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现代人已经很难理解其中的一些词语了。“格物致知”语出大学,可以解释成分析研究事物的原理以掌握事物的本质规律。朱熹“格物”思想中的“物”,是指事物,“物,犹事也”,指天下万事万物。朱熹“致知”思想中的“知”,是知识的意思,“知,犹识也”,是指包括知识的知和道德的识两部分。朱熹的格物致知的途径包括直接地“接物”穷理,亦即身体力行去研究事物的规律,或间接地从书本上读书穷理,获取前人的经验和知识。 目录 前言 上编朱熹教育名著导读 一、朱熹生平及其教育思想 (一)朱熹生平和教育活动 (二)朱熹教育思想 二、《四书集注》 (一)《四书集注》成书背景 (二)《四书集注》内容介绍 (三)《四书集注》节选及教育思想分析 三、《近思录》 (一)《近思录》成文背景 (二)《近思录》梗概内容 (三)《近思录》节选 四、《白鹿洞书院揭示》 (一)朱熹与白鹿洞书院的重建 (二)《白鹿洞书院揭示》内涵解读 (三)《白鹿洞书院揭示》提倡的教育理念 五、《家训》、《家礼》 (一)《家训》、《家礼》成文简介 (二)《家训》、《家礼》内容概述 (三)《家训》、《家礼》中的教育思想 六、《童蒙须知》、《小学》 (一)《童蒙须知》、《小学》成文 (二)《童蒙须知》、《小学》内容简介 (三)《小学》节选 (四)朱熹童蒙教育思想 七、《朱子语类》 (一)《朱子语类》成文简介 (二)《朱子语类》节选 (三)《朱子语类》解读 下编王守仁教育名著导读 一、王守仁生平及其教育活动 二、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一)“致良知”成圣人的教育目的 (二)“明伦”、“德教”的教育内容 (三)静处体悟、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 三、《传习录上·徐爱录》 (一)《传习录》成书简介 (二)《徐爱录》原文 (徐爱引言) (三)《徐爱录》解析 四、《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 (一)《答顾东桥书》原文 (二)《答顾东桥书》解析 五、《传习录中·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教约》 (一)《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原文 (二)《教约》原文 (三)《教约》内涵解析 六、《传习录下》 (一)《传习录下》原文 (二)《传习录下》解析 七、《教条示龙场诸生》 (一)《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 (二)《教条示龙场诸生》解析 八、《应天府重修儒学记》 (一)《应天府重修儒学记》原文 (二)《应天府重修儒学记》解析 九、《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一)《稽山书院尊经阁记》原文 (二)《稽山书院尊经阁记》解析 十、《重修山阴县学记》 (一)《重修山阴县学记》原文 (二)《重修山阴县学记》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