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一、专题研究北宋中晚期文化、政治人物蒋之奇,同时考察了他与苏轼一生的交往,纠正史学界对蒋之奇的一些误解和猜测,可以为苏轼研究、王安石研究等提供一个参照系。 二、系统考订了蒋之奇的家族、学识、交游及参与的重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勾勒了他在嘉祐至崇宁时期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反映了他在动荡的政局中能以“事功”为重,从而登上知枢密事(宰执)的高位。因其一生与苏轼有深刻的交往,故也为正确认识苏轼提供了一个坐标。 三、史料丰富、考订精审、详略得当,为广大读者了解蒋之奇的生平事迹,查考苏轼与宜兴、宜兴人的关系,以及考察北宋政治、经济、文化,都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和新成果。 内容推荐 蒋之奇(1031—1104),字颖叔,号荆溪居士,常州宜兴(今江苏省宜兴市)人,曾寓居苏州。北宋大臣、文学家、诗人。本书遵循年谱著作的要求,按时间为序,以事件为纲,从蒋之奇出生开始记述,介绍了蒋之奇生平事迹,以及蒋氏家族的大背景和蒋之奇亲属的一般情况,蒋之奇伯父蒋堂的仕宦经历、交游情况。同时,穿插了与苏轼相关的人和事,对包括苏轼数次到宜兴、在宜兴的交游、买田置舍、与宜兴相关的诗文等事件都一一给予考辨。另外,还考察了蒋之奇家族中蒋之翰、蒋之仪、蒋续、蒋瑎等人的仕历,对与蒋之奇、苏轼都比较亲近的常州钱公辅、胡宗愈、丁骘、邹浩及钱勰、沈辽、郭祥正、了元等也给予了关注。对同时代的宜兴人单锡兄弟、余中、邵刚、邵光兄弟、邵材等,也作了考辨。特别是对苏轼诗文集和宜兴、常州方志当中记载的差异、讹误,进行了辨析。 目录 凡例 第一卷 天圣九年(1031) 第二卷 明道元年(1032)至庆历八年(1048) 第三卷 皇祐元年(1049)至嘉祐元年(1056) 第四卷 嘉祐二年(1057)至嘉祐八年(1063) 第五卷 治平元年(1064) 第六卷 治平二年(1065) 第七卷 治平三年(1066) 第八卷 治平四年(1067) 第九卷 熙宁元年(1068) 第十卷 熙宁二年(1069) 第十一卷 熙宁三年(1070) 第十二卷 熙宁四年(1071) 第十三卷 熙宁五年(1072) 第十四卷 熙宁六年(1073) 第十五卷 熙宁七年(1074) 第十六卷 熙宁八年(1075) 第十七卷 熙宁九年(1076) 第十八卷 熙宁十年(1077) 第十九卷 元丰元年(1078) 第二十卷 元丰二年(1079) 第二十一卷 元丰三年(1080) 第二十二卷 元丰四年(1081) 第二十三卷 元丰五年(1082) 第二十四卷 元丰六年(1083) 第二十五卷 元丰七年(1084) 第二十六卷 元丰八年(1085) 第二十七卷 元祐元年(1086) 第二十八卷 元祐二年(1087) 第二十九卷 元祐三年(1088) 第三十卷 元祐四年(1089) 第三十一卷 元祐五年(1090) 第三十二卷 元祐六年(1091) 第三十三卷 元祐七年(1092) 第三十四卷 元祐八年(1093) 第三十五卷 元祐九年(10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