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寿阳作为晋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地面文物和佛教、道教文化遗迹遗存众多。寺庙壁画是中国壁画的一个主要类型,绘于佛教寺庙和道观的墙上,内容包括佛道造像、传说故事、图家装饰等。壁画,墙壁上的艺术。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美化功能使其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自然消失和其它各种原因,寿阳现仅存23处壁画,且终将有消失的一天,《寿阳壁画》以图文井茂的形式展现了寿阳地区寺庙壁画的精髓,抢救性地保护和记录了这些遗存壁画,对后人了解研究寿阳地区的历史文化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01 前言 02 普光寺 03 德馨寺 04 大明寺 05 天佛庙 06 关帝庙 07 五佛殿 08 龙王庙 09 观音庙 10 真武庙 11 真武庙 12 中岢大庙 13 关帝庙 14 白龙庙 15 菩萨庙 16 关帝庙/龙王庙/藏山大王庙 17 大王庙 18 奶奶庙 19 罗汉寺 20 关帝庙 21 三官庙 后记 序言 壁画,即墙壁上的艺术 。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 形式之一。作为建筑物的附 属部分,它的装饰、美化功 能使其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 重要方面。 寺庙壁画是中国壁画的 一个主要类型,绘于佛教寺 庙和道观的墙壁上,内容包 括佛道造像、传说故事、图 案装饰等。这种绘画形式是 随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兴于秦 汉,盛于唐宋,就于明清, 是中国约丽多彩的宗教、民 族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山西 是我国中原地区佛教、道教 活动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因 此,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等 宗教建筑极为兴盛。而依附 于这些守庙里的壁画数量之 多、历史之久、艺术之精, 均为全国军见。目前,据统 计数据显示,全省寺、观壁 画达2万多平方米,自唐至 消,延绵不断,异彩纷呈。 寿阳作为晋商文化的重 要发源地,地面文物和佛教 、道教文化遗迹、遗存众多 。目前全县共有寺庙470余 处,其中“国保级”3处,“省 保级”10处,“市保级”1处, “县保级”46处,其余均为不 可移动文物,形成了南乡、 北乡两种迥异的建筑风格。 南乡多以石砌窑洞为主,寺 庙璧画较少;北乡由于经济 相对发达,寺庙多以砖砌为 主,建筑规模宏大,雕梁画 栋,大部分寺观都有较为精 美的壁画。考古发现,寿阳 早在北齐就有墓室壁画,如 北齐库狄回洛墓璧画,以绚 丽斑斓的艺术长卷反映墓主 人生活的显赫场面或死后的 空幻境界国保级寺庙普光寺 东墙壁和西墙壁上残存的壁 画人物有400多位,每个人 物刻画严谨,神态各异,衣 着服饰一丝不苟,艺术感染 力强,人物之间呼应紧密, 用转身对话、左顾右盼、肢 体动作等交流手段,使所有 人物关联,形成一幅鲜活的 完美画卷,是郑阳璧画的發 峰之作。 自唐宋以后,由于社会 稳定、经济繁荣,寿阳的佛 教、道教文化得到长足发展 ,村村都有庙宇,不少寺庙 都有各种彩雕、塑像、壁画 等,且都有较为完整的故事 情节。但随着岁月无情侵蚀 及后来的战乱,以及“文革” 时期大肆破坏,大部分寺庙 被人为拆除。据县文物部门 2007-2012年普查统计,全 县现有壁画的寺庙和道观48 处,总面积700余平方米, 约占全省总面积1/4。近十 年时间内,由于自然侵蚀和 其他各种原因,现仅存23处 ,且终将有一天会消失。作 为寿阳文化保护发掘工作之 一,县总工会直接承接了此 项工作,我县一批摄影家义 不容辞地承担起了寿阳壁画 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把 散落在寿阳境内各个角落的 精品壁画,以原色、原貌整 理成册,呈现给读者。抢救 性地保护和记录这些遗存壁 画,对后人了解、研究寿阳 历史文化等都有着重要的参 考价值。 康学军 2020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