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马克思主义观是人们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观点、看法和评价的总和,是一个历久弥新、意蕴丰富、不断被人提起又内含时代新意的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观。 作者简介 鲍金,1980年生,山东潍坊人,现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系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上海社科新人、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和后期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上海市哲社委托项目1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资本论〉哲学的新解读》等著作4部,获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 目录 导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方式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意蕴 三、从马克思主义观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观 第01章 时代与主体: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依据 一、现实境遇: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与必然选择 二、问题导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处境 第02章 地位与挑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及其现实挑战 一、马克思主义: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二、多元态势: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意识形态环境 三、现实挑战: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表征及其根源 四、现实挑战:马克思丰义讨时论及其辨析 第03章 主题与特征:时代精神的精华与人类精神的精华 一、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及其展开:为人类求解放 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三、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四、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五、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 第04章 功能与指向:汲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智慧与理论力量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智慧 二、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思维 三、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视野 五、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理想 第05章 经典与阅读:马克思主义的文本支撑与精神追求 一、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实质 二、学精悟透用好: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方法 三、夯实心里的踏实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义 第06章 育人与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目标与深化路径 一、铸魂育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目标 二、问题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深化路径 三、灌输正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方法 第07章 守正与出新: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一、从人类思想史的宽广视野考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从理论的问题与问题的理论的双向互动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规律 三、在解决时代重大问题的过程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