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黄渤海历史文化故事(2)/山东文化体验廊道故事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的是黄渤海文化廊道南段的海洋文明成就,时间上从新石器时代肇始,空间上主要包括青岛和日照地区。
全册共分五个篇章,七十八个故事,尝试用以小见大的方 式,探究这片海域自古及今创造出的海洋文明成就,重点讲述 山东半岛南段在东亚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文化网络中的地位与影响,揭示其在黄渤海文化廊道中的独特文化地位,以弘扬、传承优秀的海洋文化传统。
目录
前言
导语
一、古史钩沉
(一)早期遗踪
1.三里河东夷发祥
2.尧王城海洋寻踪
(二)海港春秋
1.法显西行归航长广郡
2.义天求法密州板桥镇
3.“海神娘娘”护佑两城镇
4.鸭岛遗址寻青花
5.塔埠头“少海连樯”
(三)戍守与开发
1.吴齐海战
2.开发琅琊
3.宋金海战
4.鳌山卫城守“屏藩”
5.雄崖所世代戍海疆
6.苏京守护安东卫
7.涛雒海盐行古道
(四)家族传奇
1.西汉吕母复仇
2.琅琊王氏结缘道教
3.丁氏家族涛雒兴商
(五)习俗传承
1.甜晒腌鱼久传承
2.踩着高跷推虾皮
3.鲅鱼礼下显孝道
4.孝心里的“海沙子面”
二、海域焦点
(一)青岛崛起
1.青岛建置始末
2.胶州湾事件
3.德国强租胶澳
4.弗朗袭斯设计青岛港
5.阿理文管理胶海关
6.力保天后宫
7.劳乃宣与卫礼贤
(二)日占山东
1.日德青岛之战
2.德舰S-90日照掀波澜
3.日本强夺胶海关
(三)解决山东悬案
1.顾维钧舌战巴黎
2.威尔逊巴黎和会“出卖”青岛
3.一波三折的签约
4.折中的华盛顿会议“边缘”谈判
三、经济翘楚
(一)工商明珠
1.刘子山创办东莱银行
2.丁惟溪创建汇昌银号
3.创建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
4.周志俊考察欧美振华新
5.宋雨亭主持商会争渔权
6.贺仁苍经营长记行
(二)翘楚引领
1.柴立清捕鱼掌舵“英雄”
2.“郝建秀工作法”推行全国
3.朱梅领编《青岛啤酒操作法》
4.“南茶北引”
四、国际大港
(一)海港风华
1.沈鸿烈主建第三码头
2.“燎原”轮首航日本
3.许振超绝活“一钩净”
4.王炳交守护团岛灯塔
5.石臼灯塔映巨变
6.“东方桥头堡”
7.战浒苔迎奥运
(二)海军基地
1.“镇海”舰自沉阻日寇
2.美国海军登陆青岛
3.海军青岛基地成立
4.人民海军首次海上阅兵
5.程文兆试航第一艘核潜艇
6.辽宁舰驻泊母港
五、海生万象
(一)筚路蓝缕
1.宋春舫执掌观象台海洋科
2.蒋丙然建设“吾国第一”水族馆
3.蔡元培督建青岛海滨生物研究所
4.张玺开拓胶州湾海洋生物调查
5.观象台参加万国经度测量
6.莱阳路28号
7.朱树屏奠基海洋生态学
(二)科考船向海壮歌
1.金星号海洋调查首航
2.“向阳红05”号的蓝色档案
3.“雪龙”号南极救援
4.“科学”号十跨赤道
5.深潜“蛟龙”号安家青岛
6.“东方红”号系列——行走的课堂
(三)众院士谋海济国
1.曾呈奎的海带施肥罐
2.赵法箴的育苗绝技
3.张福绥耕海牧贝
4.雷霁霖育多宝鱼圆梦
5.文圣常情系海浪矢志深蓝
6.管华诗开发“蓝色药库”海济苍生
7.侯国本向海图强绘港口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
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
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
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
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
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
的中国形象。”习近平总书
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
深刻指出,要在新起点上继
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
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
明。编纂出版《山东文化体
验廊道故事丛书》(以下简
称《丛书》)是深入学习贯
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
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
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
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部署
要求的重要举措,是立足山
东文化资源优势,以沿黄河
、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
黄渤海和沿胶济铁路等文化
体验廊道为轴线,以各市文
化体验廊道建设为着力点,
撷取历史文化精华的大型普
及性学术工程,是在新的历
史起点上讲好山东故事、坚
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
、促进文旅结合的重点文化
项目。
山东,古称“齐鲁之邦”
,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
地之一。奔流的黄河由山东
入海,齐鲁大地是黄河文明
的核心区域之一。巍峨屹立
的泰山,自古以来就是历代
帝王封禅之地,是中国东方
上层文化的活动中心,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列为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
、自然双重遗产。黄渤海环
绕的山东半岛是全国最大的
半岛,漫长海岸线形成了丰
厚的海洋文化资源,一直是
中国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重
要门户。山东又是伟大思想
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故
乡,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是中国人乃至全球华人、华
裔心中的“圣地”。在被称为
中华文明“轴心时代”的春秋
战国时期,齐鲁是中华文明
的“重心”所在:诸子百家,
多出齐鲁;儒墨显学,独领
风骚。齐国故都临淄.是当
时最大的工商业都城,被国
际足联命名为“足球起源地”
;这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
早的大学堂——稷下学宫,
是诸子百家争鸣的学术文化
中心;齐长城西起济水,东
到大海,蜿蜒于泰沂山脉,
全长一千余里,是现存最早
的有准确遗迹可考、保存状
况较好的古代长城;被列为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京杭大
运河,纵贯山东南北,极大
影响了元明清以来山东地区
的经济文化发展,鲁西沿岸
城市带的崛起,成为中国南
北文化交流融合的运河明珠
,见证了山东地区社会文化
的隆替嬗变。近代以来,随
着烟台、青岛等沿海城市的
崛起和胶济铁路的修筑,山
东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冲突
、碰撞、融合的核心地区之
一,收回青岛主权成为“五
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索。革
命战争年代,山东党政军民
用生命和鲜血凝聚而成的“
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
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
神”,是齐鲁优秀文化、伟
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人民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的集中体现,是对山东境内
沂蒙、胶东、渤海、鲁西(
冀鲁豫边区)等抗日革命根
据地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
集中凝练和概括,与延安精
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
神等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人
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
的特殊地位,山东地区源远
流长、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
,坚定文化自信和自觉的历
史责任担当是我们举全省之
力编纂《丛书》的内柱动力

《丛书》以国家文化公
园建设为引领,以落实文化
“两创”、推动“两个结合”为
宗旨,以推动全省及各市文
化建设为目标,是具有权威
性、故事性、可读性、趣味
性的历史故事集成,是一套
可携带、可利用、可转化的
文化读本。《丛书》分为上
、下两编,上编16本,围绕
“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
八大文化传承发展片区展开
。“四廊一线”构筑的沿黄河
、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
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的文化
交通线纵横交错,相互联系
又各具特色,其特点是以脍
炙人口的故事形式联通“四
廊一线”的人物事迹、重点
景区、遗址遗迹等,厚植文
化体验廊道的思想内涵和文
化底蕴。八大文化传承发展
片区,既涵盖了沂蒙、渤海
、鲁西、胶东四大红色文化
片区,又吸收了泰山文化、
儒学文化、齐文化作为重要
支撑,演奏出山东历史文化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的时代交响。下编16本
,紧紧围绕各地市优势和特
色展开,主要记述本地区历
史故事、文化遗址与人文景
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
,是推动文化廊道落地、推
进片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
认同、深化文旅体验的重要
载体。
《丛书》由山东省委常
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统筹
谋划和指导,省委宣传部专
门组建学术编纂委员会负责
具体实施,省直各有关部门
和各市委宣传部给予大力支
持配合,省内相关高校、研
究机构和各市有关单位共
100余位专家学者积极参与
,历经酝酿策划、启动实施
、提纲设计、样稿研讨、通
稿审稿、编辑出版等六个阶
段。2022年以来,省委、
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打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
标杆行动计划(2027-
2025年)》《关于建设文
化体验廊道推动文旅融合高
质量发展的实施计划
(2023-2025年)》,全
方位挖掘展现山东人文沃土
可以深度耕作的
导语
青岛历史悠久,鱼盐生产源远流长,海路交流绵延不绝,海疆开发赓续不断,这里上演过齐吴琅琊海战、徐福琅琊东渡、法显西行归航、义天入宋求法等众多历史壮歌,有塔埠头“少海连樯”的繁华,有沙子口窝窝梨远销沪上的盛况,还有青岛口天后宫旺盛的香火。在作为现代都市崛起之前,她已是胶澳地区一个较为繁荣的滨海贸易聚落。本书讲述就是青岛如何从一个滨海聚落成长为一座国际现代化都市的故事。
后记
《丛书》的编纂,是在
山东省委宣传部直接领导下
完成的。省委常委、宣传部
部长白玉刚同志统筹策划部
署,并担任编委会主任,多
次主持召开编委会会议,提
出明确目标要求和指导意见
。省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
的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
省新闻办主任袭艳春同志对
本书的立项出版、风格设计
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在魏长民、毕司东、程守
田、张同海、冷兴邦等同志
的大力指导支持下,以教育
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
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为学术挂靠单位,组建了《
丛书》编纂学术委员会,具
体负责编纂工作。山东师范
大学特聘资深教授王志民任
主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
究院教授杨朝明、中共山东
省委党史研究院原一级巡视
员韩延明、鲁东大学原副校
长刘焕阳任副主任,全省相
关高校、科研单位的15名学
者为委员。
编纂过程中,《丛书》
被列为山东省社科规划3个
重大委托项目和16个一般项
目。杨朝明为传统文化重大
项目组首席专家,韩延明为
红色文化重大项目组首席专
家,刘焕阳为河海文化重大
项目组首席专家。编委会经
反复研讨,制定了《编撰体
例》《编撰指导意见》;在
省委宣传部支持下,采取主
任统一领导与首席专家具体
负责相结合的方式,认真落
实各卷主编为质量第一责任
人、首席专家和学术委员为
主要质量把关人的运作机制
;多次召开线上与线下、全
体与分组相结合的研讨会,
对提纲设计、样稿研讨、通
稿审稿等关键环节,深入研
讨、反复审议,编委会与全
体编纂人员团结合作、齐心
协力,付出了艰辛劳动。山
东文艺出版社提前介入,对
编纂工作和撰稿体例等提出
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我
们谨向为《丛书》编纂付出
心血的各位领导、专家、作
者和所有相关同志们表示诚
挚感谢!
本册编纂,得到首席专
家刘焕阳教授和学术委员仝
晰纲教授、王振星教授、吴
欣教授、李兆禄教授的悉心
指导,并得到中国人民解放
军海军博物馆、青岛市档案
馆和日照市文旅局的大力支
持。中国海洋大学马树华教
授担任主编,全面负责本册
的编纂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部分“古史钩沉”由陈
琳琳、陈佳、司书景、任环
宇、耿宇撰写;第二部分“
海域焦点”由景菲菲、陈琳
琳、任环宇撰写;第三部分
“经济翘楚”由耿宇、史靖昱
、孙海萌撰写;第四部分“
国际大港”由马树华、景菲
菲、纪然撰写;第五部分“
海生万象”由马树华、王亦
欣、程子芳撰写。詹琦乐、
刘启航、颜睿成、纪然、胡
宸歌等参与了相关故事的资
料搜集和撰写整理。
由于水平和条件所限,
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有
关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3年8月
精彩页
黄渤海文化廊道南段是中国海洋文明发育较早的地区,这里不仅是先民眼中的神仙居所、文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理想寄托,也是华夏与外邦接触、沟通最早的所在。数千年来,这里的海洋活动持续不断,光辉灿烂的早期文明、兴衰交替的海港网络、波澜壮阔的海疆戍守与开发、特立独行的人物与家族、生生不息的习俗传承,共同构成了这一地区源远流长的海洋文明。
(一)早期遗踪
山东半岛不仅拥有能够反映早期人海关系的贝丘遗址,还有文明程度较高的海洋文化遗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三里河遗址和尧王城遗址。透过遗址发掘的故事,以及散落在海滨的聚落、器物等,我们既可一览先民们涉海生活生产的遗踪,又可窥知他们的内在世界与早期海洋观。
1.三里河东夷发祥
作为东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胶州地区早在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定居,他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聚落,以石斧、石铲、石刀为工具,耕作渔猎、繁衍生息,创造了闻名中外的胶州三里河文化。先民们逐水而居,海洋聚落的种子在此萌芽。
三里河遗址究竟是怎样被发现的呢?这就要说到清朝乾隆十年(1745)发生的故事。当年,和郑板桥齐名的“扬州八怪”之一,著名文人高凤翰回到了久违的故乡。一天,一个老农在劳作时挖出了一个陶罐,高凤翰觉得很有意思,就跟老农讨要过来作为清供。高凤翰以此为题,画了一幅《博古图》,并题写了一首诗:“介子城边老瓦窑,田夫掘出说前朝。老翁拾来插清供,结的莲房碗大饶。”这样一幅画又是如何为发现三里河遗址提供线索的呢?
1959年,时任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的刘敦愿先生,根据此画认出了画中的瓦器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的陶鬻。他曾拿这幅画请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货币学家、金石学家、版本学家王献唐先生鉴定,结果发现画虽然是赝品,但毕竟是据真迹摹写而来,画上这件陶鬶应当是现实存在的。于是刘敦愿先生前往胶县,寻找诗中所说的“介子城”。有了高凤翰的诗词,大家按图索骥,果然在高凤翰家乡北三里河村找到了一处典型的龙山文化遗址,这就是著名的三里河遗址。而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更是让工作人员震惊。在发现三里河遗址之前,我国其他地区也出土过黑陶,但多是黑陶碎片。而三里河遗址出土了三十余件薄胎高柄黑陶杯,形态各异,非常完整、精美。所以,胶州三里河称得上中国的“黑陶之都”。
除了黑陶文化,三里河遗址的海洋文化元素也十分突出。三里河遗址属于贝丘遗址,遗址中发现大量贝壳、鱼骨和大片鱼鳞堆积,经考古人员分析鉴定,共有鳓鱼、梭鱼、黑鲷和蓝点马鲛四种海产鱼。这其中鳓鱼和蓝点马鲛都是生活在外海中上层且游泳速度快的鱼类,那么在这里居住的原始先民是如何捕捞它们的呢?工作人员对出土的鱼骨进行了分析,认为当时海上捕鱼的东夷人对各种鱼类的洄游习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除了捕捞河口和沿岸的鱼外,外海、洄游鱼也在他们的捕捞范围内。由此推断出当时的东夷人可能已经掌握了先进的捕捞技术,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不仅可以享用近海的鱼贝,也能捕捞远海的鱼类。
三里河遗址是中华海洋文明的象征之一,1996年、2006年,三里河遗址先后被列为山东省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段从古画卷中发现古遗址的故事,也随着因此而揭开面纱的三里河遗址及其所承载的史前文明,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段佳话。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9: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