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治愈人心的美学密码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作者 | 朱光潜 |
出版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我国第一代美学大家朱光潜写给青年的美学启蒙经典,收录了《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四本书的谈美精要,涵盖了朱光潜对诗歌之美、绘画之美、戏剧之美和美的内涵的探究,并探讨了一个艺术青年应如何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本书不仅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师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还提出了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即“人生的艺术化”,它是个人修养、快乐的源泉,也是净化社会、净化人心、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良方。 目录 第一讲 文艺的内涵 资禀与修养 谈趣味 谈价值意识 谈动 谈静 谈冷静 谈情与理 谈美感教育 第二讲 理想与社会 谈理想与事实 谈青年的心理病态 谈处群 谈交友 谈多元宇宙 谈消遣 谈体育 第三讲 艺术与生活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论艺术 看戏与演戏——两种人生理想 自由主义与文艺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第四讲 文学与人生 无言之美 谈读书 流行文学三弊 理想的文艺刊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第五讲 谈诗 怎样学习中国古典诗词 诗的意象与情趣 诗的隐与显——关于王静安的《人间词话》的几点意见 诗的主观与客观 从生理学观点谈诗的“气势”与“神韵” 第六讲 品画 谈在卢浮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歌德评《最后的晚餐》 我在《春天》里所见到的——鲍蒂切利杰作《春天》之欣赏 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 论自然画与人物画——凌叔华作《小哥儿俩》序 第七讲 谈美学 什么叫作美 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希腊女神的雕像与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美感与快感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美感与联想 “情人眼底出西施” ——美与自然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导语 本书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朱光潜的美学代表作,收录《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美学书里的“谈美” 精要,涵盖人生、美学、处世哲学、自我修养、文艺等多个主题,一书四读,超低定价,超值典藏。 字字珠玑,妙语横生,引领读者从全新的视角认识自己所生活着的至美的人间,抛开功利目的,像草木虫鱼一样顺着上天所赋予的本性自在生活,在忙碌的世界里品味更珍贵的“生活美学”! 审美力是任何时代特别是未来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接纳、欣赏美的能力是一项特别高级的幸福力。净化人心、美化人生,从提高自己的审美力开始。 朱光潜的作品深刻影响着三代人的美学价值观,据调研,每十个人中就有三个人读他的书,朱自清曾写序推荐,季羡林读大学时超喜欢朱光潜的课,《朗读者》深情怀念,戴建业、黄磊、杨澜、刘同推荐的热读经典!余光中、李泽厚、蒋勋等推崇备至的美学大师。 书评(媒体评论) 朱光潜是我敬佩的美学家。 ——蒋勋 他对中外文学都有精湛的研究,这是学术界公 认的。 他的文笔又流利畅达,这也是学者中少有的 。 ——季羡林 朱先生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地写了那么多 的东西,造福于中国现代美学……这是我非常敬佩 而想努力学习的。 ——李泽厚 朱光潜的书不但内容、观点启发了我,而且他 的语言很流畅、不油滑,典雅而不冷僻,对当时的 我非常有帮助,现在的年轻一代可能不会去找朱光 潜的书去看, 我建议他们读一读。 ——余光中 朱光潜说话的神气那样天真。他对生活充满了 浓厚的感情和活泼泼的兴趣,也只有如此情浓的人 ,才能在生活里发现美,才有资格谈论美。 ——宗璞 精彩页 什么叫作美 一 艺术的美丑既不是自然的美丑,它们究竟是什么呢? 有人问圣·奥古斯丁:“时间究竟是什么?”他回答说:“你不问我,我本来很清楚地知道它是什么;你问我,我倒觉得茫然了。”世间许多习见周知的东西都是如此,最显著的就是“美”。我们天天都应用这个字,本来不觉得它有什么难解,但是哲学家们和艺术家们摸索了两三千年,到现在还没有寻到一个定论。听他们的争辩,我们不免越弄越糊涂。我们现在研究这个似乎易懂的字何以实在那么难懂。 我们说花红、胭脂红、人面红、血红、火红、衣服红、珊瑚红等等,红是这些东西所共有的性质。这个共同性可以用光学分析出来,说它是光波的一定长度和速度刺激视官所生的色觉。同样地,我们说花美、人美、风景美、声音美、颜色美、图画美、文章美等等,美也应该是所形容的东西所共有的属性。这个共同性究竟是什么呢?美学却没有像光学分析红色那样,把它很清楚地分析出来。 美学何以没有做到光学所做到的呢?美和红有一个重要的分别。红可以说是物的属性,而美很难说完全是物的属性。比如一朵花本来是红的,除开色盲,人人都觉得它是红的。至如说这朵花美,各人的意见就难得一致。尤其是比较新比较难的艺术作品不容易得一致的赞美。假如你说它美,我说它不美,你用什么精确的客观的标准可以说服我呢?美与红不同,红是一种客观的事实,或者说,一种自然的现象,美却不是自然的,多少是人凭着主观所定的价值。“主观”是最分歧、最渺茫的标准,所以向来对于美的审别,和对于美的本质的讨论,都非常分歧。如果人们对于美的见解完全是分歧的,美的审别完全是主观的、个别的,我们也就不把美的性质当作一个科学上的问题。因为科学目的在于杂多现象中寻求普遍原理,普遍原理都有几分客观性,美既然完全是主观的,没有普遍原理可以统辖它,它自然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了。但是事实又并不如此。关于美感,分歧之中又有几分一致,一个东西如果是美的,虽然不能使一切人都觉得美,却能使多数人觉得美。所以美的审别究竟还有几分客观性。 研究任何问题,都须先明白它的难点所在,忽略难点或是回避难点,总难得到中肯的答案。美的问题难点就在它一方面是主观的价值,一方面也有几分是客观的事实。历来讨论这个问题的学者大半只顾到某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所以寻来寻去,终于寻不出美的真面目。 大多数人以为美纯粹是物的一种属性,正犹如红是物的另一种属性。换句话说,美是物所固有的,犹如红是物所固有的,无论有人观赏或没有人观赏,它永远存在那里。凡美都是自然美。从这个观点研究美学者往往从物的本身寻求产生美感的条件。比如就简单的线形说,柏拉图以为最美的线形是圆和直线,画家霍加斯(Hogarth)以为它是波动的曲线,据德国美学家斐西洛(Fechner)的实验,它是一般画家所说的“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即宽与长成1∶1.618之比的长方形。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以为美的线形和一切其他美的形象都必显得“对称”(symmetry),至于对称则起于数学的关系,所以美是一种数学的特质。近代数学家莱布尼兹(Leibniz)也是这样想,比如我们在听音乐时都在潜意识中比较音调的数量的关系,和谐与不和谐的分别即起于数量的配合匀称与不匀称。画家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以为最美的人颜面与身材的长度应成一与十之比。每种艺术都有无数的传统的秘诀和信条,我们只略翻阅讨论各种艺术技巧的书籍,就可以看出在物的本身寻求美的条件的实例多至不胜枚举。 这些条件也有为某种艺术所特有的,如上述线形美诸例;也有为一切艺术所共有的,如“寓整齐于变化”(unity in variety)、“全体一贯”(organic unity)、“入情入理” (verisimilitude)诸原则。一般人都以为一件事物如果使人觉得美时,它本身一定具有上述种种美的条件。 美的条件未尝与美无关,但是它本身不就是美,犹如空气含水分是雨的条件,但空气中的水分却不就是雨。其次,就上述线形美实验看,美的条件也言人人殊;就论各种艺术技巧的书籍看,美的条件是数不清的。把美的本质问题改为美的条件问题,不但是离开本题,而且愈难从纷乱的议论中寻出一个合理的结论。具有美的条件的事物仍然不能使一切人都觉得美。知道了什么是美的条件,创作家不就因而能使他的作品美,欣赏家也不就因而能领略一切作品的美。从此可知美不能完全当作一种客观的事实,主观的价值也是美的一个重要的成因。这就是说,艺术美不就是自然美,研究美不能像研究红色一样,专门在物本身着眼,同时还要着重观赏者在所观赏物中所见到的价值。我们只问“物本身如何才是美”还不够,另外还要问“物如何才能使人觉到美”或是“人在何种情形之下才估定一件事物为美”。 二 以上所说的在物本身寻求美的条件,是把艺术美和自然美混为一事,把美看成一种纯粹的客观的事实。此外有些哲学家专从价值着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