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进程的加快,北极地区战略价值日益凸显,新形势下中俄两国在北极地区密切合作的意愿愈发强烈。如何进一步促进中俄北极合作已经成为两国的重要议题。 本书从俄罗斯北极航道开发、资源潜力、地缘政治格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对中俄北极合作基础进行深入研究,系统评估了俄罗斯、中国、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的北极政策,阐述了中俄在北极资源勘探开发、东北航道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北极生态环境保护和科技合作等重要领域的合作趋势,并以滨海国际运输走廊和珲春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为案例从地区层面探索东北扩大对外合作和实现东北振兴的途径。 作者简介 李天籽,1976年出生,经济学博士,现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国际区域合作、资源经济,负责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哲学社会科学等研究项目,在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第一篇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俄罗斯北极区域开发及影响 第一章 俄罗斯北极地区资源潜力及开发进展 一 俄罗斯北极地区资源潜力 二 俄罗斯北极地区资源开发 三 经济制裁背景下俄罗斯北极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俄罗斯北极航道开发及影响 一 东北航线开通与商业化运行 二 东北航线开通对东北亚经贸格局的影响 三 东北航线开通对东北亚国家重点行业贸易的影响 第三章 北极地缘格局与中俄两国的地位 一 北极地缘格局 二 大国合作与竞争下的北极 三 北极地缘格局中的中国 四 北极地缘格局中的俄罗斯 第四章 俄罗斯北极区域开发与存在问题 一 促进俄罗斯北极区域开发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二 俄罗斯北极区域开发效果 三 俄罗斯北极区域开发存在的问题 第二篇 中俄及相关国家北极政策 第五章 俄罗斯的总体北极政策与国际合作 一 俄罗斯的北极政策构想及行动 二 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北极合作的前景 三 中俄北极合作的基础与路径分析 第六章 中国北极政策与北极合作路径 一 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合作路径的早期研究 二 中国北极事务参与进程的推进 三 各国对 中国的北极政策 白皮书的反响与评价 四 中国北极事务合作的政策路径选择 第七章 日本的北极行动与政策 一 日本的北极行动 二 日本的北极政策 三 日本北极政策的经济影响 第八章 韩国北极政策 一 韩国北极政策的沿革和诉求 二 韩国北极政策的推进与韩俄关系发展 三 韩国北极政策实施的现实课题与前景 第九章 主要国家和组织北极政策比较 一 主要北极参与者的三个梯队 二 美国的北极政策 三 加拿大的北极政策 四 北欧五国的北极政策 五 欧盟北极政策 第三篇 中俄北极重点领域合作及北极多边国际合作 第十章 中俄北极资源勘探开发合作 一 中俄北极资源勘探开发合作进展 二 中俄北极能源合作存在的挑战 三 中国的应对措施 第十一章 中俄东北航线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一 中俄基础设施和航线等传统领域合作 二 中俄北极海洋通道数字化运输合作 第十二章 中俄北极金融投资合作 一 经济制裁背景下俄罗斯北极开发面临的投融资困境 二 中俄北极合作开发投融资项目的整体布局 三 中国参与北极开发投融资支持体系构建 第十三章 中俄北极合作可持续发展新方向 一 中俄有关北极“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合作现状 二 俄罗斯在北极理事会主席国任期内双方合作的新契机 三 中俄北极合作新方向发展面临的难题 第十四章 新形势下中俄北极地区合作展望 一 新形势下俄罗斯北极政策的最新发展趋势 二 俄罗斯北极政策转型的目标 三 俄罗斯北极政策转型背景下的中俄合作 四 中俄北极地区合作展望 第十五章 东北亚国家间的北极事务合作 一 东北亚国家参与北极事务的角色比较 二 东北亚国家参与北极事务的历史 三 当前东北亚国家间北极事务合作的路径 四 影响东北亚国家间北极事务合作前景的要素 第十六章 北极国际治理和区域多边合作组织框架 一 北极国际治理的现状与困境 二 北极国际治理主体——从国家到多行为体 三 北极国际治理领域——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 四 北极国际治理的“软法”机制 五 北极国际治理的多边合作框架机制 第四篇 滨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与东北振兴 第十七章 北极航线开发背景下滨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 一 北极航线开发对东北地区经贸的影响 二 滨海国际运输走廊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三 滨海国际运输走廊距离和成本比较——以“滨海2号”为例 第十八章 北极航线开发下的东北主要产业及物流发展 一 东北粮食和农副产品发展及物流 二 东北地区煤炭 钢材与矿石品发展及物流 三 其他产业发展及物流 第十九章 北极航线开发背景下珲春海洋示范区建设 一 珲春海洋示范区建设基础 二 珲春海洋示范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新形势下珲春对外开放和海洋示范区建设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