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埃尔莎在图书馆偶遇一位无家可归的爱书人MCC,出于怜悯,将他带回了自家濒临倒闭的古董店。出人意料的是,MCC的到来令古董店起死回生。他用三寸不烂之舌和从旧书中获取的灵感,为每一件古董编出了精彩纷呈的故事,并将他的人生智慧巧妙地融入故事之中,传递给顾客:他用木头文具盒的故事揭示谎言的危害,借羽管键琴歌颂了对诚信和名誉的追求,凭一张拉盖书桌讲述了一件惊天奇案……这一个个故事既天马行空、荒诞不经,又如万花筒般变幻无穷,为一件件破旧的古董增添了不少风采。 古董店的生意大有起色的同时,神秘人MCC却招来了街坊四邻的怀疑,他究竟从何而来,他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呢…… 作者简介 杰拉尔丁·麦考林,1951年出生于英国伯克郡,是久负盛名、备受赞誉的儿童文学作家。在二十五年的写作生涯中,她创作了140余部作品,写过50部短剧和一部广播剧。无论是图画书还是小说,她的作品都广受读者喜爱,并获得英国、美国、德国多项文学大奖,被翻译成38之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 目录 第一章 图书馆邂逅 第二章 旧钟:命运的预言 第三章 文具盒:说谎成性的代价 第四章 瓷盘:价值的真谛 第五章 餐桌:饕餮之宴 第六章 羽管键琴:信任是最大的荣誉 第七章 衣架:闯祸的坏脾气 第八章 镜子:都是虚荣心惹的祸 第九章 拉盖书桌:谁是凶手? 第十章 灌铅玩具兵:一个关于理想的故事 第十一章 铜床:善恶终有报 第十二章 谜底 序言 一辈子的书 梅子涵 亲近文学 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 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 的方式当然就是阅读。阅读 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和 语言间得到和世俗不一样的 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 这同时也就滋生出来;还有 很多的智慧和见解,是你在 受教育的课堂上和别的书里 难以如此生动和有趣地看见 的。慢慢地,慢慢地,这阅 读就使你有了格调,有了不 平庸的眼睛。其实谁不知道 ,十有八九你是不可能成为 一个文学家的,而是当了电 脑工程师、建筑设计师…… 可是亲近文学怎么就是为了 要成为文学家,成为一个写 小说的人呢?文学是抚摸所 有人的灵魂的,如果真有一 种叫作“灵魂”的东西的话。 文学是这样的一盏灯,只要 你亲近过它,那么不管你是 在怎样的境遇里,每天从事 怎样的职业和怎样地操持, 是设计房子还是打制家具, 它都会无声无息地照亮你, 使你可能为一个城市、一个 家庭的房间又添置了经典, 添置了可以供世代的人去欣 赏和享受的美,而不是才过 了几年,人们已经在说,哎 哟,好难看哟! 谁会不想要这样的一盏 灯呢? 阅读优秀 文学是很丰富的,各种 各样。但是它又的确分成优 秀和平庸。我们哪怕可以活 上三百岁,有很充裕的时间 ,还是有理由只阅读优秀的 ,而拒绝平庸的。所以一代 一代年长的人总是劝说年轻 的人:“阅读经典!”这是他 们的前人告诉他们的,他们 也有了深切的体会,所以再 来告诉他们的后代。 这是人类的生命关怀。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 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 》。诗里说: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 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 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 部分…… 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 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 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 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 一部分。 我们都想看见一个孩子 一步步地走进经典里去,走 进优秀。 优秀和经典的书,不是 只有那些很久年代以前的才 是,只是安徒生,只是托尔 斯泰,只是鲁迅;当代也有 不少。只不过是我们不知道 ,所以没有告诉你;你的父 母不知道,所以没有告诉你 ;你的老师可能也不知道, 所以也没有告诉你。我们都 已经看见了这种“不知道”所 造成的阅读的稀少了。我们 很焦急,所以我们总是非常 热心地对你们说,它们在哪 里,是什么书名,在哪儿可 以买到。我就好想为你们开 一张大书单,可以供你们去 寻找、得到。像英国作家斯 蒂文生写的那个李利一样, 每天快要天黑的时候,他就 拿着提灯和梯子走过来,在 每一家的门口,把街灯点亮 。我们也想当一个点灯的人 ,让你们在光亮中可以看见 ,看见那一本本被奇特地写 出来的书,夜晚梦见里面的 故事,白天的时候也必然想 起和流连。一个孩子一天天 地向前走去,长大了,很有 知识,很有技能,还善良和 有诗意,语言斯文…… 同样是长大,那会多么 不一样! 自己的书 优秀的文学书,也有不 同。有很多是写给成年人的 ,也有专门写给孩子和青少 年的。专门为孩子和青少年 写文学书,不是从古就有的 ,而是历史不长。可是已经 写出来的足以称得上琳琅和 灿烂了。它可以算作是这二 三百年来我们的文学里最值 得炫耀的事情之一,几乎任 何一本统计世纪文学成就的 大书里都不会忘记写上这一 笔,而且写上一个个具体的 灿烂书名。 它们是我们自己的书。 合乎年纪,合乎趣味,快活 地笑或是严肃地思考,都是 立在敬重我们生命的角度, 不假冒天真,也不故意深刻 。 它们是长大的人一生忘 记不了的书,长大以后,他 们才知道,原来这样的书, 这些书里的故事和美妙,在 长大之后读的文学书里再难 遇见,可是因为他们读过了 ,所以没有遗憾。他们会这 样劝说:“读一读吧,要不 会遗憾的。” 我们不要像安徒生写的 那棵小枞树,老急着长大, 老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不理 睬照射它的那么温暖的太阳 光和充分的新鲜空气,连飞 翔过去的小鸟,和早晨与晚 间飘过去的红云也一点儿都 不感兴趣,老想着我长大了 ,我长大了。 “请你跟我们一道享受你 的生活吧!”太阳光说。 “请你在自由中享受你新 鲜的青春吧!”空气说。 “请你尽情地阅读属于你 的年龄的文学书吧!”梅子 涵说。 现在的这些“国际大奖小 说”就是这样的书。 它们真是非常好,读完 了,放进你自已的书架,你 永远也不会抽离的。 很多年后,你当父亲、 母亲了,你会对儿子、女儿 说:“读一读它们,我的孩 子!” 你还会当爷爷、奶奶、 外公和外婆,你会对孙辈们 说:“读一读它们吧,我都 珍藏了一辈子了!” 一辈子的书。 导语 卡内基文学奖;英国《卫报》儿童小说奖! 作者以嵌套的方式,借由古董店的神秘背景,为小读者讲述了十件古董背后的精彩故事。题材丰富多样:冒险、悬疑、浪漫、喜剧、奇幻……每个故事独立成章,却又巧妙地用“旧书和古董”的线索贯穿起来。 十个发生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关于诚信、荣誉、理想、自由、名利的故事,这些故事情节生动,构思缜密,寓意深刻,经得起回味和咀嚼,带给小读者多角度的阅读体验。 在真真假假不同形式的故事背景中,感受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探究真相的过程。 精彩页 我喜欢照看动物,埃尔莎在一张纸上写着,或欣赏重型机械。五年级时,有一次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写“从事不同工作的人”,她被分派到镇上的图书馆参观了半天。那可是她最不愿意做的事情!没有人说过自己喜欢图书馆,但是总有人被派往那里。图书馆馆长非常慷慨,每年提供一个免费参观名额,学校总是派懂礼貌的学生过去,比如埃尔莎。而派过去的学生也总是面带笑容,从不说“只想去照看动物或欣赏重型机械”之类不中听的话。但那些声称自己对恶作剧感兴趣的小捣蛋,则会被派往养猪场待上一天,好让他们整不出什么乱子来。这回轮到埃尔莎被派往镇图书馆了。 有人领着她看了看借书卡、大号铅字排印的书、报纸和电话黄页。她还给小朋友们讲了个故事,那些小调皮就坐在埃尔莎的脚边,把书扯得粉碎。在她周围,她可以听到一个老头儿一边看《风帆冲浪》月刊一边咳嗽的声音,人们在书架旁翻书的声音,以及他们来回走动的脚步声。 《如何养好仙人掌》《阿富汗战争及其对贸易的影响(1850-1900)》《P.艾德蒙德·格罗斯密作品集》《危地马拉复式记账法》等,这类书谁会去看呀?难道真会有人抢着要去照看快死的仙人掌,或是醒来后到自家阳台上朗诵一段P.艾德蒙德·格罗斯密的诗句,或是从飞往危地马拉的飞机窗口往外看,巴望着在那儿多待几天,好好了解一下当地的记账方式? 此间,借书柜台不时会传来各种声音。 “外面还下雨吗?” “有凯瑟琳·库克森的书吗?” “天气真糟糕!” “挺冷的吧?” “对不起,被狗吃了。” 外面,雨不断地打在玻璃窗上,好像在发泄着无法进入图书馆阅读这些引人入胜的书籍的不满。 这时,副馆长米勒太太说:“埃尔莎,今天特别款待你,让你使用一下微缩胶片机,怎么样?” 埃尔莎回答道:“太好了,谢谢米勒太太!” “这东西就像一个放大镜,这些有机玻璃片上列有图书馆的藏书目录,但字很小。把这些玻璃片放上来,嗬!这些字马上就会投影到银幕上,经过放大就可以阅读了。神奇不?” “真的啊,米勒太太。”埃尔莎很有礼貌地回答道。 “你看这儿……”米勒太太继续说道,神秘的口吻就像是在透露一个天大的机密。那些经过放大的绿色字母不停地在银幕上一隐一现。趁米勒太太走开之际,埃尔莎又插入了一张玻璃片,银幕上显示出: 字全是倒着的,原来是她放反了!埃尔莎不由得叹了口气。 突然,身后有一个人把下巴搁在埃尔莎的肩上,对着她的耳朵说:“知道吗,达·芬奇以前就这样写字!” 埃尔莎吓得手抖了一下,银幕上的字迅速变得模糊了:“什么?他倒着写字?” “哦,不是,是在微缩胶片上,很少有人知道的。” 埃尔莎可以看到那人的笑脸映在银幕上,同时看到许多条绿色的书名混杂在他的身影中。 她把肩膀抽出来,转过头,看看那人面相如何,是否可以与之交谈。总体上看,他不是埃尔莎信任的那种人。 他穿着一件绿色灯芯绒外套,肘部、腋下和纽扣孔四周的条纹都已被磨平了。绿色蝴蝶结领带没有系上,而是耷拉在领子下面。白色法兰绒板球裤裤腿的膝盖处各有一块长长的椭圆形绿草斑痕,颜色倒是与外套很相称。麂皮鞋子颜色很深,多处已被磨光,一块一块的,就像板球门前被踩踏过的草地一样。黑色的鬈发快要掉光了,显得“绝顶聪明”。激动时前额上青筋暴露,下巴上短短的黑胡子成了“分水岭”,使得脸与领口处露出的苍白皮肤形成了鲜明对比。 “喜欢看书吗?” 埃尔莎耸耸肩,说:“还行吧!” “还行?看来兴趣一般呀。我特别喜欢在书店里看书,从头看到尾,可是也不买。这两天我刚看完《韦斯登板球运动员年鉴》的一半,花了三天才看到了1953年。晚上在这儿过夜真的不舒服,而且我又不敢开灯,害怕巡逻的警察误以为我是破门而入的小偷儿。” “你是说你在这里……”埃尔莎还没说完,米勒太太走了过来,阻止他们大声讲话。米勒太太看了那人一眼:“又是你!告诉你多少次了,这里是大家安静学习、借书的地方……他是不是在纠缠你,埃尔莎?” “哦,不,不。”埃尔莎微笑着回答道。 “年轻人,你住哪儿?你干吗不到你家附近的图书馆去看书?你在这儿晃荡好多天了,你家到底在哪儿?” P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