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破茧(从石库门到天安门)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光寿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党史类纪实文学作品,主要包括故事从北大红楼开始、上海滩长出“花草的种子”、“被风吹散在遍地”的火种、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上海租界里破茧成蝶五章内容。
本书以北大红楼为起点,主要讲述了1920年6月至1922年7月间,在以上海新老渔阳里为圆心、“红色一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接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会、党的一大和党的二大“两年三会”,全面展现了我们党从团体到政党、从雏形到完备、从局部到全国的建党伟业。
作者简介
徐光寿,1964年12月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社科部主任、教授,主讲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本科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4年主持上海市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建设。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先后获上海市第九、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并从内容体系向育人体系转换,注重创新教学方式方法,2011年获首届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二等奖。
目录
引言 故事从北大红楼开始
一、北京前门的“三顾茅庐”
二、陈独秀成了全国公众人物
三、仗义疏财的北方汉子
四、红楼里来了神秘的洋人
第一章 上海滩长出“花草的种子”
一、上海滩的“五四”不简单
二、陈独秀入住石库门
三、戴季陶关键时刻掉链子
四、“我的马克思主义导师”
五、“中国红色经典第一书”
六、“我已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七、远方归来的“忠厚长者”
八、立志利国利民的“东西南北人”
九、刘少奇、任弼时从这里走出
十、他被毛泽东称为“救命菩萨”
第二章 “被风吹散在遍地”的火种
一、霞飞路上的俄国红色使者
二、“明目张胆”地建立共产党
三、渔阳里的第一缕红色曙光
四、奋发有为的湖北建党群英
五、毛泽东在长沙“奋斗造桥”
六、不做“星二代”的小哥俩
七、为求真理他寻遍东西两洋
八、从旧军人到共产党人
九、惊艳国际政治舞台的“双子星座”
第三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来自“风车之国”的指导者
二、望志路106号的风云激荡
三、一只游船掀起狂风巨浪
四、24岁的中共一大主持人
五、他是中国“理论界的鲁迅”
六、从清末秀才到中共一大代表
七、第一个纲领少了一条内容
八、香港海员吹响冲天号角
九、衙前村建立起农民协会
第四章 在上海租界里破茧成蝶
一、“红色恋人”的血色浪漫
二、辅德里创造出多项“第一”
三、最年轻代表的坎坷人生
四、被陈独秀称赞的“好人”
五、背离中央被清除出党
六、拒交党费被开除出党
七、“关捐行”里隐藏的秘密
八、建设一个群众性的大党
后记
序言
中国共产党创建是百年
征程的源头,源远才能流长
,根深方可叶茂,重视建党
的研究成了应有之义。近几
年来,有关中国共产党创建
史的研究在中国大地上掀起
了一个新的高潮,涌现出一
批高水准学术著作和论文的
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基于深
入学术研究而转化的雅俗共
赏的党史通俗读物。我们欣
喜地看到,人民日报出版社
精心推出上海党史学者徐光
寿教授的新作《破茧:从石
库门到天安门》,正是这样
一部独具特色而又比较耐看
的党史通俗读物,形象地展
现了建党伟业,引人向往,
发人深思。
破茧,通常是指蚕通过
痛苦地挣扎和不懈地努力,
化为蝴蝶的过程。以“破茧”
为书名,是把一百年前中国
共产党在中国大地上诞生,
喻作一个民族再生破茧成蝶
之举。以“从石库门到天安
门”作副标题,更是突出主
题画龙点睛之笔,由此开启
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
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
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
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
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
民族复兴。”《破茧:从石
库门到天安门》一书由上海
学者完成,是一个很恰当的
策划。
本书虽是党史通俗读物
,但也体现了鲜明的学术性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
“大党史观”,作者从李大钊
、陈独秀最早传播马克思主
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重要场
所北大红楼写起,以中国共
产党在上海诞生的“两年三
会”为时间经度,以上海石
库门“红色一公里”兼顾浙江
嘉兴南湖乃至海外法国巴黎
为地理空间,紧扣中国共产
党的先驱们创建中国共产党
的丰功伟业,遴选出40个精
彩的党史故事,不仅展示了
作者良好的党史研究功力,
也彰显了对党史研究前沿的
准确把握。
既为党史通俗读物,自
然要追求内容的真实性和文
字的可读性。真实性是党史
科学性的生命所在。按照习
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共产
党故事”的嘱咐和要求,全
书40个故事,切口都不大,
但内涵很丰富,内容很精彩
。如首个部分“引言”就是“
故事从北大红楼开始”,引
人入胜。开篇第一个故事是
“北京前门的‘三顾茅庐’”,
引出了一个近代版本的“三
顾茅庐”故事。第二部分写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用
“上海滩长出了‘花草的种子’
”为标题,是借用了李大钊
《欢迎独秀出狱》诗中的名
言,无论主题、表达,还是
语境、意蕴,都很合适。一
个个人物栩栩如生,一件件
史实生动感人,把读者带进
现场,并从字里行间感悟到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领会伟大建党精神。
上海作为我们党的诞生
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
精神孕育地,近些年来各种
学术、纪念活动十分活跃。
我也经常应邀参加上海党史
学界的学术活动,与上海的
学者们切磋、交流,结下了
深厚的友谊。欣闻徐光寿教
授《破茧;从石库门到天安
门》一书即将面世,应作者
和出版社之邀,我先睹为快
并发表观感,以为序言。
邵维正
2023年7月
导语
本书虽是党史通俗读物,但也体现了鲜明的学术性。作者从李大钊、陈独秀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重要场所北大红楼写起,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的“两年三会”为时间经度,以上海石库门“红色一公里”兼顾浙江嘉兴南湖乃至海外法国巴黎为地理空间,紧扣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遴选出40个精彩的党史故事,不仅展示了作者良好的党史研究功力,也彰显了对党史研究前沿的准确把握。
后记
讲好中国共产党人自己
的故事,不仅是习近平总书
记的嘱托,也是每个党史学
者的心愿。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
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
,“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
分重要”。2021年2月20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
教育动员大会上又指出,要
鼓励创作党史题材文艺作品
,特别是影视作品,抓好青
少年的学习教育,让红色基
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
华诞之际,人民日报出版社
和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红色
文创专业委员会约我写一本
讲述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故
事的书,以青少年尤其是大
中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作
为长期研究中共创建史的学
者,我既感到使命光荣,又
感到压力山大。说压力,是
因为写法上有新要求,要写
成党史类纪实文学作品。对
我而言,这是一个新的尝试
。好在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
,这本小书终于出版面世了

既为党史作品,就要兼
具党性与科学性,以“出乎
史入乎道”“以故事讲党史”“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为宗
旨,力求学史明理、学史增
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具有思想性和育人性。既为
纪实文学,就要注重有文学
作品的生动和情节,具有故
事性和可读性。
因此,本着“大党史观”
的要求,我试图按照宏观的
中共创建史观构建本书内容
体系,把中共创建这一伟业
纳入一定的历史进程和广阔
空间:时间上主要从1920
年6月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
起,经1921年7月中共一大
,到1922年7月中共二大,
以“两年三会”为主线。空间
上从北大红楼讲起,以上海
新老渔阳里为圆心、半径约
一公里的“红色一公里”区域
为范围,重点叙述这“两年
三会”期间发生在“红色一公
里”区域内的建党故事。
党史人物是党史活动的
主角。本书主要以中共创建
过程中的人物活动为载体,
既遴选了发生在李汉俊、李
达、毛泽东、董必武、张国
焘、刘仁静、包惠僧、陈公
博、周佛海等中共一大代表
身上的故事,也选取了中共
主要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
,以及蔡元培、维经斯基、
杨明斋、马林、陈望道、蔡
和森、俞秀松、张太雷、沈
玄庐、刘少奇、任弼时、陈
延年、周恩来、向警予、陈
乔年、苏兆征、王会悟等中
外历史人物与中共创建有关
的故事,不求全面,但求典
型。
衷心感谢邵维正将军拨
冗审稿并欣然作序。感谢中
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审
稿专家的精心审阅和提出的
修改意见。感谢中共上海市
委党史研究室《精神之源力
量之基——解码伟大建党精
神》四集系列短视频作为配
套资料附在书中。感谢上海
市少工委、上海市龙华烈士
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
上海市红领巾理事会在《致
敬先驱强国有我》多媒体视
频拍摄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
持。感谢章百家、忻平、徐
建刚、严爱云、解超、薛峰
、俞敏、徐云根、李文亮、
叶海涛、尤玮、童科、洪颖
哲等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鼓
励。感谢上海市创意产业协
会红色文创专业委员会的鼎
力支持,尤要感谢人民日报
出版社的辛勤工作。
本书既有个人研究心得
的转化,也吸收了国内外党
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特
此鸣谢!文中一定存在错讹
之处,竭诚欢迎方家学者的
批评指正,期待读者朋友的
宝贵意见。
徐光寿
书评(媒体评论)
破茧,通常是指蚕通过
痛苦地挣扎和不懈地努力,
化为蝴蝶的过程。以“破茧”
为书名,是把一百年前中国
共产党在中国大地上诞生,
喻作一个民族再生破茧成蝶
之举。以“从石库门到天安
门”作副标题,更是突出主
题画龙点睛之笔,由此开启
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著名党史专家、国防
大学一级教授、少将 邵维

作者着力于中国共产党
的创建历史,用丰富翔实的
故事、生动活泼的笔调,将
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及其中
的人物和事件娓娓道来,既
有大历史观的观照,也有历
史细节处的描写,让读者看
起来饶有兴趣。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
室研究员 李蓉
《破茧:从石库门到天
安门》一书,记述了1920
年6月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
起,经1921年7月中共一大
,到1922年7月中共二大期
间发生的建党故事,史实准
确,内容丰富,语言生动。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
研究院研究员 曹前发
精彩页
一、北京前门的“三顾茅庐”
1916年12月26日,寒风凛冽的北京城,前门外的西河沿,一家中等的中西旅馆。
一大早,一位年近半百颇有绅士风度和学者模样的男士,内穿中式对襟袄,外穿呢大衣,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留着长而对称的山羊胡子。此时他正独自一人来到中西旅馆,探望下榻这里第64号房间的一位上海来客。
来者不是普通之人,而是即将由民国总统黎元洪亲笔签发任命状、月薪600块大洋的北京大学新任校长蔡元培。月薪600块大洋是个什么概念?在当时,除地主、资本家依靠剥削,军阀依靠掠夺获得不义之财外,蔡校长的薪水应可排到全国工薪阶层的第一位,是全国最高薪;参议院议员居其次,为500块大洋;总统、总理再其次,为400块大洋。内阁一班总长、北大文理两位学长各为300块大洋。他们都属当时的高薪人士。
蔡元培(1868-1940)是清朝光绪年间(1892)的进士,获授翰林院编修。这位饱受四书五经熏陶的书生,居然举起了反清义旗,在1904年组建了革命团体光复会并任会长。翌年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并成为上海分部的负责人。辛亥革命后,被孙中山委任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此后,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当权,他愤而弃职,游学欧洲。回国后,于1916年12月22日从上海抵达北京,26日即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在守旧势力盘根错节的北京大学,蔡元培深知单枪匹马赴任,是难以驾驭的。北大前身是创建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模仿西洋教育制度,于1912年3月改名北京大学,但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封建余孽颇为猖獗。北大的行政由封建官吏把持,教师多半是举人或进士出身的老学究,英文教授辜鸿铭拖着长辫子上讲台,国文教授刘师培则言必称“孔孟”……北大学生多为官宦子弟,为升官发财而来,吃喝玩乐成风。
蔡元培认定北大已经“声名狼藉”,它存在两大弊端:一是学习内容杂乱,二是学习风气败坏。他下决心要整顿北大,而且首先从文科开始。他求贤若渴,急于寻觅一批既有真才实学又志同道合的新人,作为振兴北大的栋梁之材。所以他在法国接到教育部促他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的电文时,即赶回国内。一到北京,他就问策于北大本校的沈尹默、北京医专校长汤尔和等浙江籍教授,他们一致推荐上海《新青年》杂志的主编。这就引出了一位新的主角——陈独秀。
怀着欣喜的心情,蔡元培一大早就赶到中西旅馆,想在陈独秀起床出门之前找到他。
“他还没起床吧?”门房答复蔡元培。
“不要叫醒他,不要叫醒他。”蔡元培用浙江绍兴口音连连说道。“请给我一张凳子,我坐在他的房间门口等候就行了。”蔡校长半辈子东奔西走、南来北往,甚至游学欧洲多年,但乡音依旧未改。拿着门房递来的凳子,蔡元培坐在房间门口静静地等待。
中西旅馆第64号房间的这位上海来客,正是在国内思想界崭露头角的《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他37岁,去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倡导民主、科学,高举起新文化运动的旗帜。这次是和上海亚东图书馆老板汪孟邹于11月26日同车离沪,28日抵京的,为的是在北京为亚东图书馆和群益书社招股,募集资金。陈独秀白天走亲访友不见踪影,夜间看戏迟迟才归,平常总是晚睡迟起,属于年轻人的生活规律。
蔡元培造访之前,陈独秀已在北京活动将近一个月,招股募资之余,拜访过汤尔和,也巧遇了沈尹默。汤尔和是陈独秀1902年留学日本的同学和拒俄运动的战友,尽管二人后来没有多少来往,但汤尔和还是从《新青年》杂志见识了陈独秀的胆略和才气。沈尹默则是陈独秀在辛亥革命前夕隐居杭州期间“酒旗风暖少年狂”的诗书好友,“徜徉在湖山之间,相得甚欢”正是他们当年生活情趣的写照。
所以,当蔡元培求助于汤尔和、沈尹默时,二人同时推荐了陈独秀,并把十多本《新青年》交给蔡元培,说道:“你看看《新青年》——那是陈独秀主编的。”蔡元培读了《新青年》,深深佩服陈独秀的睿智和博学,尤爱陈独秀的新思维、新见识,决定聘任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其实,对于这位比自己年轻12岁的陈独秀——当年的陈仲甫,蔡元培并不陌生。早在1904年12月陈仲甫在安徽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时,就曾应邀到上海参加光复会,蔡元培与陈独秀都是光复会成员,他们血气方刚,志在革命,有过合作。此后多年,二人虽无交往,但都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蔡元培做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是“中央领导”。陈独秀则做了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属“地方干部”。
有关蔡元培去中西旅馆看望陈独秀一事,与陈独秀同住的汪孟邹在日记中做了清晰的记录:“十二月二十六日,早九时,蔡孑民(引者注:蔡元培字孑民)先生来访仲甫,道貌温言,令人起敬,吾国唯一之人物也。”
“蔡先生,独秀他有个毛病,就是晚睡晚起,现在还在睡觉呢,我来叫醒他吧。”看到坐在门前等候的蔡元培,首先起床的汪孟邹十分抱歉地说。
“还是让他好好休息吧,我再等一会儿。”蔡元培毫不介意地笑着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0: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