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刑法上的占有论(精)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作者 黑静洁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占有”是刑法中财产犯罪的核心概念,它决定了财产犯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本书以刑法上的财物概念为切入点,借助民法关于财产和物的概念界定,结合虚拟财产保护的时代需求,精准定义刑法上的财物概念,并对其进行类型化的梳理与分析,以此作为占有概念讨论的理论前提与基础。
在对占有概念的讨论中,首先对国内外相关学说进行细致梳理,并对民法中的占有和刑法中的占有进行区分。在澄清相关认识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占有”概念,将占有的本质定义为“排他性支配”,并对支配的类型做了细致论述。在论证占有的成立要素时,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展开论述,批判了那种过分强调客观要素,忽视主观要素的倾向,认为主观要素在判断占有的成立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明确了占有的概念和成立要素,本书围绕占有的归属、死者的占有以及存款的占有等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依据占有概念的重新厘定,将其拓展适用于财产犯罪的相关问题探讨,包括财产犯罪的既遂标准和数额认定。进而对财产犯罪的基本理论问题——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和非法占有目的——做了深入探讨。最后,对于由占有概念的研讨引发的与罪刑法定主义所要求的明确性原则、刑民关系以及犯罪本质等问题进行了法理探索。
作者简介
黑静洁,法学博士,现任北方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从事法学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任宁夏法学会理事、宁夏刑事法学研究会理事、第十二届银川市人大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等多项社会兼职。
目录
导论
一、现状
二、问题
第一章 占有的对象(前提)——刑法上的“财物”概念
第一节 财物的概念
一、财产与物
二、财物的基本属性
第二节 财物的范畴
一、财产的类型
二、刑法上的财物范畴(一):正面论证
三、刑法上的财物范畴(二):反面论证
四、刑法上的财物范畴(三):特别说明
五、小结
第二章 占有的概念——对“事实支配”的重新理解
第一节 占有概念的比较考察
一、民法上的占有概念
二、刑法上的占有概念——学说的梳理
三、刑法占有与民法占有的区别
第二节 占有概念的界定
一、基本概念的重新定位
二、占有的本质——排他性的支配
三、占有与持有的界限
第三章 占有的成立要素
第一节 占有的客观要素——事实上的支配
一、实力支配
二、媒介支配
三、权利支配
第二节 占有的主观要素——占有意思
一、占有意思的一般见解及疑问
二、占有意思的本体
三、小结
第四章 占有的认定
第一节 占有的归属
一、具有上下主从关系的占有
二、对等关系的占有
三、封缄物的占有
第二节 死者的占有
一、观点:死者财物的占有归属
二、质疑:学说的瑕疵
三、分析:继承人占有说的提倡
第三节 存款的占有
一、存款的性质
二、存款占有的本体
三、理论的具体应用
第五章 解释论下的占有概念
第一节 财产犯罪的既遂标准
一、学说的梳理
二、本书的主张
第二节 财产犯罪的数额认定
一、数额认定的基本标准
二、财产犯罪的对象认识错误与数额认定
第六章 财产犯罪基础理论解读(一):财产罪的保护法益
第一节 国外理论的梳理
一、德国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论
二、日本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论
第二节 我国刑法中的财产犯罪保护法益
一、学说的分歧
二、判决的立场
三、小结
第三节 本书的立场:占有说之提倡
一、支持占有说的理由
二、占有说的理论适用
第七章 财产犯罪基础理论解读(二):非法占有目的
第一节 非法占有目的的基本问题
一、非法占有目的的立场之争——必要说与不要说的对立
二、非法占有目的的内容
第二节 相关问题的澄清及结论
一、中国刑法背景下的“一时使用行为”
二、故意毁坏财物罪与取得型财产犯罪的区别
三、结论
第八章 占有概念的本源性思考
第一节 占有概念的扩张与明确性原则的紧张关系及辩解
一、财产犯罪的规范保护目的
二、占有概念的重新界定及与明确性原则的关系辩证
第二节 财产犯罪中的刑民关系
一、问题的所在
二、法秩序统一原则的界定——以违法一元论与违法相对论的分歧为切入
三、结论:刑法从属性说的坚持
第三节 犯罪本质的再思考
一、法益侵害说与规范违反说的基本内容
二、法益与规范的关系——法益侵害说与规范违反说之协调
结语——刑法学研究方法的反思
一、刑法典是刑法教义学的根基
二、打破学科界限
三、阶层式犯罪论体系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序言
除危害国家安全罪外,
财产犯罪是刑法分则中所占
篇幅最少的一章罪名,仅有
15个条文,13个罪名,且
在历次刑法修正中变动最小
(除对少数罪状和加重情节
等修改外,只在《刑法修正
案(八)》中增加了一条“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表现出超强的稳定性。但在
刑法学研究中,财产犯罪是
长盛不衰的研究热点(也是
难点),从基本理论到具体
罪名都能引起广泛的学术关
注和持久的争论。随着时代
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变化都
能在财产犯罪中以全新的形
式表现出来,并且这种变化
必然引发财产犯罪基本理论
的震动。2017年前后的“偷
换二维码”案件使刑法学界
不得不重新审视盗窃罪与诈
骗罪的传统教义学认知。近
年来研究极为火热的大数据
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也都影
响了财产犯罪的表现形式。
同时,财产犯罪案件在司法
实践中历来占据半壁江山,
在危险驾驶罪被写入刑法之
前,盗窃罪是发案数最高的
犯罪,几乎占每年可统计发
案数的一半。可以说,研究
财产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理
论和现实意义。
从教义学的角度讲,“占
有”是财产犯罪的核心概念
,它几乎连接着财产犯罪的
全部问题,从财产犯罪的保
护法益到具体罪名的构成要
件,都离不开对这一概念的
精准界定。然而,迄今为止
的研究对这一概念的关注还
没有达到可以形成共识并有
效解释多数财产犯罪相关问
题的地步。本书的初衷是想
就这个问题全面整理相关学
术观点,并对司法实践进行
系统观察,尝试凝练一些规
律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尝
试提出自己的看法,期望能
对学术研究和司法实践有所
裨益。本书算是著者在这一
问题上的阶段性思考成果。
在思考和撰写过程中,
著者始终秉承这样的原则,
可以概括为“三个坚持”:
第一,坚持以“财物”概
念作为占有问题研究的逻辑
起点。占有的对象决定了占
有本身。离开了刑法上的财
物概念,刑法上的占有概念
注定难以深入探讨下去。很
多时候,关于占有概念的学
术分歧,归根结底与财物的
表现形式息息相关。关于占
有概念的传统定义——对财
物的事实上的支配——在有
体物的背景下是毫无疑问的
,但在无体物和以权利形式
表现出来的财物场合,这个
定义就面临挑战。因此,本
书首先对刑法上的财物概念
进行重新解析,试图构建一
个能够普遍适用于所有财物
形态的定义,以此作为研究
占有概念的起点。
第二,坚持构建一个具
有普适性的占有教义学体系
。如前所述,因为对财物概
念的定义不同,学者们在理
解占有概念时,进行了层次
区分。在有体物的场合,多
数学者会坚持事实上的占有
这一立场,排除法律上的占
有或观念上的占有。而在无
体物和财产权利的场合,学
者们多认可法律上的占有。
本书认为,因为财物形态的
不同而划分不同层次的占有
概念,这在逻辑上是有疑问
的。所以,本书抛开传统的
对占有概念的定义,直接从
占有的实质出发,最终将占
有定义为“对财物的排他性
支配”。这种定义不仅适用
于有体物的场合,也适用于
无体物和财产权利。并且,
著者坚信,这种定义方式能
够适应不同时代财物表现形
式的多样化,从而使占有概
念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建议以《中华人
民共和国刑法》为研究背景
。在对财产犯罪的学术研究
进行梳理的过程中,著者感
到相关研究有浓厚的德日刑
法学的痕迹。以财物概念为
例,我国刑法在规定财产犯
罪时,使用的都是“财物”概
念,然而,受德日刑法学的
影响,大多数学者在讨论财
产犯罪时都会同时使用“财
物”和“财产性利益”,并由
此展开诸如财产性利益是否
属于财产犯罪的保护对象这
样的学术争论。这种争论事
实上背离了我国刑法的基本
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也没有
任何意义。相当多的刑事判
决表明,司法者并没有因为
财产犯罪的对象是财产性利
益而在适用刑法上有丝毫犹
疑,甚至有些判决对于财物
概念的理解已经超出了财产
性利益的范畴。因此,坚持
中国刑法的法条背景,探讨
中国的财产犯罪教义学,应
当是一项基本的方法论。
本书是在著者博士论文
的基础上修订而来,是个人
学术思考的总结。但时过境
迁,刑法的面貌已然发生了
变化,社会生活的形态也日
新月异。以现在的眼光看来
,书中的许多观点虽然算不
上过时,但可能与时代存在
一些距离。这就有待于之后
努力加以完善了。
黑静洁
2023年2月2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