的国家里通过自己的
劳动站稳脚跟,待合适的时
机再衣锦还乡,落叶归根。
作者成长在中国海南省,知
道当年有很多人为了求生存
而被迫出洋,寻找生路的情
况。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
些华侨心系故土,回到家乡
,不仅慷慨解囊为故乡修桥
铺路,还带来很多新的技术
和他国文化。在海南万宁还
有琼海、文昌市等市县,自
然地形成了很多华侨村,留
下不少传统的华侨文化建筑
,这些建筑常常被人们称之
为华侨文化博物馆。作者认
识很多华侨朋友,也通过他
们认识了更多还在海外的华
人朋友,他们都怀着一颗赤
子之心。
作者构思了史思三部曲
,本书是第二部。作者将视
角聚焦在这些一生漂泊却心
系故土的华人华侨身上,从
他们的视角,讲述他们的经
历。
主人公柯诚是当年下南
洋求生的万千人的缩影。当
家乡遭遇了残酷的战火,求
生无门,只能将希望放在渡
过无边无际的大海,到达能
够过上安稳生活的彼岸。年
仅十几岁的柯诚,带着母亲
的叮嘱、希望和无尽的牵挂
踏上了下南洋的木帆船。这
一路,他遭遇了很多坎坷和
艰险,海上的颠簸、木帆船
的故障、抢滩的危险、流亡
印尼岛屿的求生、与家乡的
失联、看不到希望的求变、
国外的变故……在经历了这
些之后,长大的柯诚更加迫
切地想要回到母亲的怀抱。
但当年离家时,他的年纪尚
小,再加上各种原因,只能
凭借有限的记忆和有限的条
件努力寻找家乡和亲人。
作者并没有过分渲染华
侨的苦难,而是将重点放在
远离故土之后华人、华侨之
间的互助上。在他的笔下,
流落海外的华人华侨,天生
就有一股亲近感,这是刻在
骨血深处的牵绊;当柯诚初
次踏上小岛,人生地不熟且
衣食无着,是华人救助他;
当柯诚没有工作无处安身时
,是华人照顾他;当柯诚遇
到人生转折时,是华人老板
提携了他……这种在异国他
乡互相帮助的情谊,让人十
分动容。
作者为了创作这部小说
,十分用心地走访了很多华
侨,听他们讲述在东南亚各
国的各种经历,在退休之后
,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还特意去那些华人华侨在海
外的家中做客,观看那些华
人华侨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
的劳动成果。在华人后裔的
带领下,作者看到了那些华
人建造的燕窝楼、华人餐馆
等,听华人后裔讲述自己的
父辈们在异国他乡中如何创
立事业。而这一切,在书中
都有所体现。
除此之外,让我印象更
加深刻的是,这些华人华侨
对待祖国时刻挂念的爱国情
怀。作为炎黄子孙,不管走
到哪里,祖国的一切遭遇都
牵动着他们的心。作者在书
中特意展现出了这一点,主
人公柯诚的岳父在听到祖国
遭到了天灾老乡们衣食无着
,便组织海外的华人华侨,
给国内的同胞们送去了力所
能及的关怀。这只是其中的
一个缩影,我们在新闻中也
曾无数次看到过类似的报道
,每当祖国遭到天灾,国外
的华人华侨都会组织起来,
捐钱捐物。已经回到祖国的
华侨也会慷慨解囊,为家乡
建设添砖加瓦。正应了这本
书的名字《赤子心,游子魂
》,尽管是海外游子,但永
远不能浇灭那颗火红的中国
赤子心。
——本书编辑:冯雪
导语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十几岁的少年独自坐上下南洋的帆船,在风雨中飘摇数十年,如同无根的浮萍。
一颗火热的赤子心,却无法被浇灭,惟愿落叶归根,找到回家的路。
作者为了创作这部小说,十分用心地走访了很多华侨,听他们讲述在东南亚各国的各种经历,在退休之后,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还特意去那些华人华侨在海外的家中做客,观看那些华人华侨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的劳动成果。在华人后裔的带领下,作者看到了那些华人建造的燕窝楼、华人餐馆等,听华人后裔讲述自己的父辈们在异国他乡中如何创立事业。而这一切,在书中都有所体现。
后记
前些年,作者写成第一
部长篇史思小说《沉雷》已
出版过,定为“史思一部曲”
,时过七年时间,作者花了
三年时光,将原先出国所积
累的素材作为前提,又写成
了本书《赤子心,游子魂》
,定为“史思二部曲”。在此
,对出版社全体同仁,特别
是各位编辑们的辛勤劳动,
表示深深的感谢!
作者已至耋耄岁间,平
生经历过无数的坎坷命运和
社会变迁,脑子里留下了怎
么也抹不掉的历史画卷。在
人生的后半段,十分期望能
将自己几十年来积聚的历史
画卷全部展现出来,让国人
,特别是青年人和后辈从书
中知道自己祖国是怎么发展
起来的,华侨在国外是怎样
走过来的。
应该说,作品所描述的
故事,客观上已表达出海外
不同时代的历史实况,能使
读者了解更多的东西,为此
,本人自督于晚年致力出此
黄卷则是作者的本意。
作者老骥了,没有伏枥
,没有志,只是想着:个人
于生活中所历经、所目睹、
所知道的事情还未写完,如
果自己身体还允许,可酝酿
再写一本“史思三部曲——
打开的窗口”以飨读者。然
而,老天爷对自己年迈的身
躯如何安排,能否完成自己
人生使命呢?自知在颐养天
年中,延寿比玩文字游戏耗
精力、削体力更重要。以此
而论,作者对写三部曲的可
能性或许只是一种奢望,其
后或变成空想的事儿还不得
而知!
以上是作者对读者所说
的心里话,借此深切感谢关
心作者的读者们!
精彩页
第一章 娘亲催我回故土
一、一封难解的家书
万吨级的集装箱航轮行驶在茫茫的地中海东北段的海面上。
时值八月,东方喷薄而出的清晨的曙光被一阵黑压压的乌云遮去,也笼罩着深蓝的海面。狂风忽起,不多时,暴雨倾泻在甲板上。然而,暴雨过后,天又放晴了。人们常说,“七八月的天如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在海上,这一点更为明显。跑船的人早就见怪不怪了。
我倚在船舷边,望着暴雨过后重归平静的大海,一股情绪在胸中跌宕。经历了那么多艰难的日子,不管遇到什么磨难和打击,我几乎不曾落泪,可今天压抑不住的情绪使我潸然泪下!
因为在这次出航前,我接到失联了三十年的母亲的来信。
1960年的某天,我有事去马来西亚的巴生港,遇到一位素不相识的中国人。人在异国,对同胞自然感觉格外亲切,我立刻上前与他攀谈。他姓张,我称他为张大叔。交谈中,我竟然发现,我们二人是老乡,老家都是N省,再往深了聊,通过那些共同的生活习惯和记忆里的县城印象,我终于确定我们俩竟然是同一个县的老乡。虽然不是同村,但这已经是我在国外十几年中唯一一个遇到的同县的老乡了!我简要地将自己与家人失联许多年的情况告诉了他,因为当初坐帆船下南洋的时候,通信地址被海水打湿,才十几岁的我也没有记清,想给亲人寄封信都不可能了。张大叔很热心地问我还记不记得村名叫什么,这个我记得——云岭村!母亲名叫姚桂花!我拿出兜里仅有的三百元马币和一些零钱递过去,请他回老家后找到云岭村,把这三百元钱交给我的母亲。张大叔忙说他义不容辞,但就在这时,登船广播急促响起,他急着上船,我也没来得及问他的通信地址,便因此断了联系。其实那个时候,我根本不知道张大叔能不能通过“云岭村姚桂花”六个字找到我的母亲,只为了却寄钱回家的这桩心愿。
谁能料到,时隔十八年后,此事竟然有了后续。那位张大叔几经周折,真的找到了我的母亲,并且将她的回信带在身边,想要转交于我。然而,当时他着急离开,并没有留下我的地址,所以一直没有办法如愿。这一次,不知他用了什么办法,竟然查找到我所在的船务公司,把我母亲的信和他的留言条转交给新加坡港大英轮船公司海员俱乐部,由他们代我签收。当时出航时间仓促,我来不及找老先生为我解读,所以出航后心里一直忐忑不安。
幼时,父亲不幸去世,留下母亲与我相依为命;十岁时,我进入私塾,但仅读了两年,就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再读下去,所以识字不多,算是半个文盲。1947年,我才十二岁,国民党不断抓壮丁,就连村子里的半大小伙子都不放过,母亲千方百计让我跟着老乡逃亡海外,只为了活下去。那年9月,母亲从娘家筹了些银圆,某天傍晚,带我离家到二十里外的海边小港,买了一张小孩的半价船票让我下南洋讨生活。从此,我就迷茫地流落在异国他乡。由于我当年太小,中途又遇到很多变故,所以和母亲失联了。
第一次收到母亲的来信,我如获至宝,至少可以确认母亲还活着。信随身放在上衣的口袋里,我一有时间就会看。信中道:
柯诚:
自三十年前你乘船下南洋后,我就一直在记挂你中苦熬着,时刻都想着你!
我曾两次请邻村的葛老先生代写家信,托人带信去寻找你在某岛登陆后的下落,可是没有结果。现我已年迈,疾病缠身,如果你接到此信,需要你买几种中药:乳香、知母、熟地、当归,给我治病,只有这几种药可缓解。不然,我病难治,命将尽矣!你母留言切切!
云岭村母亲:姚桂花
1978年
我少年时流落海外,光阴一晃竟然过去三十一载,母亲也是八十岁的老人了。从信中可知,多年前,母亲已两次托人带书信寻找我的下落,可是并没找到。在遇到张大叔之前,我几乎没有见过同乡人,当然更不可能见到母亲给我的家书了。母亲之所以几次托人带书信寻我,大概是因为在1947年,我乘船南下遇到风浪,在万分危急的关头,只得被迫在印度尼西亚的鲁发岛登陆,船老板返回老家后简单说了此事,不过他根本就不知道那座看似荒岛的岛名!我在岛上做了几年的炭工,之后便到了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市打工,怎么可能寻得到呢?是我不孝,对不住母亲啊!
然而,这封家书又让我感到莫名其妙。信中要求我买几种中药,东南亚我所历经的几个国家很少有中药店,我曾在马来亚的吉隆坡市和马六市发现过几家,新加坡倒是有几家,但这里的中药也是华人同胞从中国进口来的。再说了,众所周知,中药大多产在中国,这几种普通而平价的中药在我老家的中药铺里很容易就能买到,母亲怎么要托付万里之外的儿子去购买呢?实在想不通。这封难解的家书,让我心里捉摸不透!不管怎么说,待航程完成后我返回新加坡,必须找个懂中文的老先生,帮我悟出个道理来。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