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为9章,内容包括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西乌素金多金属矿矿床类型及成矿模式,内蒙古商都小窝图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内蒙古额尔古纳八卡等地金(钨、铋、铀、铅、锌)多金属矿调查与研究,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巴彦塔拉及周边钨、钼、银、铅多金属矿调查与研究,内蒙古赤峰万合永及周边金、钳、铜、银、铅、锌多金属矿调查与研究,内蒙古东部钢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塔布格地区矿产调查与研究,斑岩型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金矿床的生物成矿作用。 本书可供从事关键矿产勘查、科学研究、开发利用与保护、资源管理等地质科研工作者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地质学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密文天,博士,内蒙古工业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础地质研究。2010年7月博士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博士后,美国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地球科学系访问学者,国际沉积地质学家学会(IAS)会员,中国地质学会会员,欧美同学会会员。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教育部地质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基金、教育部构造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基金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1:50000区域地质调查项目30余项,发表地质类SCI、EI、中文核心学术论文100余篇。 目录 1 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西乌素金多金属矿矿床类型及成矿模式 1.1 区域地质概况 1.2 矿床地质特征 1.3 异常区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1.3.1 异常区地球物理特征 1.3.2 异常区地球化学特征 1.4 矿床类型与成矿模式 1.4.1 矿床类型 1.4.2 成矿模式 1.5 结论与认识 2 内蒙古商都小窝图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2.1 区域地质概况 2.1.1 地层 2.1.2 构造 2.1.3 岩浆岩 2.2 矿体地质特征 2.2.1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 2.2.2 矿化蚀变带特征 2.2.3 矿石特征 2.2.4 围岩蚀变特征 2.3 找矿潜力分析 2.3.1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2.3.2 地球物理特征 2.3.3 地球化学特征 2.4 结论 3 内蒙古额尔古纳八卡等地金(钨、铋、铀、铅、锌)多金属矿调查与研究 3.1 成矿地质条件 3.1.1 地层 3.1.2 岩桨岩 3.1.3 构造 3.2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特征 3.2.1 地球物理特征 3.2.2 地球化学特征 3.2.3 遥感异常特征 3.3 区域矿产 3.3.1 概况 3.3.2 典型矿床特征 3.4 矿产检杳 3.4.1 矿产检查工作 3.4.2 新发现矿产地 3.5 成矿规律及矿产预测 3.5.1 成矿规律 3.5.2 主要矿种的区域找矿模型 3.5.3 矿产预测 3.5.4 找矿靶区的优选及特征 3.5.5 矿产资源远景评价 3.6 结论 4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巴彦塔拉及周边钨、钼、银、铅多金属矿调查与研究 4.1 区域地质背景 4.2 矿床地质特征 4.2.1 矿体特征 4.2.2 矿石特征 4.2.3 围岩蚀变特征 4.3 地球物理特征及化学特征 4.3.1 地球物理特征 4.3.2 地球化学特征 4.4 讨论 4.4.1 成矿原因 4.4.2 成矿规律 4.4.3 找矿标志 4.5 结论 5 内蒙古赤峰万合永及周边金、钼、铜、银、铅、锌多金属矿调查与研究 5.1 区域地质背景 5.2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5.2.1 地层状况 5.2.2 侵入岩 5.2.3 火山岩 5.2.4 变质岩 5.2.5 构造 5.3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特征 5.3.1 地球物理特征 5.3.2 地球化学特征 5.3.3 遥感异常特征 5.4 区域矿产状况 5.4.1 矿产概况 5.4.2 金属矿产地质特征 5.5 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 5.5.1 成矿规律 5.5.2 主要矿种的区域找矿模型 5.5.3 矿产预测 5.6 讨论 5.6.1 存在问题 5.6.2 今后工作建议 6 内蒙古东部铟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 6.1 成矿背景 6.1.1 区域地质背景 6.1.2 铟矿形成条件 6.2 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段铟矿 6.2.1 矿床地质特征 6.2.2 矿体特征 6.2.3 地球物理特征 6.2.4 地球化学特征 6.2.5 矿床成因 6.2.6 找矿方向 6.3 查干敖包式矽卡岩型伴生铟矿 6.3.1 矿床地质特征 6.3.2 成矿模式 6.4 阿尔哈达式热液型伴生钢镓矿 6.4.1 矿床地质特征 6.4.2 成矿模式 6.5 甲乌拉式陆相火山岩型伴生铟镉矿 6.5.1 矿床地质特征 6.5.2 成矿模式 7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塔布格地区矿产调查与研究 7.1 区域地质背景 7.2 地球物理特征 7.2.1 物性特征 7.2.2 磁场特征 7.2.3 磁异常特征 7.3 地球化学特征 7.3.1 地球化学背景特征 7.3.2 元素共生组合类型 7.3.3 元素共生组合特征 7.3.4 主要化学异常特征 7.4 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 7.4.1 成矿规律 7.4.2 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7.5 结论 8 斑岩型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8.1 区域尺度特征 8.1.1 产状 8.1.2 构造背景与成矿环境 8.1.3 侵入作用与斑岩型铜矿 8.1.4 围岩与成矿 8.2 矿床尺度特征 8.2.1 斑岩体 8.2.2 火山角砾岩简 8.2.3 斑岩成矿系统中的角砾岩 8.2.4 热液蚀变与矿化 8.2.5 泥蚀变岩帽 8.3 结论 9 金矿床的生物成矿作用 9.1 金与生物有机质的联系 9.1.1 金与低等植物的关系 9.1.2 金与动物的关系 9.1.3 金与其他有机物质的关系 9.2 各类矿床中的生物成矿作用 9.2.1 卡林型金矿床 9.2.2 砂金矿床 9.2.3 铁帽型金矿床 9.3 实例研究 9.4 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