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探讨自我破坏的书。 为什么我们会自我破坏,在什么时候我们会这样做,以及如何停止它,并且永远停止。当你心中共存的需求发生冲突时,自我破坏行为就会出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努力做出改变,直到我们发觉,这种抗拒完全是徒劳无功的。但如果我们能从最具破坏性的习惯中得出重要的领悟,如果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大脑和身体从而逐渐培养情商,如果我们能彻底放掉过去,如果我们能学着像未来那个把潜能彻底发挥出来的自己那样行事,我们就能走出自己的道路。 诸多世纪以来,“大山”往往被用来比喻人们遭遇的巨大挑战,尤其是那种看上去绝无可能翻越的障碍。为了翻越这座山,我们确实需要做深层次的内在功课:揭开深埋的创伤、逐渐培养自己的复原力,并且彻彻底底做出改变。 说到底,你必须要成功超越的,不是大山,而是你自己。 作者简介 苏西,专业译者,已出版翻译作品四十余部,包括《美味关系:朱莉与茱莉亚》《KINFOLK家居》《LAGOM理想生活》等。译书之余,热爱生活,于法国蓝带厨艺学院研习美食,获得料理与甜点的双料文凭。想了解更多作品背后的故事,请访问豆瓣译者小站:苏西。 目录 第1章 人生中最大的障碍 最初,自我破坏往往表现得并不明显 自我破坏是一种应对机制 自我破坏源于不合理的恐惧 自我破坏源于无意识的限制性信念 自我破坏源于对未知的抗拒 自我破坏源于信念系统 如何走出“否认”模式 道路始于脚下 准备迎接彻底的改变 翻越你的山:从自我破坏到自我掌控 第2章 并没有自我破坏这回事 什么是自我破坏 自我破坏行为有哪些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陷入了自我破坏的循环 看清隐藏在潜意识里的需求 直面被抑制的情绪,并采取行动 停止自我破坏后,最有可能浮现的情绪 切断行为与情绪的关联 第3章 情绪触发事件是指向自由的路标 如何解读负面情绪 看见自己的需求 潜意识在努力地跟你沟通 学着倾听,重新听见 直觉的声音 区分直觉与恐惧 直觉型想法VS侵入性想法 行动起来,切实满足自己的需求 第4章 培养情商 情商是什么 大脑的天性 自稳调节机制 没有巨变,只有渐变 头脑是反脆弱的 新变化会造成冲击 “灵媒式思维”不是智慧 逻辑中断令你倍感焦虑 错误推断是成功路上的障碍 担忧是最弱的防御 第5章 放下过去 如何迈出第一步 借助心理学方法,放下过去 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 放开不适合你的人和事 疗愈情绪创伤 清理淤积的情绪 疗愈内心的真正含义 往前走不等于复仇 翻越你的山:从自我破坏到自我掌控 第6章 构建全新的未来 遇见未来的自己 走出创伤 成为最强版本的自己 认可你的情绪 建立你的原则 找到真正的使命 找到你此生想做的事 第7章 从自我破坏到自我掌控 控制情绪VS压制情绪 学着再次相信自己 真正的幸福 寻获内在的宁静 摆脱担忧 情绪反映的未必都是事实 成为心理强大的人 如何真正享受人生 成为自己的主宰 参考文献 序言 和大自然很像,人生往 往对我们有所助益,即便是 当我们遭遇逆境,摆在面前 的仿佛只有困厄、不适与改 变的时候,也是如此。 正如森林大火对环境生 态是必要的——让那些需要 高温才能萌发的新种子破土 而出,重新建立林地的种群 结构——我们的心智也会经 历周期性的良性解体或净化 ,借助这些,我们得以放掉 陈旧的自我概念,换上新的 。我们知道,在迥异的气候 交锋相遇的地带,自然环境 最为广袤丰饶,人也是一样 :当我们濒临边缘状态时, 也就是当我们被逼着踏出舒 适区,不得不重组自我的时 候,我们也会迭代升级'。 当我们无法再依赖应对机制 来逃避人生问题,那感觉就 像是堕入了谷底。事实是, 当我们终于开始面对那些存 在已久的问题时,这种觉醒 就会发生。崩溃时刻往往正 是临界点,预示着突破即将 到来,正如一颗恒星即将爆 炸成为超新星的那个瞬间。 当两块陆地受到外力作 用,相互冲撞挤压,山脉就 形成了。同样,当你心中共 存的需求彼此发生冲突,你 生命中的“大山”也将逐渐耸 出地面。这座大山需要你去 调和内心的两个部分:有意 识的和无意识的,即一部分 的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而 另一部分的你并不明白自己 为何依然裹足不前。 在历史上,“大山”往往 被用来比喻心灵方面的觉醒 或个人成长的旅程,当然, 还有那种难以逾越的障碍, 当我们站在山脚下的时候, 翻越它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就像大自然一样,大山赋予 我们一种内在的智慧,它让 我们知道,想要发挥出至高 潜能,我们需要付出什么。 生而为人,目标就是成 长。在生命中的各个方面, 我们都可以见证这一点。物 种不断繁衍,DNA逐渐演化 ,淘汰某些链串,又生成一 些新的;宇宙的边缘在不停 地向外扩展,永无止境。同 样,如果我们愿意直面人生 中的问题,把它们视作催化 剂,那么我们感受人生的深 度与美的能力也会不停地向 内扩展,永无止境。为了实 现这一点,森林需要大火, 火山需要喷发,恒星需要坍 缩,而人类往往需要面对这 种境况;别无他法,唯有改 变。 面前矗立着一座大山, 这并不意味着你在某些方面 “有毛病”。大自然中的一切 事物都是不完美的,正是因 为这种不完美,成长才得以 发生。如果每样东西都处于 完美一致的状态中,那么创 造了恒星、行星,以及我们 所知道的一切事物的重力就 不会存在。如果没有缺损、 错误、裂痕,也就没有一样 东西能够生长,没有一样东 西会持续发展2。你不完美 ,这个事实并不代表你失败 了,它标志着你是有血有肉 的人,更重要的是,它标志 着你身上还存在更多潜力有 待挖掘。 或许你知道你的大山是 什么。它可能是某种瘾头, 是体重,是亲密关系、工作 、动力或金钱。或许你不知 道它是什么。它可能是一种 模模糊糊的感觉,比如焦虑 、低价值感、恐惧,或某种 总体性的不满意,仿佛就快 要侵染生活中的一切。大山 往往并不是我们面临的某个 具体困难,它其实是存在于 我们内心中的症结,犹如一 个不稳定的地基,表面上看 起来或许并不显眼,却几乎 能动摇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 面。 一般来说,当我们遇到 一个与外界有关的问题时, 我们面对的是生活的真相。 而当我们遇到一个总是反复 出现的问题时,我们就需要 面对自身的真相了。我们往 往认为,面对一座大山,意 味着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 ,可事实是,这基本上都是 多年以来内心中的淤积:那 些细小的创伤、适应、应对 机制。随着时间的流逝,这 些东西混合交织,愈发沉重 。 阻挡在你和你想要的人 生之间的那个障碍,就是你 的大山。面对它,也是你获 得自由、成为自己的唯一办 法。你之所以身处此地,是 因为某个触发事件在指引你 ,让你看见你的伤口,而你 的伤口将指引你看见你的道 路,你的道路将指引你看见 你的命运。 当你到了忍无可忍的极 限——大山的脚下,火焰的 炙烫,令你终于猛然惊醒的 暗夜——你就来到了崩溃的 关口,如果你愿意下功夫, 你就会发现,这里其实正是 入口,通往那个你终其一生 都在等待的重大突破。 你的旧自我已经无法撑 起你想追求的理想生活,到 了重塑与重生的时候了。 你必须放开手,让愿景 的火焰把旧自我带走;你要 愿意用此前从未尝试过的方 式去思考。你必须得哀悼那 个“年轻的自我”的丧失,那 个人帮助你走到了这里,如 今却不再有能力陪伴你继续 前行。你必须预想出“未来 的自我”的模样,并且与之 合二为一,那个人是你人生 的英雄,将引领你从此地出 发。你前方的任务是悄然无 声的、简明的,也是宏伟且 深远的。它将是一个壮举, 绝大多数人连试都不曾试过 。现在,你必须要学习灵活 性、复原力,还要学着了解 自己。你必须彻彻底底做出 改变,再也不是从前的模样 。 矗立在面前的这座大山 ,就是你人生的召唤,此生 的使命,你的道路终于清清 楚楚地呈现出来。总有一天 ,这座大山会被你留在身后 ,但在翻越它的过程中,你 所成为的那个人, 导语 关于人生,你所深信不疑的东西,就是日后你会显化成真的东西。 最高级的自爱,是从此不再接受不满意的生活。这意味着以坦率和直白的方式面对问题。 实际上,自我破坏只不过是某种无意识的需求的呈现,而自我破坏满足了这个需求。 觉察自我、突破自我、重塑自我的进化之书。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你会将书中所写和自己的行为对号入座,你会反复阅读、不断想要内化于心。 精彩页 第1章 人生中最大的障碍 人生中最大的障碍,莫过于你自己。 如果在你目前的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总是横亘着一条鸿沟,而你为了填补这条鸿沟所做的努力却总是被你自己抵制,使你感到痛苦和不适,这种时候,往往就是自我破坏(self-sabotage)在作祟。 表面看来,自我破坏简直就是自虐。它看似源于自我憎恨、不自信,或是缺乏意志力。实际上,自我破坏只不过是某种无意识的需求的呈现,而自我破坏行为满足了这种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在心理层面上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讨。我们需要找出导致创伤的事件,释放未经处理的情绪,找到更加健康的方式来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还需要重塑自我形象,并培养一些非常底层、非常本质的能力,比如情商和复原力。 这任务可不轻松,然而,我们每一个人迟早都要面对它。 最初,自我破坏往往表现得并不明显 卡尔·荣格(Carl Jung)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有一次在学校摔了一跤,撞到了头。受伤的时候他心想:“哟,没准这下我就不用上学啦。” 如今,荣格因深刻的研究洞见而广为人知,可当年的他并不喜欢上学,跟同学们相处得也不好。那次摔伤后不久,荣格出现了偶发的、无法控制的晕厥。多年后,他把这种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病症称作“神经症”,并最终认识到,一切神经症都是“合理痛苦的替代品”。 在荣格这个案例中,他无意识地把晕倒和不用上学建立了联系。后来他逐渐认识到,他有一种无意识的、想要离开学校的渴望,因为在那儿他很难受,不开心,而晕厥正是这种无意识渴望的显现。同样的,对很多人来说,他们的恐惧和执着往往就是某种深层次问题的外在呈现——他们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去应对它了。 自我破坏是一种应对机制 当我们不愿有意识地满足内心最深处的需求——这往往是因为我们不相信自己有满足这些需求的能力——自我破坏就会出现。 有时候,我们破坏恋情,是因为我们虽然也害怕孤单,但真正想要的是寻找自我;有时候,我们破坏事业上的发展机会,是因为我们真心想要的是创造艺术,尽管从社会标准来看,这会显得我们不够上进;有时候,我们使出精神分析的手段去对付情绪,从而破坏自我疗愈的旅程,这是因为条分缕析能让我们免于真真切切地感受它们;有时候,我们破坏内心的自我对话,是因为一旦相信了自己,我们就会大胆地回到真实世界中冒险,而这会让我们变得脆弱。 说到底,自我破坏往往只是一种效果不佳的应对机制,我们用它去搪塞内心的需求,这样就不必去真正看清那个需求究竟是什么。但是,就像所有的应对机制一样,它不过如此——只是一个应对的方法而已。它不是答案,不是解决方法,而且它永远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只不过是在麻痹自己的欲望,给自己一点小小的甜头、一阵转瞬即逝的轻松。 自我破坏源于不合理的恐惧 有时,我们最具自我破坏力的行为其实源于一种对世界和对自身的恐惧,这种恐惧感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而且未经检视。 或许你认为自己不够聪明,没有魅力,不招人喜欢;或许你害怕失去工作,不敢乘坐电梯,不敢对感情做出承诺。还有些情形下,这种恐惧会更加抽象,比如有人“要来抓你”,侵犯你的边界,或是担心自己做了什么事被“逮到”,或被人冤枉。 久而久之,这些想法变成了顽固的信念。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抽象的恐惧实际上是某种合理恐惧的外在呈现。因为那个真正的恐惧感实在是太可怕了,我们没法面对,于是把情绪投射到某些不大可能发生的事件或情境上。如果那种情境成真的概率极低,那么它自然就成了一种“安全”的东西,担忧一下也没关系,因为在潜意识中,我们很清楚它是不会发生的。因此,我们也就有了一种表达情感的渠道,同时还不必危及自身。 举个例子,如果你特别害怕坐汽车,或许你内心中真正的恐惧是“失去控制”,或害怕有别人或其他力量会控制你的生活。也有可能你真正的恐惧是“向前走”,开动的汽车只不过是一种象征。 一旦意识到真正的问题是什么,你就可以想办法去解决它了,比如说,仔细想想你是怎样放弃自身力量的,或是如何变得这么被动的。然而,如果你没发现真正的问题,就会继续把时间耗费在说服自己上,比如告诉自己坐进汽车的时候不要焦虑,不要害怕——结果发现问题只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如果你试图在表面上解决问题,就会不停碰壁。这是因为,你在还没找到疗伤办法的时候,就想把创可贴撕掉。 P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