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从运动到思想--英国新左翼研究/政治理论与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作者 | 黄斐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以英国新左翼为研究对象,从新左翼运动、新左翼人物、新左翼思想三个逻辑递进的层次构建英国新左翼的分析框架,对英国新左翼进行全景式分析和总体性研究。本书首先通过全面探讨新左翼运动的缘起、表现与转向勾勒新左翼运动的面貌,之后梳理在新左翼运动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代表人物并分析其与新左翼运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批判立场、价值追求、立足基点、革命战略、历史方位五重维度阐释新左翼思想的理论意蕴,最后在对新左翼的纵向演进剖析和横向比较研究中总结英国新左翼的历史贡献与局限性,并进一步审视当代西方左翼的发展困境以及世界社会主义的挑战和机遇。 作者简介 黄斐,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主要学术领域为社会主义发展史、西方左翼、世界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数十篇,其中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英国新左翼运动的缘起 第一节 西方新左翼运动的兴起与作为前奏的英国新左翼运动 第二节 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与苏伊士运河危机 第三节 英国的国际地位、国家发展与思想传统 第二章 英国新左翼运动的表现与转向 第一节 创立期刊、论坛、俱乐部、咖啡馆等推动新兴思想的讨论和传播 第二节 积极参与核裁军运动以影响现实政治 第三节 通过工人阶级政治动员扩大影响 第四节 从“政治运动”转向“思想运动”——传播载体《新左翼评论》 第三章 英国新左翼人物群像 第一节 第一代英国新左翼 第二节 第二代英国新左翼 第三节 两代英国新左翼比较 第四章 批判立场:福利资本主义和新帝国主义 第一节 英国新左翼对福利资本主义的批判 第二节 英国新左翼对新帝国主义的批判 第五章 价值追求: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第一节 汤普森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再发掘 第二节 汤普森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引发的理论争鸣 第三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形成、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第六章 立足基点:两代英国新左翼的革命道路和理论范式之争 第一节 论战的缘起:英国新左翼的路线之争 第二节 革命道路: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 第三节 理论范式: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 第四节 两代英国新左翼之争的实质、影响及理论局限性 第七章 革命战略:英国新左翼的通往社会主义之路 第一节 重塑社会图景 第二节 “和平革命”战略 第三节 新左翼的政治使命 第八章 英国新左翼在左翼谱系中的地位考察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展望 第一节 英国新左翼、英国共产党和英国工党思想比较 第二节 英国新左翼的历史影响和当代价值 第三节 英国新左翼的局限与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 参考文献 序言 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 代,西方世界爆发了一系列 新左翼运动。在这些新左翼 运动中,英国新左翼扮演了 特殊的角色。在世界范围内 的新左翼运动流行之前,英 国新左翼就率先开始了对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 进行批判与重塑、构建社会 主义新蓝图的尝试。可以说 ,英国新左翼运动开启了战 后西方新左翼运动的序幕。 英国新左翼运动始于20世纪 50年代中后期,60年代初 期开始转向思想运动,到70 年代末以后在新自由主义冲 击和全球左翼运动退潮的背 景下落下帷幕。作为战后在 英国兴起的政治运动和思想 运动,英国新左翼运动融合 了马克思主义、本土激进主 义、伦理社会主义、新兴激 进青年文化等思想资源,旨 在探索超越西方资本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和苏联社会主 义的新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一过程中,左翼知 识分子成为英国新左翼运动 的领军人物,涌现出一批新 左翼学者,如E.P.汤普森( Edward Palmer Thompson )、约翰·萨维尔(John Savile)、雷蒙德·威廉斯( Raymond Williams)、拉斐 尔·塞缪尔(Raphael Samuel)、斯图亚特·霍尔 (Stuart Hall)、佩里·安德 森(Perry Anderson)、拉 尔夫·米利班德(Ralph Miliband)、汤姆·奈恩 (Tom Naim)等。新左翼 学者大致可以分为两代。第 一代新左翼以E.P.汤普森、 约翰·萨维尔、雷蒙德·威廉 斯等为主要代表。他们大多 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之前 ,有过参加战争的经历,对 工人抱有同情,注重本土民 族传统,重视文化和人的因 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 二代新左翼则是以佩里·安 德森、汤姆·奈恩等20世纪 30年代以后出生的学者为代 表。他们大多未经历过战争 洗礼,受欧洲大陆马克思主 义的影响较深,使用结构主 义方法,推崇理论建构和宏 观叙事。霍尔曾提出,英国 新左翼代表了两种传统:第 一种传统是共产主义的人道 主义,第二种传统是独立的 社会主义传统,两个群体存 在战前一代和战后一代的代 际差异,代表了植根于不同 文化背景:“劳工文化”与“ 都市文化”的冲突。新左翼 学者不仅出版了《走出冷漠 》(Ou of Apathy,1960) 、《五一宣言》(May Day Manifesto,1968)、《新 左翼评论》(New Left Review)等论著和杂志, 还在各自学术领域发表了诸 多优秀论著,如汤普森的《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Working Class, 1963)、威廉斯的《文化 与社会》(Culture and Society,1958)、安德森 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 (Considerations on Western Marxism,1977) 等,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 新左翼思想,对战后西方马 克思主义理论、左翼政治观 念和社会运动等产生了深远 影响。 汤普森的夫人多罗西·汤 普森(Dorothy Thompson )在对新左翼的回忆文章中 曾指出“新左翼”这一词来自 法国。1956年一群独立的 英国社会主义者(这些人后 来成为英国新左翼的主要代 表)在巴黎会见《法国观察 者》(France Observateur )的创立者和时任主编,同 时也是法国抵抗运动中的一 位领袖人物克劳德·布尔代 (Claude Bourdet)。由于 不满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社 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制度 ,他们商讨成立“国际社会 主义者协会”,试图在战后 的欧洲探寻第三条社会主义 道路,以独立于当时的两种 主流左翼立场。在会面中, 布尔代将他们称为“新左翼” ,此后“新左翼”这个术语就 从克劳德·布尔代那里被借 用过来。关于英国新左翼运 动的性质,学界主要存在两 种观点。一类观点倾向于将 英国新左翼运动看作旨在改 造传统左翼的政治路线和思 想路线、探索新社会主义道 路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 认为新左翼运动预示了反传 统文化的多元政治转向。如 有研究者提出,英国新左翼 是由前共产主义者、不忠的 工党支持者以及希望复兴社 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社会主 义学生组成的异质团体。新 左翼思想家试图创造一个植 根于英国传统,但是不停留 于过去的正统的民主社会主 义政治,确立承认战后经济 和文化变化的政治。新左翼 运动预示了反传统文化的多 元政治转向,也即20世纪七 八十年代英国出现的女性主 义、环境保护论和反种族主 义等激进政治思潮。因此, 这场运动的组织过程对理解 其政治观念具有不可忽视的 作用。在工党与共产主义仍 然是左翼的主流时,新左翼 就预言指出,这类组织的式 微意味着20世纪60年代晚 期以后不断出现的更为多元 的社会政治组织。英国新左 翼运动是一种介入行动:既 公开宣称为社会主义而奋斗 ,同时也明确承认社会主义 本身也必须接受严格的审视 。另一类观点倾向于从马克 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将英国 新左翼运动看作一种新马克 思主义的诞生,即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在英国产生的马克 思主义。如有研究者提出, 英国的“新左翼”特指从20世 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的一 段时间在英国产生的马克思 主义,在这段时间以前的马 克思主义称为传统马克思主 义,以后的称为后马克思主 义、后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 义等,用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