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人性中有许多无法克服的弱点,比如想要成功,先要自律,而自律这件事情似乎是反人性的,怠惰才是更轻松的选项。教育子女、学生应试、职场打拼,都要求人们克服“弱点”才能达成目标。难道顺应天性,只会得到变坏、变堕落的结局吗?其实这些所谓的“弱点”,往往和我们的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关。了解了人脑的特性,这些困境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书是心理学科普作者潘楷文关于人性的第二部作品。延续了上一部《不要挑战人性》的写作方法之外,本书更聚焦在学习和生活认知层面的弱点和解法,以脑神经科学数据为佐证,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深入探究人脑的运作机制,帮助我们去探索那些扑朔迷离的主观体验背后真正的科学解释。 作者简介 潘楷文,知乎盐选专栏特约作者。 原国防大学心理学教员,退役军官。 现微笑主义心理服务平台合伙人、副总裁、 产品研发负责人。上海女性身心健康发展研 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院 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目录 01 从“遗忘曲线”到“幽灵之战”,再到“人脑清醒手术”:记忆是什么?它在哪里? 第一个能定量的记忆实验 进阶的“幽灵之战” 大脑破坏者 人脑清醒手术 02 神奇的海马体:“职业病人H.M.”破解记忆密码 被“治疗”的亨利 找到亨利的米尔纳 亨利的“五角星”实验 03 功不可没的“海兔实验”:揭秘记忆的本质 海兔研究和“情绪启动”实验 记忆的提取 记忆的“情绪启动” 如何提高记忆提取的效率 04 从“巴甫洛夫的狗”到“斯金纳的鸽子”——了解学习的初级阶段 初始学习:刺激-反应 被动学习:将环境刺激形成经验 情绪学习:形成经验需要深刻的体验 主动学习:万物皆可“有关系” 05 “三山实验”与“守恒实验”:从因果关系的演变看思维发展 学习物质:神奇的多巴胺 学习悖论:行为主义实践中的重大缺陷 学习本质:在真实世界中,构建“因果关系”地图 终身学习:呵护好你的好奇心 06 “概念形成实验”:从“认知结构”看清学习运作的机制 认知地图的发现 认知图式:认识世界的根本参照 认知结构在学习中如何起作用 07 黑猩猩传球实验:如何保持专注力 黑猩猩传球实验:神奇的注意力 看不见的大猩猩 为什么孩子和成年人在注意力差距这么大呢? 集中注意力 心流:注意力系统的后面 掌控自己的人生 08 狼孩VS猩猩女儿:为什么我们总是学不好外语 狼孩VS猩猩女儿 人类独有的语法系统 语言的信息加工过程 “双母语”的那些婴儿 第二语言学习的真正障碍 学好外语的策略 09 猩猩顿悟实验:如何唤醒你的创造力? 顿悟实验:我们天生就拥有创造力 产生创造力是有条件的 什么样的人最具有创造力 10 “俄狄浦斯”的诅咒:如何克服“成功”恐惧症,唤醒你的创造力 “俄狄浦斯”的诅咒 成功恐惧症,让创造力就此沉睡 唤醒内在创造力的策略 11 孤儿院与恒河猴:情感联结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前提 关键期:一时错过,将终身错过 孤儿院里的问题小孩 奇迹般的智商反转 情感依恋: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营养” 惨无人道的儿童住院制度 来自恒河猴的灵感 12 陌生人情景实验:看清情感联结形成的机制 伟大的陌生人情景实验 缺乏爱的代价 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 序言 什么是人性?这是一个 深邃而充满哲思的命题。 人性,就是人之所以为 人的特质,我们所拥有的精 神和情感的本质。 正如本书作者在其第一 部作品《不要挑战人性:史 上20个经典人性实验》中所 述,人性绝不是一个筒单的 词汇,它是一个多维的概念 ,涵盖了情感、道德、欲望 、理智和自我认知等各个方 面;这些不同的方面、不同 的维度,可以依情境的不同 而对个人的行为产生时刻变 化的作用。但这些随时可能 发生变化的维度又组成、整 合成相对稳定的心理、情感 、行为的一般性规律。 那么,人性能否被挑战 呢? 人性即规律,符合规律 即为天道,逆天行事可能会 带未不可预测的灾难, 从这个角度讲,人性是 不能,也不该被挑战的。 在《不要挑战人性》这 本书中,作者想告诉我们的 是,人性是一门科学,有规 律可循 人性来自我们的大脑, 来自我们的内心世界;而打 开这扇大门的钥匙,就是心 理学、认知科学。 心理学家们通过设计实 验、操纵因果关系、建立数 学模型,来探索人的心灵, 深入了解人的思维、情感和 行为的规律。然而,许多优 秀且震撼人心的心理学实验 ,由于理解门槛较高,往往 只停留在心理学教科书中, 这些内容其实应该走向中小 学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 会,让心理学实验背后的逻 辑、真实的发现为更多的人 所认知和理解,让心理学真 正能够“滋养”全社会,丰富 人们的精神世界。 这本书的作者潘楷文, 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学科普作 家。他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 论功底,专业的心理学教学 与实践能力,同时又能用通 俗易懂的语言为大众解读心 理学专业内容,将复杂的心 理学理论娓娓道来,以大众 的视角让人们能更好地理解 心理学。 与第一部作品不同的是 ,作者在这一部作品中集中 探讨了人类的学习心理,从 心理学发展历史的角度,探 讨了人类学习本质的问题; 从脑科学与心理学研究的交 叉,追溯了人类记忆研究的 艰难历程。书中众多的内容 ,值得读者品味。 这些内容同样也值得为 人父母的读者阅读。孩子要 想成长好、发展好,父母的 教育一定不要去挑战孩子的 人性,不能逆着规律来,否 则,不但会毁了孩子的学业 ,更会毁了孩子的人生。 希望您能够跟随作者, 一同踏上这场充满启发和挑 战的心灵之旅,深刻理解人 性的多维性和规律性,探寻 人类内心的奥秘。 周晓林 剑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 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 认知学院院长 导语 畅销书《不要挑战人性》作者全新力作,第一本作品一经面世就火爆全网,讲述实验内容全网超千万人播放量。 深入浅出的专业心理学书籍。人性是一门科学,有规律可循。人性来自我们的大脑,也来自我们的内心世界;对每一个渴望掌控自己命运的人而言,用心理学来解决无法逃避的人生难题,人性科学都是一门必修课。 人类的大脑说明书。告别枯燥实验室,深度讲述12个经典案例,每一个实验都通过探索大脑规律,从而揭示人性秘密。 认知觉醒,重塑天性的正确方法。掌握大脑和人性的运行规律之后,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并且如何运用到下一代的教育之中去。 书评(媒体评论) 人皆有天性,顺势而为 方可事半功倍。教育应先知 晓孩子的天性,然后遵循孩 子的天性,提供适合其最近 发展区的教育,不可逆势而 为以“爱”的名义迫使孩子成 为父母希望的人。 ——方晓义 北京师范大 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婚姻家庭研究 与咨询中心主任;北京师范 大学高中生发展指导研究中 心主任 人同时存在于内在(精 神)世界与外在(物质)世 界两个空间,而两个空间的 流动有其特殊规律。感谢楷 文老师的这本书,像是一本 宝典,不断揭示其中的规律 和奥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 、自由地享受这两个空间, 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李仑 亚洲存在主义 团体学会创立者;存在取向 心理咨询研究院创立者;中 国团体分析研究院荣誉主席 教育不应逆流而上,而 应顺势而行,借助心理学之 钥,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 尊重个体差异和学习规律, 倡导因材施教,引领教育实 践走向更加科学、人性化的 方向。 ——陈云海 中国(深圳 )教育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 事长 精彩页 人类对于记忆的探索其实起源很早,古希腊时期的先哲们就已经开始在哲学层面探讨人类的记忆问题了。他们把记忆看作身体里的一股气体,或者灵魂中的某种神圣力量,这些都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1650年,心理学家洛克和霍布斯对记忆展开了唯物主义的分析,但也只是停留在形而上学的描述上,并没有定量分析的过程。而真正从现代科学角度,用实验和量化的方法来探索记忆的第一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西方心理学泰斗赫尔曼·艾宾浩斯,而他为世人所熟知,则是因为他绘制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第一个能定量的记忆实验 赫尔曼·艾宾浩斯生于普鲁士王国时期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富商家庭,他的家庭很重视他的教育。在接受完基础教育后,17岁的艾宾浩斯进入著名的波恩大学学习历史学和语言学。1870年,和其他爱国的普鲁士青年一样,艾宾浩斯也应征加入了普鲁士军队去参加普法战争。战后,他转入哈雷大学和柏林大学专研哲学,1873年获得波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在1867年时,艾宾浩斯在巴黎的一家书摊上偶然发现了一本旧书《心理物理学纲要》,而这本书正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先驱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所著。而费希纳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的思路让年轻的艾宾浩斯顿开茅塞,他决心像费希纳一样,通过严格的数据测量来研究记忆。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一次非常难得的进步。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研究记忆的第一个难题出现了——要记忆什么材料呢?艾宾浩斯发现,如果用散文、诗词或者《圣经》里面的内容作为记忆材料是不现实的。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无法确定这个人的记忆情况到底是文化背景影响的还是知识经验影响的,抑或记忆本身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而且,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也是影响因素,因为人会下意识地使用“词语联想”,比如当看到“乘坐”这个动词,他就会下意识地联想到“汽车”“飞机”“火车”等跟交通工具相关的名词,这种语言上的作用也会影响到记忆过程。 心理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根本原因在于心理现象中的任何命题,都是可以通过实验和统计的方式来证伪的;而要在一个实验中证伪一个命题,就必须让实验中的自变量可观察、可控制。艾宾浩斯开始研究记忆与遗忘的关系,他认为记忆材料背诵的次数、复习的次数、复习的时间间隔等因素,都是自变量,而因变量则是回忆出来的记忆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这样就构成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如何才能把记忆材料对记忆本身的影响排除呢?这就是艾宾浩斯的创举了——他非常智慧地选取了一种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无意义音节就是两个辅音夹一个元音构成的单音节,如lef,bok或gat。这些音节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辅音和元音能拼在一起的组合相当多,就这样,艾宾浩斯一共搞出了将近2300个音节。如此一来,理想的实验材料就有了,这些记忆材料既跟文化背景不相干,也让人无法联想。 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