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陈独秀大传(第3版)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任建树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一位有着跌宕起伏、曲折离奇政治生涯的革命家,富有开创精神的思想家,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作为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陈独秀以其旷世之才、书生之气和傲人风骨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文化史上留下巨大的印记和丰厚的遗产。本书是具有广泛影响的《陈独秀大传》的最新修订本。以翔实的材料、丰富的内容、扎实严谨的考证和稳健公允的分析对陈独秀风云激荡的一生做了全面的介绍评析,并配有相关图片100多幅,是迄今出版的内容最全面、最丰富的陈独秀传记。 作者简介 任建树,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924年8月出生于河北省武安县,1945年初参加革命,1947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历史系。1954年任上海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57年底进中科院上海历史研究所工作,后改属上海社科院。1978年后,任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现代史研究室主任,1991年离休。发表有影响的中国现代史方面论文40余篇,著作有《陈独秀:从秀才到总书记》、《五卅运动简史》(合著)、《中国共产党七十年大事本末》(主编)、《现代上海大事记》(主编)、《陈独秀著作选编》(主编)等。 目录 致读者 重印补记 再致读者 一言论终生长话短说 附:陈独秀字号笔名化名考释 一 故乡·家世·童年 动荡的故乡 奇特的独秀山 家业的兴衰飘泊的寒士 附:世系表 凶狠的板子 刚烈的个性 二 青年时期 院试夺魁婚姻子女 乡试落第转向康梁派 东渡留学发动拒俄运动 编辑《国民日日报》合译《惨社会》 主办《安徽俗话报》 开发民智反帝爱国 三 辛亥革命时期 参加暗杀团创立岳王会 论书法内劲外秀 高傲愤世诗如其人 任皖督秘书长险遭枪决 奇文受诘问人权第一 四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 创办《新青年》 发动新文化运动 唤起国民独立人格破除儒家奴隶道德 发动文学革命 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廓清愚昧推倒偶像 改革北大文科开辟自由园地 东西文化论战兴起质问《东方杂志》记者 创办《每周评论》 奋战顽固派 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 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被捕与营救 东西文化再论战批评新旧调和论 五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 思想飞跃起步传播马克思主义 微服离京演讲社会改造 创办工人刊物 向工人宣传马列 南陈北李携手建党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批判资本主义道路 批判无政府主义建立广东党组织 《新青年》编辑部分化陈胡争论延续 主管广东教育立志革新 主持中央工作领导工人运动 非基督教运动 宗教问题的争论 六 国共两党合作初期 起草中共二大宣言批判“联省自治 被迫加入国民党 出席共产国际四大 在中共三大上讨论中国革命问题 批评国民党的军事政策促成国民会议运动 回击右派的进攻维护党的独立性 否认国际联络委员会要求警告鲍罗廷 论工人阶级的领导 指挥五卅运动 批判戴季陶主义主张退出国民党 三二〇事件被迫退让再次主张退出国民党 七 北伐战争时期 论国民政府北伐同意汪蒋合作 立于主体地位决策武装起义 困惑中的思索起草《汪陈宣言》 国际执委会决议对土地问题的意见 纠正农运过火行为 答复五月指示 放弃工农运动领导权大革命失败 八 大革命失败后的心态 藏身纸庄缺席受批判 化装返沪拒绝去莫斯科 一首辛辣的民歌致中央常委三封信 拒绝出席六大撰写《文字拼音草案》 九 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争论 托洛茨基主义传入政治思想转向 对中东路问题的意见两个口号之争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国共两党党内合作 革命形势的估量高潮或低潮 阶级关系变动革命性质与任务 革命总口号国民会议或苏维埃 开除出党辩护·辩解 十 托派时期 拉队伍举旗帜 所谓“红军”问题城市中心论 受围困被解脱 争论与统一任托派书记 反蒋抗日倡议联合中共 十一 在法庭上·控诉与反控诉 被捕解京匹夫不可夺志 尴尬的地位复杂的反响 千里姻缘老夫少妻看守所里的首封信 拒绝劝降聘定辩护律师 自撰《辩诉状》反控国民党 法庭上受审被告变原告 上诉抗辩减刑入狱 十二 在狱中·研究与著述 监狱·研究室钻研文字学 夫妻同房拒绝越狱 乡情友情师生情探监人络绎不绝 嬉笑怒骂国民党要员《金粉泪》 被托派开除受托氏器重 自传两章文学瑰宝 十三 抗战初期 走出牢房投入抗战 宣传全民抗战摆脱党派拘束 罗汉西安之行无过可悔 无回党愿望试图独树一帜 蒙受不白之冤迟到的说法 论战时党派问题否定相对独立性 十四 晚年 溯江入川风餐露宿过夔门 黄荆街前的窘迫石墙院里的孤寂 贫病交迫谢绝嗟来之食 服嗣母丧挽大姊 《小学识字教本》杰出的语言学家 最后的书信对民主的新见解 十五 陨落 病逝丧事 死非其时身后寂寞 附录 陈独秀墓的变迁与独秀园 序言 现在呈献在你面前的是 一部《陈独秀大传》。 在你见到这部书之前, 你也许读过《陈独秀传》, 它的上卷《从秀才到总书记 》是我的拙作;下卷《从总 书记到反对派》是唐宝林先 生的大作,上下卷由上海人 民出版社于1989年同时出 版发行。 我的几位老朋友在读了 《陈独秀传》以后,都劝我 接着上卷继续写下去。有的 说:“你应当一气呵成。”有 的说:“你不要半途而废。” 有的还以半嗔半谑的口气说 :“你该不是回避敏感的托 派问题吧!”说这些话的都是 我多年的老熟人了,他们是 一番好意,可当时我正忙着 ,一件事接一件事,对他们 的话我并没在意,自然也没 想到要做什么解释。 1991年底,我办了离休 手续,却没全离掉。又过了 两年,我才全部、干净、彻 底地离了。这时,我立即有 一种最突出、最新鲜的感觉 ,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空 闲过,闲得心发慌,闲得你 手足无所措,这大概就是离 退休人员所常说的失落感罢 。我这时想起了朋友们曾经 对我说过的那些话,我在思 量着怎样打发日子。我漫不 经心地整理了自己的书刊, 翻检了过去摘抄的卡片,发 觉关于陈独秀后半生的一些 主要的资料是齐备的,于是 我采纳了朋友们的建议。 我写写,涂涂,歇歇; 再写写。说句时髦的话,这 叫做“老有所为”,而我直接 体会到的这不过是一种消遣 度日的方法而已,并为自己 找到这种廉价的消遣方式而 庆幸。写写,改改,再写写 ,……到去年上半年草就了 本书的后半部(自1927年7月 至1942年5月),共8章43节 。 然后,对旧作《陈独秀 传》上卷进行修改和补充, 增写了5节;根据新见到的 资料(例如新出版的《共产 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 档案资料丛书》第1、2辑等 )对其中绝大多数章节都作 了整段整段的补充或改写。 到今年下半年完成全部书稿 ,共有15章92节和7个附件 。附件中有论文5篇,是从 我已经发表的研究中国现代 史40多篇论文里挑选出的, 挑选的标准是在内容上既不 与正文有较多的重复,在论 述方面又能对正文有所补充 。这5篇文章有4篇写于20 世纪80年代,有的至今已有 十多年了,其中个别论述未 必与正文完全一致,但我不 想也不愿意改动它了,因为 它已成为我个人历史的一部 分,就让读者连同正文一道 去评说罢。 当本书稿杀青之后,忽 接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沈寂 老友惠寄《台静农先生珍藏 书札》(一),其中收有陈独 秀亲笔信102封,因此有关 章节不得不据《书札》重新 写作。 本书名为《陈独秀大传 》,无非表示在名称上与原 作《陈独秀传》有所区别, 并无妄自尊大之意,还望读 者多多批评与指正。 最后,我要感谢上海人 民出版社领导和该社编审郝 盛潮先生和陆宗寅先生等, 他们多年来对我研究陈独秀 给予了支持和帮助,这是我 永远不能忘怀的,也是应当 向读者说明的。 1997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