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梅兰妮·克莱茵的基本概念》一书简要易懂地介绍了梅兰妮·克莱茵的生平与工作,她 的发现推进了弗洛伊德及其他精神分析师的理论,深化了我们对于人类心灵无意识领域的洞察。 克莱茵最早发展出一种对儿童进行精神分析的方法,这些儿童承受着焦虑以及其他常常没有被 识别的痛苦,而克莱茵的方法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心智和身份发展的早期关键步骤。尽 管她开启了精神分析的一个临床及理论发展支流,但她的许多发现也被其他精神分析学派所认 可和应用。 这本书适用于所有想要简明扼要了解梅兰妮·克莱茵的读者。同时,本书对需要快速理解 梅兰妮·克莱茵贡献及理论要点的精神分析领域研究者和专业人士也会有所裨益。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新方法、新事实 第一章 她是谁? 第二章 她从哪里起步? 第三章 建立精神分析的基础 第四章 何为精神现实? 第五章 如何理解儿童? 第六章 新发现,谁说的? 第一部分总结 第二部分 最早期的发展——从出生开始 第七章 更早期的机制——内与外 第八章 体验与幻想 第九章 你是谁?——自我边界 第十章 抑郁了? 第十一章 修复与照顾 第二部分总结 第三部分 你能变得多疯? 第十二章 自我分裂——是什么让心智失衡? 第十三章 湮灭——谁害怕被瓦解为碎片? 第十四章 偏执-分裂位置——出现裂痕 第十五章 投射性认同——他不都在那里 第十六章 恶中之恶——嫉羡 第十七章 精神病性现实? 第三部分总结 第四部分 超越基础——真相 第十八章 病理性组织——谁是黑手党成员? 第十九章 涵容 第二十章 思想找到思想者 第二十一章 都如何应用? 第四部分总结 术语表 中英对照表 参考文献 序言 若想要介绍梅兰妮·克莱茵的基本思想,那么从头 开始是很合理的!克莱茵是一位知名的精神分析学家, 她以其独到的方式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并成为最早 和儿童工作的分析师之一,她的工作也奠定了理解严重 心智紊乱问题的基础。 但我们又是谁呢?我们——这些精神分析师吗?这 是不是有些神秘,有些让人害怕?我们是不是过于对意 识边界之外的事物感兴趣了?嗯,也许吧……但是指引 我们的是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我们人类关于自己的心 灵还有很多不知道的——虽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心( 一个大脑)。尽管本书的主要关注点是梅兰妮·克莱茵 的工作,但我们也希望你能够了解当今的精神分析师是 如何思考这一职业的。 我们的文化常常以幽默的方式描绘精神分析和精神 分析师。其中的缘由,部分是为了搞清楚精神分析到底 是什么,部分是想揭开精神分析的“神秘面纱”。美国 电影导演伍迪·艾伦就曾经接受过精神分析,他的作品 也对此有所涉及。在他的一部电影《安妮·霍尔》 (1977)中,主角就描述他在自己的分析中给他的分析 师下了最后通牒。他说,除非一年内能看见成效,否则 他就搬到卢尔德?去。在另一处,艾伦将精神分析比作 上钢琴课,打趣地说自己这么多年都没见到什么进步, 然后突然发现自己能弹钢琴了。 一个走进精神分析的人期待着迅速有结果和“奇迹 ”,这就像去“卢尔德”朝圣一般;但他们必须认识到 ,精神分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样他们才能在精神分 析师在场的情况下去了解自己和自己应对生活的方式。 这里的原则,是我们想在多大程度上发现自己,或者更 准确地说,是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发现自己。这个过程 一定是按照被分析者的个人节奏来进行的。 克莱茵是一战后精神分析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但是她的理念建立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从1900年起已 经系统化的理论的基础上。本书将提到弗洛伊德的理论 (或“经典精神分析”),但只有在对照克莱茵理论的 发展或对克莱茵的理论进行修正时,本书才会更为具体 地解释前者。 梅兰妮·克莱茵最重要的追随者之一汉娜·西格尔 在2001年发表公开演讲,谈到了今天精神分析所处的地 位: 作为一个精神分析师,我首先当然会追本溯源。我 们来自何处?我们知道,我们的工作根植于弗洛伊德的 工作之上。是弗洛伊德最早提出了“精神现实”这个概 念——即存在精神层面的现实和现象,它们和物质世界 一样实在。例如,“我爱你”“我恨你”,或“我认为 全世界都针对我”,这些事实和可以被测量、衡量的物 理事实同样实在且重要。这一精神现实可以被研究,也 可以从其结构上被标识和定位。你可以识别出它的功能 ,可以细致地观察、研究它,就像理解物理现象一样, 只不过是使用新的探索方法而已。这个精神现实有其意 义,而这个意义是可以被理解的。例如,弗洛伊德在他 最初的研究中发现了歇斯底里症状具有精神意义,他还 发现梦具有精神意义。 其次,另一个区分精神分析的方法就是辨认出无意 识的存在。例如,一个歇斯底里症状的意义并不是一个 意识层面的隐喻,而是无意识层面的。因此,我们的基 本信条便是存在着一个精神内部世界,并且这个世界的 绝大部分都处于无意识中。这可能乍一听来是个非常奇 怪的想法。 从前面两个信条中可以自然推导出第三个信条,那 就是象征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Segal,2007,p. 47) 我们在此提供一个案例来帮助你思考: 一个年轻女人持续感觉脖子僵硬不适。尽管她看了 医生,但医生也完全无法解释,为何在她接受了理疗及 药物治疗后,症状依然没有消失。和朋友聊天后她意识 到,她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就像“脖子上挂了磨盘”一 样。可以看到,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即当它处于无意 识中时)心理困难的存在,那么它可以表现为躯体症状 。这个困难就通过“脖子上挂了磨盘”这个隐喻被表达 了出来。有时候人们会在分析中理解到,有时候人们自 发就能理解到,这个隐喻象征了辛苦的工作或者麻烦重 重的任务,而并非指示了什么躯体疾病。弗洛伊德就是 这样通过理解类似的转换症状(或歇斯底里症状),开 始发现人类的无意识心灵的。 精神现实、无意识和象征是精神分析的基础理念。 本书中所呈现的内容正反映了在这些基础理念之上,精 神分析的一个发展方向。 精神分析已经具有自身的发展历史。精神分析家罗 杰·曼尼凯尔(1968)最早接受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的分析,之后又接受了梅兰妮·克莱茵的分析,因而他 对于精神分析有独到的视角。他将精神分析历史大致划 分为三个阶段。 曼尼凯尔划分的历史阶段: 一、从19世纪90年代到大约1930年,关注的焦点 仍在俄狄浦斯情结上——它导致很多情绪冲突,也倾向 于被压抑到无意识中。治疗方法包括通过撤销压抑的影 响以更多地了解这些隐藏的冲突。 二、从大约1925年到20世纪40年代,关注的重心 转移到指向自体和他者的爱与恨之间的冲突。 导语 ◎深入了解梅兰妮·克莱茵的生平与工作,探索人类心灵无意识领域的奥秘! ◎本书简明易懂,适合所有想要了解梅兰妮·克莱茵的读者。 ◎快速掌握梅兰妮·克莱茵的贡献及理论要点,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必备! ◎当代克莱茵学派代表人物R.D.欣谢尔伍德、托马斯·福特纳著作,内容权威可靠! ◎如果你在精神分析领域深耕,这本书将为你提供梅兰妮·克莱茵学派的经典理论和最近进展,助你不断进步! 后记 我们想在多大程度上发现自己?我们能在多大程度 上发现自己?我们如何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在世界? 当我们谈及这些话题,我们就是在谈论心理学。精神分 析是我们目前所学的众多心理学理论的奠基理论,影响 着当代人对内在世界的认知。在精神分析领域,克莱茵 的贡献不能不提。然而,如果只是去阅读,读她的书, 读相关的理论,那么或许你也会有这样的感受:仿佛总 是隔着一层什么在碰触那些理论术语,我知道偏执-分 裂心位的概念,也知道抑郁心位的概念,但是具体到真 实的人身上,具体到真实的生活里,我好像很难真正的 理解并使用这些概念。如果有一位老师,可以以他的人 生阅历和临床经验,为我绘声绘色的讲解就好了。 《梅兰妮·克莱茵的基本概念》就是这样一位“老 师”。两位作者 R.D.欣谢尔伍德和托马斯福特纳均是 英国重量级精神分析师,也是当代克莱茵学派的代表人 物。他们在英国国家健康中心教授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 数十年。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在他们的精妙整理之下 ,变得简洁而清晰。如果你刚刚接触心理学,刚刚接触 精神分析,那么你可能不想错过它,它以精炼的语言, 将一套完整的理论系统而清晰地呈现给你。如果你已经 在学习心理学,已经在做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工作,那 么你一定不会错过它,它把你过去学习中的那些理论点 一个个串起来,先成线,又成面,再与你的工作结合成 立体的知识,使你在一次次实践中融会贯通。 精彩页 中文版序 这本有关克莱茵精神分析理论沿革的书籍能够以中文出版,我们感到十分开心。在此书中,我们尝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克莱茵和儿童及成人的工作。从她职业生涯最早期开始,她就十分关注小孩子们在游戏中所描述的事情以及他们所体验到的痛苦和焦虑。这一工作思路沿袭了弗洛伊德和成人工作的传统:弗洛伊德认为,通过那些最为稀松平常的事情,例如梦和口误,人们内心深处的无意识念头得以展现。同样,克莱茵的方法是去审视儿童最为稀松平常的游戏如何展现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 在精神分析中,寻常的事物和复杂的事物汇聚一堂。我们希望此书能用通俗的语言、贴近个人经验的方式展示出克莱茵的那些关于人类心灵深处的重要且有趣的结论。而作为读者的你所展现出的兴趣,说明了克莱茵的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自然,她对于儿童的关切与兴趣十分引人入胜,但她的观察中似乎蕴含着一些特质,能够触碰到我们每个人——无论是患者、专业人士、儿童还是成人——的内心。 精神分析是一种具有主观性的“科学”,它吸引我们的也不仅仅是其逻辑性和科学性。在各种思想领域中,精神分析关注的是我们——读者、实践者,以及科学工作者。精神分析是所有科学中最具个体性的学科,很多人也会说,克莱茵的研究可以说是所有精神分析探索中最具个体性的一支。当然,这取决于你——亲爱的读者——对这一说法的判断是否正确。你也需要去决定,梅兰妮·克莱茵的热度是名副其实,还是其理论的流行只是昙花一现。你还需要判断,你正在阅读的这本书是否能够传达出克莱茵一直声称的那些极为个人化的、处于个体内心深处的事情。 我们也很清楚,在这本书中,我们所呈现的只是精神分析的一个学派,而你会意识到,还有其他精神分析学派。这也意味着你需要去做对比。我们希望,我们能足够好地展示出克莱茵学派的理念,能帮助你得出自己的结论,帮助你判断——基于你的、其他人的、与你一起工作的来访者的经验——究竟哪支精神分析学派思想最能准确描述你所认为的人类心灵的实质。不幸的是,不同的学派思想常常彼此竞争,彼此指出不足之处,甚至在描述对方理论时也会出现偏差。在这本书中,你可能会看到有些梅兰妮·克莱茵的观点是其他精神分析师所不认同的。而且有趣的是,关于克莱茵本人以及她的作品,人们也存在着大相径庭的看法。很多对她的理解其实并未还原她的本意。尽管克莱茵像我们所有人一样,有着自身的议题和困难,但是在此书中,我们努力以最准确的方式呈现她的观点和方法。在此书中,你并不会看到其他精神分析流派对克莱茵理论的描述。 但我们希望,你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对于克莱茵及其工作中精华部分的准确展现,这是我们两个人——克莱茵的两个追随者——在我们各自的工作中所发现的她带来的启迪和灵感。我们也希望读者能够看到,她如何启发了她身后的一代代精神分析师。 R. D. 欣谢尔伍德 托马斯·福特纳 关于本书 《梅兰妮·克莱茵的基本概念》一书简要易懂地介绍了梅兰妮·克莱茵的生平与工作,她的发现推进了弗洛伊德及其他精神分析师的理论,深化了我们对于人类心灵无意识领域的洞察。克莱茵最早的工作是发展出一种对儿童进行精神分析的方法,这些儿童承受着焦虑以及其他常常没有被识别出的痛苦,而克莱茵的方法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心智和身份发展的早期关键步骤。她开创了精神分析的一个临床及理论发展支流,而且她的许多发现也被其他精神分析学派所认可和应用。 全书分为四大部分,含阅读指导建议与关键术语表,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克莱茵的理论。第一部分介绍克莱茵的生平、她对精神分析实践的早期兴趣,以及她最早的发现;第二部分继续探讨她发展出来的儿童分析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带给她的洞察和结论又如何进一步影响了成人分析技术和更广泛的对人类心灵的理解;第三部分聚焦于精神分析技术中的科学及临床发展——尤其涉及治疗和理解有严重情感紊乱情况的病人(例如,有精神病或情感障碍的病人);第四部分将视线转向克莱茵学派当代的发展,以及后克莱茵时代的精神分析理论,并逐一考虑这一理论在临床、文化以及社会政治方面的应用。每一章都以一个基本问题开始,接下来会介绍克莱茵如何面对、解决这个问题并最终发展出她的理念。每一章结尾都会提出下一个问题。这一问题将在下一章中得到阐述。 这本书适用于所有想要简明扼要地了解梅兰妮·克莱茵的读者。同时,本书对需要快速理解梅兰妮·克莱茵的贡献及理论要点的精神分析领域研究者和专业人士也会有所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