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淮南子学史(上下)(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李秀华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淮南子》是汉代一部重要的子书,历代学者对它或多或少有过关注、资用和研究,客观上形成了一门关于《淮南子》的学问,即《淮南子》学。《淮南子》学延绵两千余年,拥有着自己的历史。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淮南子》学通史,系统梳理和总结了汉代以来《淮南子》传播、接受与研究的历史,分为汉代《淮南子》学的形成与初兴、魏晋至唐五代《淮南子》学的低落、宋元《淮南子》学的再起、明代《淮南子》学的勃兴、清代《淮南子》学的偏胜、民国《淮南子》学的转型六编内容,总计三十六章,凡百万言。本书客观揭示了《淮南子》学发展的脉络、规律,重点研究了《淮南子》的版本史、校注史,以及明代学者评点《淮南子》所取得的成就。
作者简介
李秀华,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现任台州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诸子学研究。近年来,在《文献》《孔子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
目录
上册

导论
第一节 关于淮南王刘安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关于《淮南子》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淮南子》学及其演进轨迹
第一编 汉代《淮南子》学的形成与初兴
第一章 汉代《淮南子》学概说
第一节 汉代《淮南子》学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汉代《淮南子》学的演进过程
第二章 汉代《淮南子》版本的形成与演化
第一节 《淮南子》刘安原本与汉武帝秘府藏本
第二节 《淮南子》刘向校定本
第三节 东汉中后期《淮南子》注本的兴起
第三章 汉代《淮南子》文本的流传与校勘
第一节 从《新序》《说苑》引文看《淮南子》的文本流传
第二节 从《论衡》引文看《淮南子》的文本流传
第三节 从《楚辞章句》《吕氏春秋注》引文看《淮南子》的文本流传
第四节 汉代《淮南子》的文本校勘
第四章 许慎的《淮南子注》
第一节 许慎《淮南子注》的写作时间
第二节 许慎《淮南子注》的校注特色
第三节 许慎《淮南子注》的思想性
第四节 《淮南子注》与《五经异义》《说文解字》的关系
第五章 高诱的《淮南子注》
第一节 高诱的生平及著述
第二节 高诱《淮南子注》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高诱《淮南子注》的校注特色
第四节 高诱《淮南子注》引书分析
第五节 高诱《淮南子注》的思想性
第六节 高诱《淮南子注》以儒解道的倾向
第二编 魏晋至唐五代《淮南子》学的低落
第一章 魏晋至唐五代《淮南子》学概说
第一节 魏晋至唐五代《淮南子》学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魏晋至唐五代《淮南子》学的演进过程
第二章 《淮南子》节选本的出现及注本始杂
第一节 魏征的《群书治要》本
第二节 旧钞本《淮南鸿烈兵略间诂第廿》残卷
第三章 魏晋至唐五代《淮南子》的文本流传
第一节 魏晋时期《淮南子》的文本流传
第二节 南北朝《淮南子》的文本流传
第三节 隋代《淮南子》的文本流传
第四节 唐代初期《淮南子》的文本流传
第五节 盛唐时期《淮南子》的文本流传
第六节 唐中期至五代《淮南子》的文本流传
第四章 《文心雕龙》《刘子》对《淮南子》的评价与吸纳
第一节 《文心雕龙》对《淮南子》的评价与吸纳
第二节 《刘子》对《淮南子》的评价与吸纳
第五章 《长短经》《意林》对《淮南子》文句的引用与辑录
第一节 《长短经》对《淮南子》文句的引用
第二节 《意林》对《淮南子》文句的辑录
第三编 宋元《淮南子》学的再起
第四编 明代《淮南子》学的勃兴
下册
第五编 清代《淮南子》学的偏胜
第六编 民国《淮南子》学的转型
结语——《淮南子》学的总体特征
主要征引文献
后记
序言
刘康德
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本
厚厚的巨著:《<淮南子>
学史》。作者李秀华是我多
年的老朋友。看到老朋友在
出版《<淮南子>许高二注
研究》之后,又向读者呈现
这部《<淮南子>学史》,
真为他高兴和自豪。我想,
在接下来的若干年里,秀华
君还必将为我们呈现另外的
《淮南子》研究成果。他要
穷尽这《淮南子》的一切。
他的气质和秉性中蕴含着这
种特征:不达到目的,誓不
罢休。当我俩初次见面时,
我就有这种体认。我当时就
在心里说:方勇先生又招到
了一位学术强者;秀华君的
学术韧性将不逊于方勇先生
。真是什么花儿开什么果。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期
待着秀华君另外的《淮南子
》研究成果面世。秀华、秀
华,他要秀(show)尽他
的一切才华。
如果说《<淮南子>许高
二注研究》是对《淮南子》
学的“点”上的研究的话,那
么,《<淮南子>学史》则
是对《淮南子》学各个“点”
串联成“线”上的梳理和研究
。所谓《淮南子》学的“点”
上的研究,主要是对《淮南
子》的文字的校勘和整理,
而《淮南子》学的“线”上的
研究,则主要是对《淮南子
》的文本(当然也包括《淮
南子》的文字)在历史上的
传播与演进的梳理和研究。
秀华君将二者结合起来,并
凭藉一人之力完成这部巨著
,实属不易。《淮南子》的
文字的校勘与整理,需要作
者的文字学功底,《淮南子
》的文本的传播与演进的梳
理和研究,则需要作者熟稔
的历史知识。而各个历史阶
段的《淮南子》学与这特定
时代的关系,并作性质界定
,则更需要作者的哲学思想
、宽广的视野。通过《<淮
南子>学史》,我们从中能
够窥见秀华君的学术能力。
假以时日,秀华君还可以做
出更大的学问。
《<淮南子>学史》不仅
就《淮南子》的文字、文本
作梳理研究,还对《淮南子
》的性质、作者及成书时间
作了研究;尤其对刘安其人
其事作了全面的清理,并提
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这使
我们可以从中对秀华君的《
淮南子》学有个全面的了解
,就像我们可以从中对《淮
南子》与刘安有个全面认知
一样。
接下来,让我们还是回
到《淮南子》与刘安的遭遇
上来。秀华君在《<淮南子
>学史》中指出:“《淮南
子》成书不久,即被进呈给
汉武帝,并受到青睐,藏于
秘府。因为淮南王(刘安)
一案的牵连,《淮南子》一
度被束之高阁。”这就是说
《淮南子》因刘安案而被长
期“束之高阁”。这是人(刘
安)影响了书(《淮南子》
)。那么,会不会出现另外
一种情形,即因书(《淮南
子》)而影响人(刘安)呢
?因书而影响人的事例真是
举不胜举……
所以,二十多年前,笔
者就在《淮南子直解》的“
前言”中说过这样的话:“《
淮南子》浸淫漫衍千百言的
繁绮语言特征之形成,就似
乎说明作者还是不通‘多言
数穷,不如守中’的老子之
旨;而强调要对‘道’‘多为之
辞,以抒其情’,就是不懂‘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玄
理;同样,著‘刘氏之书’非
要著得‘统天下、理万物、
应变化、通殊类’,将全书
体系写得鸿鸿烈烈万分廓宏
、充填得壮壮实实盈满非常
,就是不懂老子‘物壮则老’
的学说;而《要略》中自夸
‘刘氏之书’能‘置之寻常而不
塞,布之天下而不窕’,就
是不懂天不自高、地不自深
、‘为而不恃、功成弗居’的
老庄哲学;书稿撰成后又硬
是献给汉武帝,就是想邀功
领赏、彰显自身,这恰恰犯
了老子说的‘大患若身’之忌
。……”设想,将秉有这种
特征的《淮南子》献给当时
正需旨意专一、精少管用统
治理论的汉武帝,能怎么样
?汉武帝只能碍于叔侄情分
,将《淮南子》“爱”而秘藏
,使得像太史公这样的人都
不得见其书。这就是因《淮
南子》而影响了人们对刘安
的看法。
对此,秀华君也在《<淮
南子>学史》中指出:《淮
南子》中的思想言论大部分
是袭用前人旧说,极少有自
己的创见。那么,拿着这本
几无创见的《淮南子》,汉
武帝刘彻作何感想?汉武帝
刘彻又是怎么看刘安的?说
不定此时的刘彻在内心嘀咕
:还亏你刘安组织一帮人来
创作《淮南子》,与其这样
,还不如我刘彻组织人马来
写“刘氏之书”呢!所以说由
书看人及影响人(作者),
还真不是虚妄之言!至于要
影响到以“谋反之名”诛杀刘
安,这不是几句话能讲清楚
的。我们暂且不表,“束之
高阁”。
两千多年前,通过《淮
南子》而影响了人们对刘安
的看法。所以说“因为淮南
王刘安一案的牵连,《淮南
子》一度被束之高阁”的话
,可能还得倒过来说。即使
不倒过来说,说《淮南子》
与刘安——书与人的关系处
在互动中、互相影响着,这
大概不会错。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
淮南子>学史》与秀华君—
—书与人的关系也处在互动
中、互相影响着。秀华君其
人(气质、秉性)其名
(“show”尽一切才华)决
定了秀华君不甘做学术界的
弱者——只“读文字”,秀华
君要做学术界的强者——“
能文字”。于是就有了《<
淮南子>学史》和《<淮南
子>许高二注研究》及若干
篇具有卓见学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