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新中国文学经典丛书 精选本散文卷》为了展示新中国文学的巨大成就,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学自信,作家出版社特别推出了这套具有一定规模的“新中国文学经典丛书·精选本”。丛书共计12卷,包含小说(中短篇)、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戏剧五个文学门类,其中短篇小说2卷、中篇小说6卷、散文1卷、报告文学1卷、戏剧1卷、诗歌1卷。在时间上,所选均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所发表或出版的优秀文学作品。 《新中国文学经典丛书 精选本散文卷》著名评论家孟繁华担任主编。在作品篇目上,专家论证委员会从文学性、思想性、时代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审,最终选取了各个时期、各个体裁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是一部特殊形态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代表了新中国文学所取得的不凡成就。 目录 忆鲁迅先生巴金 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游了三个湖叶圣陶 社稷坛抒情秦牧 第二次考试何为 天山景物记碧野 小橘灯冰心 长江三日刘白羽 歌声吴伯箫 雨中登泰山李健吾 澜沧江边的蝴蝶会冯牧 黄鹂孙犁 阿诗玛,你在哪里?荒煤 “牛棚”小品丁玲 拣麦穗张洁 狱中生态杜宣 造屋记秦兆阳 黄花滩菡子 雄关赋峻青 紫藤萝瀑布宗璞 啊,你盼望的那个原野严文井 梦中的天地陆文夫 忆白石老人艾青 昆明的雨汪曾祺 …… 序言 中国当代文学经过70多年的探索、创作,逐渐形成 了具有中国特色和经验的文学世界。这个世界丰富、绚 丽、迷人,不仅从一些方面表达了当代中国的思想、情 感和精神面貌,而且已经成为世界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展示中国文学的巨大成就,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 和文学自信,我们特别策划了这套具有一定规模的“新 中国文学经典丛书·精选本”。 丛书共计十二卷,包含小说(中短篇)、诗歌、散 文、报告文学、戏剧五个文学门类,其中短篇小说两卷 、中篇小说六卷、诗歌一卷、散文一卷、报告文学一卷 、戏剧一卷。在时间上,所选均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 后所发表或出版的优秀文学作品。在版式编排上,统一 按照当前规范要求,采用简体字横排方式,字词用法也 遵照当前最新标准规范。 丛书邀请著名评论家孟繁华担任主编。入选丛书的 作品经过了专家论证委员会的认真评审,专家评审从文 学性、思想性、时代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选取了 各个时期、各个体裁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正是这些 作家作品,构筑了中国当代文学最为坚实和亮丽的文学 大厦,在一定意义上,它们就是一部特殊形态的中国当 代文学史,代表了新中国文学70多年所取得的不凡成就 。 文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通过这套大型丛书,读者 一方面可以了解和领略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高端 成就,满足精神文化发展的需求;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新 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和人民所走过的光辉道路,了 解我们的祖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鉴古知今,面 向未来,更好地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新征程中去。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尽管在篇目的遴选上,我们经 过了认真的论证和反复的研究,但关于作品优劣的认定 和选择的标准见仁见智,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 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因 此,这套书仅仅代表的是面对新中国70多年文学成就的 一种眼光、一个角度。同时,由于丛书体量有限,遗珠 之憾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朋友理解并谅解,同时更盼批 评指正。 作家出版社 2023年1月 导语 ★展示新中国文学不凡成就; ★一部特殊形态的中国当代文学史; ★构筑中国当代文学坚实、亮丽的文学大厦; ★百余位著名作家代表作。 精彩页 忆鲁迅先生 巴金/文 从北京图书馆出来,我迎着风走一段路。风卷起尘土打在我的脸上,我几乎睁不开眼睛。我站在一棵树下避风。我取下眼镜来,用手绢擦掉镜片上的尘垢。我又戴上眼镜,我觉得眼前突然明亮了。我在这树下站了好一会儿,听着风声,望着匆忙走过的行人。我的思想却回到了我刚才离开的地方:图书馆里一间小小的展览室。那地方吸引了我整个的心。我有点奇怪:那个小小的房间怎么能够容纳下一个巨人的多么光辉的一生和多么伟大的心灵? 我说的是鲁迅先生,我想的是鲁迅先生。我刚才还看到他的手稿、他的信札和他的遗照。这些对我也是很熟悉的了。这些年来我就没有忘记过他。这些年来在我困苦的时候,在我绝望的时候,在我感到疲乏的时候,我常常想到这个瘦小的老人,我常常记起他那些含着强烈的爱憎的文章,我特别记得:十三年前的两个夜里我在殡仪馆中他灵前的情景。半截玻璃的棺盖没有掩住他那沉睡似的面颜,他四周都是芬芳的鲜花,夜很静,四五个朋友在外面工作,除了轻微的谈话声外,再也听不见什么。我站在灵前,望着他那慈祥的脸,我想着我个人从他那里得过的帮助和鼓励,我想着他那充满困苦和斗争的一生,我想着他对青年的热爱,我想着他对中国人民的关切和对未来中国的期望,我想着他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遍华北、阴云在中国天空扩大的时候离开我们,我不能够相信在我眼前的就是死。我暗暗地说:他睡着了,他会活起来的。我曾经这样地安慰过自己。他要是能够推开棺盖坐起来,那是多么好啊。然而我望着望着,我走开,又走回来,我仍然望着,他始终不曾动过。我知道他不会活起来了。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我像立誓愿似的对着那慈祥的面颜说:“你像一个普照一切的太阳,连我这渺小的青年也受到你的光辉,你像一颗永不陨落的巨星,在暗夜里我也见到你的光芒。中国青年不会辜负你的爱和你的期望,我也不应当辜负你。你会活下去,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中国青年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的心里。”的确,这些年来他的慈祥的笑脸,和他在棺盖下沉睡似的面颜就始终没有离开我的记忆。在困苦中,在绝望中,我每一想到那灵前的情景,我又找到了新的力量和勇气。对我来说,他的一生便是一个鼓舞的泉源,犹如他的书是我的一个指路者一样。没有他的《呐喊》和《彷徨》,我也许不会写出小说。 又是过去的事了,那是更早的事。一九二六年八月我第一次来北京考大学,住在北河沿一家同兴公寓。我在北京患病,没有进考场,在公寓里住了半个月就走了。那时北海公园还没有开放,我也没有去过别的地方。在北京我只有两三个偶尔来闲谈的朋友,半个月中间始终陪伴我的就是一本《呐喊》。我早就读过了它,我在成都就读过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狂人日记》和别的几篇小说。我并不是一次就读懂了它们。我是慢慢地学会了爱好它们的。这一次我更有机会熟读它们。在这苦闷寂寞的公寓生活中,正是他的小说安慰了我这个失望的孩子的心。我第一次感到了、相信了艺术的力量。以后的几年中间,我一直没有离开过《呐喊》,我带着它走过好些地方,后来我又得到了《彷徨》和散文诗集《野草》,更热爱地读熟了它们。我至今还能够背出《伤逝》中的几段文字。我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学到了一点驾驭文字的方法。现在想到我曾经写过好几本小说的事,我就不得不感激这第一个使我明白应该怎样驾驭文字的人。拿我这点微小不足道的成绩来说,我实在不能称为他的学生。但是墙边一棵小草的生长,也靠着太阳的恩泽。鲁迅先生原是一个普照一切的太阳。 不,他不只是一个太阳,有时他还是一棵大树,就像眼前的树木一样,这树木给我挡住了风沙,他也曾给无数的年轻人挡住了风沙。 他,我们大家敬爱的鲁迅先生,已经去世十三年了。每个人想起他,都会立刻想到他的道德和他的文章。这是他的每个读者、每个研究者永远记住,永远敬爱的。他的作品已经成了中国人民的宝物。这些用不着我来提说了。今天看完了关于他的生平和著作的展览会出来,站在树下避风沙的时候,我想起来: 这个巨人,这个有着伟大心灵的瘦小的老人,他一生教导同胞反抗黑暗势力,追求光明,他预言着一个自由、独立的新中国的到来,他为着这个前途花尽了他的心血。他忘了自己地为着这个前途铺路。他并没有骗我们,今天他所预言的新中国果然实现了。可是在大家、在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时候,他却不在我们中间露一下笑脸。他一生诅咒中国的暗夜,歌颂中国的光明。而他却偏偏呕尽心血,死在黑暗正浓的时候。今天光明的新中国已经到来,他这个最有资格看见它的人却永远闭上了眼睛。这的确是一件叫人痛心的事。为了这个,我们只有更加感激他。 风一直不停,阳光却更灿烂地照在街上,我已经歇了一会儿,我得往前走了。 《人民文学》1949年1期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 巍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