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们内心的冲突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美)卡伦·霍妮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我们内心的冲突》是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作。卡伦·霍妮通过对病人和自身的心理分析的经验总结,讨论了人内心主要的冲突类型和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析并归纳了各种相互矛盾的态度和倾向,指出了被这些冲突所扰之人旨在解决冲突的努力怎样导致失败并陷入恶性循环,同时提出了解决这些冲突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设想。这部心理学著作深刻剖析了冲突的根源,并提供了自我疗愈、化解焦虑、解决冲突的切实办法。
作者简介
卡伦·霍妮(1885-1952),20世纪重要的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之一,被公认为与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等人齐名的西方当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
出生于德国汉堡附近的小村庄,1912年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精神病医院担任医师,1920年私人开业,并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任教。1932年移民美国。初期担任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副所长,后迁往纽约重新开业,并在社会研究新学院任教。
霍妮是社会心理学的早起的倡导者之一,曾追随弗洛伊德学派,后在神经症研究上与其分道扬镳,主张以文化决定论替代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是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主要著作有《我们内心的冲突》《自我分析》《神经症与人的成长》《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等。
1952年12月4日,卡伦·霍妮病逝于美国纽约。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部分 神经症冲突及为解决冲突所做的努力
第一章 神经症冲突的惨痛
第二章 基本冲突
第三章 亲近人
第四章 对抗人
第五章 逃避人
第六章 理想化形象
第七章 外化
第八章 追求虚假和谐的辅助手段
第二部分 未解决冲突的后果
第九章 恐惧
第十章 人格的贫化
第十一章 绝望
第十二章 施虐狂倾向
结论 神经症冲突的解决办法
序言
本书是为促进精神分析
而作。它产生于有关我的患
者以及有关我自己的分析工
作的经验之中。它提出的理
论经历了多年的进化,但直
到我在美国精神分析学会支
持下准备做一系列讲座时,
我的想法才最终定型。第一
系列讲座以这个课题的技术
层面为中心,题为《精神分
析技术问题》(1943)。
第二系列讲座涵盖了本书探
讨的问题,是1944年提出
的,题为《人格整合》。精
选课题是《精神分析治疗中
的人格整合》《超脱心理学
》《施虐狂倾向的含义》,
已在医学院展示并提交精神
分析促进会。
我希望本书会有助于那
些真正有志于提高我们理论
水平与治疗水平的精神分析
师。我也希望他们不仅会将
本书提出的想法用来帮助患
者,还会将之应用于本身。
精神分析的进步只能在艰难
中获取,我们自身与自身的
困难也包含在内。如果我们
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我们
的理论肯定会变得空洞而武
断。
但我深信,任何一本书
,只要超出了纯粹技术问题
或抽象心理学理论的范围,
对那些希望了解自己并没有
放弃为自己的成长而努力的
人也会是有益的。我们生活
在这种困难的文明之中,大
多数人都陷入了本书阐述的
冲突,需要能够得到所有的
帮助。虽然严重的神经症要
由专家来处理,我仍然相信
,只要不懈努力,我们自身
也能走过漫漫长路来解除我
们自己的冲突。
我首先要感谢患者,他
们在我们共同的工作中使我
对神经症有了更好的理解。
我还要感谢同事,他们以关
注和同情理解支持我的工作
。这里我指的不仅是老同事
,也是指同事中的年轻人,
他们在我们学院培训,他们
批评性的讨论是具有激励性
并卓有成效的。
我要提及精神分析领域
之外的三个人,他们以其特
殊的方式支持我推进工作。
阿尔文·约翰逊博士给我机
会在社会研究新学院发表自
己的观点,当时经典的弗洛
伊德式精神分析在分析理论
与实践中还是唯一得到公认
的学派。克拉拉·梅耶,社
会研究新学院哲学与人文科
学系的主任,给过我更为特
殊的帮助,年复一年,她以
持续不断的个人关注支持我
,只要我的分析工作中产生
了新的发现,她就会和我一
起探讨。还要感谢我的出版
商W.W.诺顿,他有益的建
议给我的著作带来了许多改
进。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
,我要对密涅特·库恩表示
感谢,她对我更好地组织材
料、更清晰地阐述思想大有
裨益。
卡伦·霍妮
导语
心理学大师卡伦·霍妮经典代表作,无删节完整全译本,随书附赠思维导图,快速阅读本书精髓。
一本写给普通人的心理自救书,帮助我们认清自己,接纳自己,成为自己。
一切烦恼都源自内心的冲突:焦虑、压抑、纠结、对立、孤独、恐惧、矛盾、绝望……拒绝精神内耗,活出全新自我。
本书自1945年出版以来,70多年长盛不衰!与《自卑与超越》《乌合之众》齐名的心理学巨著。
每个人都能读的心理学成长读本,与自己和解的绝佳工具书。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之后精神分析的经典之作,洞察自我与人性,改变人类思维方式的经典著作。
让我们的内心真正独立,有能力为自己承担责任,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和生活。
后记
神经症冲突的解决办法
我们越多地认识到神经
症冲突对人格造成的无穷伤
害,就越是迫切地想要真正
解决这些冲突。然而,我们
现在已经看到,无论是理性
的决策、逃避还是运用意志
力,都无法解决问题。那么
如何才能办到呢?只有一个
办法:要解决这些冲突,必
须改变人格中那些使之能够
存在的条件。
这是根本的办法,也是
艰难的道路。鉴于改变我们
自身的任何东西都会涉及种
种困难,很好理解的是,我
们应该搜索战场以寻找捷径
。所以,患者以及其他人经
常会问:是不是患者看到了
自己的基本冲突就够了?回
答很明确:不够。
哪怕分析师在分析初期
就识别出了患者的分裂处于
何种状态,因而能够帮助患
者认识这种分裂,这种领悟
也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它会为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
缓解,因为患者开始了解其
困扰的真实原因,而不是仍
然迷失于神秘的迷宫之中;
但是,患者还无法将这种认
识应用于生活之中。尽管他
意识到了相互冲突的各种倾
向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是如
何相互干扰的,但这并不能
缓和他的分裂状态。他听到
分析师给他讲解这些情况,
就如同某人听到一条奇怪的
信息;这信息听上去好像是
真的,但他不懂得这与自己
有何相干。他必定会在无意
识中采取多重的保留态度,
以证明这信息是站不住脚的
。他会在无意识中坚持认为
分析师夸大了其冲突的严重
性;他会认为,要是没有外
部环境的影响,他其实过得
挺不错的;爱情或事业有成
会解除他的痛苦;他可以远
离人群,以避免冲突的发生
;诚然,普通人不可能一仆
侍奉二主,但他不同,他具
有无穷的意志力和智慧,能
够设法做到这一点。或者,
他会觉得——又是在无意识
之中,觉得分析师是个冒充
内行的骗子,或者是个好心
的傻瓜,装出一副职业所要
求的笑脸;他应该了解患者
已经病入膏盲,无可救洽—
—这意味着患者以他自己的
绝望感来回应分析师的提议

患者内心的保留表明:
要么他会坚持自己为解决问
题而做的特定努力,因为对
他而言这种努力比冲突本身
真实得多;要么他会认为自
己根本就无望于痊愈。因此
,分析师在能够有效地处理
患者的基本冲突之前,必须
仔细研究患者所做的努力及
其所有的后果。
寻找捷径的做法带来了
另一个问题,而弗洛伊德对
起源的强调使这个问题显得
更为重要:对这些相互冲突
的冲动一旦有了认识,便去
探索它们的起源与在患者童
年处境中的早期表现,是不
是就足够了?回答又是:不
够。理由大致同上。患者对
其早期经历的回忆,哪怕详
尽无遗,所能给予他的也不
多,除了使他对自己采取较
为宽容、较为谅解的态度,
剩下的好处就微乎其微了。
这绝不会使他现存的冲突对
他少一丁点儿干扰。
……
我们能够根据感觉的自
发性来定义这些目标,这是
感觉的意识与活力,无论其
关于爱还是恨,幸福还是悲
哀,恐惧还是欲望。这将包
括表达的能力与随意控制的
能力。由于爱与交友的能力
至关重要,所以在此要特别
提到;爱既非寄生性的依赖
也非施虐狂的控制,用麦克
姆雷的话来说,它是“不具
有本身之外目的的一种关系
;我们加入其中,是因为人
类分享其体验、相互理解、
在共同生活中找到快乐与满
足、彼此表达并展示自己,
都是出于本性的”。
治疗目标最全面的构想
是努力要做到全心全意:没
有伪装,情感诚挚,能够全
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感情、自
己的生活、自己的信念。冲
突解决了多少,就向目标接
近了多少。
这些目标不是任意设定
的,它们成为有效的治疗目
标,不仅仅因为它们与古往
今来的智者追求的目标相一
致。但这种一致性并非偶然
的,因为这些都是精神健康
所依赖的要素。我们规划这
些目标是有正当理由的,因
为它们在逻辑上是产生于对
神经症中病原性因素的了解

我们敢于提出如此高的
目标,是依仗着对于人类性
格能够改变的信念。并非只
有幼儿才是柔韧的。我们所
有人,只要我们还活着,就
都保留了变化的能力,甚至
从根本上改变的能力。这种
信念得到了经验的支持。精
神分析是带来根本变化的最
有效手段之一,我们越是深
入地了解在神经症中起作用
的力量,就有越大的机会使
想要的变化发生。
分析师与患者都不可能
完全达到这些目标。它们是
为之奋斗的理想;它们的实
际价值在于它们在我们的治
疗与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指
出了方向。如果我们不清楚
理想的意义,我们会冒着风
险用新的理想化形象来取代
那个旧的。我们也必须知晓
。将患者转换为毫无瑕疵的
人是分析师力所不能及的事
情。他只能帮助患者变得自
由,朝着接近这些理想而努
力。这意味着也给了他自己
一个机会去成熟去发展。
精彩页
第一章 神经症冲突的惨痛
请容我开篇如此说:并非神经症患者才会有冲突。此时或彼时,我们的愿望,我们的兴趣,我们的信念,必定会与我们周围其他人的愿望、兴趣、信念相碰撞。正如我们自身与我们环境之间的这种冲撞是寻常之事一样,我们自己的内心冲突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动物的行为主要是由本能所决定的。其交配,其照料幼崽,其觅食,其防御危险,或多或少是按设置行事,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与此相对照,人类能够做出选择,必须做出决定,既是特殊的优势,也是负担。我们可能必须在逆向行进的欲望之间做出抉择。我们可能,举例来说,既想要孤独却又想要陪伴,我们可能既想学医却又想学音乐。或者,我们的愿望与义务之间存在某种冲突:当有人遇到麻烦需要我们照料时我们可能希望跟情人幽会。我们可能被撕裂开来,一方面怀着与他人一致的愿望,另一方面又深信需要表达与之相龃龉的意见。最终,我们会处于冲突之中,夹在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之间,当我们在战时认为应该承担某种危险工作却又认为应该承担对家庭的义务时,这种冲突就会发生。
这种冲突的类型、范围与强度,主要取决于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文明。如果该种文明是稳定的,受到传统的约束,呈现出来的选择的多样性便是有限的,而可能发生的个人冲突的范围便是狭窄的。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不乏冲突的。一种忠诚会干扰另一种忠诚;个人欲望会对立于团体义务。但如果该种文明处于快速转型期,其中并存着高度矛盾的价值观与有分歧的生活方式,那么个人必须做出的抉择就会是多种多样的和困难的。他可能遵从社团的期望,也可能成为特立独行的个人主义者;他可能合群,也可能离群索居;他可能崇拜成功,也可能蔑视成功;他可能相信对孩子应该严加管束,也可能允许他们在没有太多干扰的环境中成长;他可能认为应该为男人和女人制定双轨的道德标准,也可能认为应该用单一的标准约束两性;他可能认为性关系是人类亲密度的表达,也可能认为它不是感情的纽带;他可能赞成种族歧视,也可能有不同的站位,认为人的价值与肤色或鼻子形状无关——等等,等等。
毫无疑问,生活在我们这种文明中的人,必须经常做出这些选择,因此你会预想到这些方面的冲突是相当普遍的。但惊人的事实是,大多数人并不知晓这些冲突,因此也不会做出明确的决定来解决它们。他们往往放任自流,让自己为意外所左右。他们不明白自己的立场;他们做出了妥协却不明白自己在妥协;他们卷入了矛盾却不自知。这里我指的是正常人,意思是既非普通人也非完人,只是并非神经症患者而已。
那么,认识相互矛盾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决定,必定有一些前提。这些前提具有四重性。我们得了解我们的愿望是什么,甚至得了解我们的感觉是什么。我们是真正喜欢某个人,还是仅仅因为别人如此期望才认为自己喜欢他?父母当中有一个故去了,我们是真正感到悲哀,还是仅仅装作悲哀走走过场?我们是真心想当律师或医生,还是仅仅因为这种职业受人尊重并收入丰厚才使我们动心?我们是真心想要自己的孩子幸福并且自立,还是仅仅口头表示支持这种想法而已?我们大多数人会发现难以回答如此简单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不明白自己真正的感受或需求。
由于冲突往往会与信念、信仰或道德价值观相关联,对它们的认识会有一个前提,即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别人灌输给我们的而非我们自有的信仰很难有足够的力量来引致冲突或成为做抉择的指导原则。当受到新的影响时,这种信仰很容易被放弃、被替代。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吸收了在我们环境中培育出来的价值观,那些为了我们的最大利益应该会发生的冲突便不会发生。举例说,如果父亲心胸狭窄,而儿子从未质疑过他的智慧,那么当父亲叫他从事并非他自己喜欢的职业时,就不会发生大的冲突。男人娶妻后爱上了别的女人,那他确实是卷入了冲突;但当他未能建立自己有关婚姻意义的信念时,他将只会放任自流,只做很小的抵抗,而不会直面冲突来做出这样或那样的抉择。
即便在我们如此认识了冲突时,我们也必定会愿意并能够从那两个相互矛盾的问题中放弃其中的一个。但很少有人具有明确而自觉的自制能力,因为我们的感受和信仰是混乱的,或许还因为在最终的分析中大多数人都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和愉悦感来舍弃任何东西。
最后,做决定的前提是心甘情愿,以及具有为此承担责任的能力。这会涉及做出错误决定的风险和情愿承担后果而不归咎于他人。这会牵涉到感受。“这是我的选择,是我做的决定。”他显然必须比现在的大多数人拥有更大的内心力量和独立性。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