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儿童行为心理学(懂孩子才是真的爱孩子)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刘莹莹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孩子的每个行动、每一句话都有着家长的影子。因此,家长要注意孩子的每个行动、每一句话、每个细节、每个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要时刻仔细观察分析孩子语言和行为中的潜在心理。当你看清孩子的潜在心理后,就能找到适合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从而让孩子健康成长。本书从孩子的心理潜意识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家长找到引导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作者简介 刘莹莹,管理哲学系硕士研究生,80后宝妈,3年全职妈妈。家藏有上千册绘本,曾阅读大量的育儿书籍,并结合育儿实践,逐渐摸索并且独创了一整套的育儿理念。曾在多个平台发表多篇育儿文章,帮助广大读者解决了很多育儿难题。 目录 一、孩子饮食习惯不好,内心纠结的不是食物 1.孩子挑食——并非食物不好吃,而是抗拒心理在作怪 2.需要大人陪伴才吃饭——依赖性太强,缺乏独立意识 3.别人碗里有的,我也要——孩子的攀比之心在萌发 4.自己不吃,也不许别人吃——自私和傲慢心理的共同使然 5.吃饭喜欢含着——长期吃流食,孩子失去吃饭热情 6.爱吃零食不爱吃主食——孩子更喜欢味道丰富的食物 7.把饭菜抓在手里揉捏——是“试验”和“探索”的过程 8.吃饭喜欢用手抓着——不喜欢受束缚 二、生活里的“小癖好”,孩子在表达自我需求 1.爱吃手,爱啃指甲——孩子口欲期的特殊习惯 2.不高兴就咬——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 3.对玩具爱不释手——内心情感的需要 4.不会说话却暗自嘀咕——孩子的专属行为语言 5.一言不合就撒泼打闹——孩子在表达愿望 6.总是把东西倒来倒去——动作敏感期的典型表现 7.孩子喜欢涂抹——是想象力发展的正常表现 8.喜欢玩弄私处——性意识觉醒 三、睡眠那些事,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 1.不敢一个人睡——分离焦虑期的正常表现 2.胆小怕黑——孩子的”泛灵心理“在作祟 3.不肯入睡——孩子珍惜父母的陪伴 4.小便前,要问大人——尿床被责怪的后遗症 5.对小被子情有独钟——孩子睡前没有安全感 6.睡觉时喜欢手搭着父母——担心醒来找不到爸妈 7.睡前喜欢听故事——其实是需要陪伴 8.睡前翻来覆去——寻求关爱才是真正原因 四、学习模仿能力,生存的必备技能 1.学习剧中人物的言谈和行为——模仿促使同理心发展 2.在人多的场合自觉排队——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 3.效仿同龄人欺负小动物——同群效应 4.拿胭脂水粉化妆——爱美之心萌发 5.喜欢和姐姐做一样的事——寻找认同感 6.沉迷于电子产品不爱阅读——可能是来自父母的影响 7.远离暴力游戏和影视——遏制孩子内心深处的暴力基因 8.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五、社交能力差,孩子成长是一个过程 1.不爱分享,喜欢自己玩——自我意识的萌芽 2.喜欢说谎——思维能力强化的表现 3.容易害羞——缺乏自信心,需要父母慢慢引导 4.模仿大人说脏话——想获得大人的关注 5.特别排斥陌生人——敏感脆弱,缺乏安全感 6.不爱帮助别人——缺乏同情心,共情能力差 7.总是喜欢捣乱——这是内心孤僻的表现 8.选择性缄默症——这是心理不安的表现 六、自我中心主义,为我之后才可以更好地为他人 1.做事斤斤计较,爱讲条件——功利心萌发 2.容易嫉妒——爱慕虚荣的心里作祟 3.在学校不合群——内心孤僻,不爱社交 4.对长辈没有谦让之心——自私自利的天性所致 5.希望爸妈只爱自己一个人——占有欲强 6.拿别人东西占为己有——没有清晰的物权意识 7.喜欢和大人对着干——逆反情绪在作怪 8.总觉得自己的东西比小伙伴好——有自负倾向 七、对外界的应激行为,这是一种自我保护 1.容易受惊吓——听力神经没有发育健全 2.容易紧张——对某件事缺乏安全感,没有信心 3.敏感多疑——孩子成长期的“蛋壳心理” 4.容易着急——自控能力弱,导致情绪波动大 5.容易焦虑——这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 6.容易哭闹——希望获得心理满足 7.容易愤怒——孩子在表达反抗 8.容易恐惧——这是一种危机意识 八、这些不良性格,是家长给了他“理所当然”的想法 1.爸爸有钱所以我不用努力——好逸恶劳心理在作祟 2.父母为我付出是应该——理所当然心理 3.他是大人所以应该让着我——我弱我有理 4.别人说什么我也说什么——家长没有倾听孩子意见的习惯 5.长得丑的人品一定不好——不要刻意带孩子远离残疾人 6.踢坏了窗户不敢承认——是你抹去了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7.没有买高档球鞋就绝食——你的溺爱成了孩子的倚仗 8.看电视成瘾,劝也劝不住——孩子的好奇心领域在变窄 序言 想了很久,我终于鼓起 勇气写下了这本书。我写这 本书只是想单纯地与大家分 享一下我的家教心得,至于 对还是错,这些都无关紧要 ,只是想给大家一个参考和 借鉴。 这本书没有太多的条条 框框,更没有大道理,只有 简单的故事,然后再通过故 事结合心理学来阐述“教育 孩子”的关键点,最后给出 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有 个同事问我:“你能够确保 这本书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 吗?” 我的回答是:“不确保, 我只能够确保这些方法和理 念,用来教育我的孩子是正 确的。起码我的孩子现在已 经上初中了,他的种种表现 都是健康的。” 我的教育理念是,即使 无法让孩子十分优秀,但是 一定要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 我在这本书里,花了很 多篇幅,只是想告诉读者, 我们怎样才能让孩子健康的 成长。 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 健康成长这很容易,为何还 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研究这些 呢?其实,要想让孩子健康 成长,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件 事。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会 “不太健康”,只是有的很明 显,有的不明显。当然我们 无法培养出百分百完美的孩 子,但是起码能让孩子尽量 靠近完美。这也是我写这本 书的初衷。 如果你已经看了大量的 育儿书籍,也许会认为我的 教育理念不够科学,只是凭 借经验泛泛而谈。但是只要 你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 启示,我想这就够了。所有 的教育理论我都不想进行很 深入的探讨,那属于搞教育 心理学研究的人的事。我只 想给你分享我的经验和心得 。孩子的每个行动,每一句 话都有着家长的影子。因此 ,作为家长,你要注意孩子 的每个行动,每句话,每个 细节,每个需求,并有针对 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只有 这样,你才能确保孩子的健 康成长。 导语 分析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常见问题,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孩子的行为和内心,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尽早学会如何与孩子无障碍沟通,更好地教育孩子,讲述身边的生动案例,给家长有益的思考和借鉴。本书旨在培养家长对孩子的理解能力,结合鲜活的案例讲述儿童行为心理学原理和知识。 精彩页 1.孩子挑食——并非食物不好吃,而是抗拒心理在作怪 有一天宝妈群的一位妈妈告诉我,她的孩子特别挑食。每次喂饭,他都很抗拒。饭桌上五六个菜,没有哪个能够人他的眼。她从没见过挑食这么严重的孩子,问我要不要带孩子去看医生。 我在养育妞妞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到饭点不吃饭,强行喂她,她索性吐出来。 那时候,我也很苦恼。后来我翻阅了大量书籍,发现:孩子挑食,有时候并非食物不好吃,而是抗拒心理的表现。 直白地说就是,孩子讨厌的不是饭菜,而是吃饭过程。父母强行喂饭带给他一些不好的体验。父母没有及时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却以为孩子不听话,采取更加具有强迫性的措施,逼迫孩子吃饭,给孩子留下深深的心理阴影,导致孩子对吃饭这件事特别抗拒。 如果孩子特别挑食,你首先要做的,是看看自己是否有以下行为: (1)在孩子玩得很开心的时候突然打断他 孩子玩耍时,往往很专注。如果你不顾孩子的感受,强行喂食,他就会表现得很反感。孩子小,还没有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只能把这种反表现在行为上。他认为,吃饭打断了他的游戏,所以拒绝吃饭。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所产生的危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某种食物,甚至对吃饭产生抵触心理。 (2)用强制方式逼迫孩子吃饭 对父母来说,孩子按时吃饭、饭量好,特别重要。这意味着孩子的身体会长得好。一旦孩子不听话,或者没有按要求定点吃饭,父母就会大发雷霆,甚至会用命令、威胁等手段压制孩子。 没有人喜欢在别人的压制下做事,孩子也不例外。因为力量悬殊,孩子只能通过挑食、绝食来抒发不满。 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身体而忽略他内心的感受。孩子的健康成长,既包括身体,也包括心理。如果因为某种执念,把孩子一步步引人错误的深渊,那么孩子挑食,不仅关乎身体,还会演变成一种心理疾病。 孩子挑食,不仅是讨厌某种食物那么简单。很多时候,是因为这种食物与某种不愉快的经历联系起来,导致他对眼前的食物产生厌恶。 当孩子挑食时,父母要通过观察,了解孩子是讨厌食物本身,还是讨厌与食物有关的某种行为。只有从根本上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引导他,照顾他。 育儿经 如果孩子出现挑食现象,父母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1)拒绝溺爱,把孩子当小皇帝宠 很多孩子挑食,是父母纵容导致的。孩子说不吃这个,他们立马拿出另一个。孩子说这个不好吃,他们立马把食物扔掉。孩子还小,喜欢或讨厌,有时候仅仅是他有口无心的一句话,而家长的助攻让他把这种行为强化。孩子原本只是随口一说,后来变成真的讨厌了。 在对待孩子这件事情上,父母一定要杜绝溺爱。如果孩子因为不喜欢某种食物而不吃饭,父母不要过度在乎,淡淡地告诉他,今天只有这种菜,不吃就得饿肚子。孩子说讨厌某种食物,不一定是真的讨厌,他只是想撒娇或者引起关注而已。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心软,而无条件地顺着他。不然他将来任性成性,你就后悔当初了。 (2)告诉他挑食的危害 成长期的孩子会因为长期挑食,造成身体对某种元素的缺乏,最终引发疾病。如果孩子有挑食的毛病,尽可能用事实向他表明这件事情的严重性。比如,你可以告诉他:“熊熊长期生病,就是因为挑食。” 带孩子去医院打针的时候,你也可以趁机教育他:“你就是因为平时不好好吃饭,才生病的。”“如果你不想打针,以后就要好好吃饭。” 孩子虽小,但是如果父母能通过他容易理解的方式告诉他,当下的选择会导致的后果,他就不会放任自己的行为。孩子行为的可塑性,远超我们的想象。 (3)在吃饭这件事情上,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毛病,一旦孩子拒绝某种食物或者饭量达不到要求,就不顾孩子的感受,给他施压。有的父母会说:“你不吃完这碗饭,今晚就不准睡觉。”“你不吃这个萝卜,我就不理你了。” 孩子碍于大人的震慑,把东西吃了,但是他吃得并不愉快。孩子在极度压抑的环境下进食,不仅影响食物的消化,也影响孩子对吃饭这件事情的热情。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