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从旧石器时代到三国两晋南北朝黄河流域的文明精华,表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悠久和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内容的选择比较合理,兼顾了文明的精华和学生的兴趣点。内容的选择比较合理,兼顾了知识的传递和学生的兴趣点;引入的角度也很亲和,全篇以熊赳赳和爷爷的对话方式推进,熊赳赳感兴趣的就是小读者感兴趣的,熊赳赳替小读者问出了心中的疑惑,爷爷的回答,是面对熊赳赳,也是将知识传递给了所有的儿童读者。 本书以生动的方式进行科普教育,是寓教于乐的非常有效的方式,深入浅出,易于接受;呈现的形式以文图结合,互为表里,让学生阅读时轻松有趣。“知识点”“小小科学家”的栏目作为补充,可多可少,灵活机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史前文明 黄河文明的萌芽 百万年前的人类 石器与火之歌 裴李岗文化之兴 泥澄火炼丹砂染 仰韶彩陶耀千古 龙山黑陶留余韵 神农尝草开农耕 炎黄氏族启华夏 越过洪荒与林莽 第二章 夏商西周 黄河文明的形成 大禹治水始开国 临水而居,多次迁都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甲骨文中画意足 青铜灿烂鼎天下 周礼文明万世传 分封天下诸侯起 风雅西周颂 农耕文明愈繁荣 水利发展造福音 第三章 春秋战国秦汉 黄河文明的发展 社会生产大突破 百家争鸣气象新 两千年的惠民渠 艺术是时代之镜 天下黄河富宁夏 书写文明的飞跃 青冢佳话千古传 刻在石上的史记 筑堤理渠兴水利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动荡中的繁荣 曹魏屯田,治国平乡野 古典数学之进阶 名人风骨,魏晋清流 孝文改革,民族融合 品味璀璨文明史 科技农业的成熟 黄河地学里程碑 后记 序言 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史 前文化。在人类进入文明史 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 河流域是一些朝代的都城所 在,是全国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因此,黄河流域 ,尤其是其中原地区,长期 存在一种稳定的先进文化氛 围,而这样的氛围产生的一 系列文化产物,在中国乃至 世界的文化史上都留下了光 辉灿烂的笔墨。 具体而言,从旧石器时 代到新石器时代,黄河先民 经历了过弱小无力的蛮荒长 夜,但他们同时学会了举起 智慧的火把、利用身边的工 具、团结族群,从而迈出了 在自然里生存、发展的第一 步,走进了黄河文化发展的 白昼时分。这也是黄河流域 一带能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 的基础。 随后的夏商周时期是一 个开创文明的时代,在黄河 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大禹 建立的夏朝是原始社会向文 明社会的过渡时期,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此后中国进入奴隶制社会。 夏朝拥有“大禹治水”的传奇 故事,原始农业的发展和手 工业等的发展,为黄河流域 的文明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商朝十分信奉神灵,敬 畏大自然,占卜成为一项日 常活动,在此背景下,甲骨 文主要用来占卜记事卜辞。 西周灭商后定都于镐,奴隶 社会发展到了顶峰,此时, 社会生产得到发展,农业生 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得到改善 ,由于经济发展,人们的精 神生活也更加丰富,中国首 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收录 的作品很多就是这一时期的 。 随着历史的演变,黄河 流域的文化在各民族的统一 和融合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 发展。无论在古代科学技术 体系奠基时期的春秋战国, 还是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形成 时期的秦汉,黄河流域都有 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春秋 战国到秦汉(公元前770年 —公元220年),中国经过 近千年的漫长岁月,实现了 从分裂动荡走向太平盛世的 宏伟转变。这期间伴随着改 革、创新、交流与融合,无 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 上,中华大地都有着十分显 著的变化,这也为中华文明 的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汉朝后,中国历史进入 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政权 更迭十分频繁。东汉末年, 黄河流域战乱不停,社会动 荡不安,但即使在动荡的时 代背景下,黄河文明也大步 向前迈进着,展现出独特的 强大的生命力。 万里黄河奔涌不息,万 年岁月转瞬即逝,但黄河所 滋润过的土地和岁月所遗留 的文化财富,却始终在中华 大地上生生不息。翻开此书 ,即可领略到那些宝贵的黄 河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