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阳明心学六讲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章太炎//马宗荣//谢无量//梁启超//吕思勉等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明代具有影响的哲学思想。近现代又有无数的名家学习、解读。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的核心思想,是500年来中国人神奇精妙的智慧。阳明的学术思想遍及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本书是梁启超、谢无量、马宗荣、章太炎、吕思勉以及日本人高濑武次郎等六位国学大师,从自己的认知出发,剖析“知行合一”的精华,使读者通过“知行合一”的口号抓住阳明心学的关键,探讨“知行合一”的心学内核,感悟“知行合一”的精神内涵,从而不断进步,提升自我,砥砺人生。全书通俗易懂、详略得当,是阳明心学爱好者的入门与进阶读物。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同年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3年归国,加入共和党,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
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语言、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目录
第一讲 章太炎·哲学之派别
引言
先秦诸子
汉唐演变
宋明理学
哲学总述
第二讲 马宗荣·王阳明及其思想
阳明的根本思想
阳明的教育思想
阳明与晦庵
第三讲 谢无量·阳明之伦理学
性说
心即理说
“知行合一”论
良知
第四讲 梁启超·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
“知行合一”说之内容
“知行合一”说在哲学上的根据
“知行合一”与“致良知”
第五讲 吕思勉·阳明之学
阳明之宇宙观
“良知”之说
“格物”
“知行合一”之理
概述
第六讲 高濑武次郎·阳明学说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良知
“心即理”“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的关系
“四句教”
附录 文成王阳明先生守仁
导语
王阳明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军事家,被后世成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圣人,他被曾国藩、梁启超、稻和盛夫等奉为精神导师。
六位近百年来备受尊敬的国学大师解读阳明心学,其中部分还曾作为讲义。本书取其精华部分整理成册,更是大师讲阳明心学精华中的精华。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进阶者都可从中获益良多。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智慧博大精深,全部阅读太费时间精力,不如看国学大师解读的精华,吸取多家之言,更快掌握心学精髓,是一本难得的心灵成长之书!
精彩页
“哲学”一名词,已为一般人所通用,其实不甚精当。“哲”训作“知”,然则“哲学”是求知的学问,未免太浅狭了。不过,习惯相承,也难一时改换,并且也很难得一比此更精当的。南北朝号“哲学”为“玄学”,但当时“玄”“儒”“史”“文”四者并称,“玄学”别“儒”而独立,也未可用以代“哲学”。至宋人所谓“道学”和“理学”是当时专门名辞,也不十分适用。今姑且用“哲学”二字罢。
讨论哲学的,在国学中以子部为最多,经部中虽有极少部分与哲学有关,但大部分是为别种目的而作的。以《易》而论,看起来像是讨论哲学的书,其实是古代社会学,只《易·系辞》中谈些哲理罢了。《论语》,后人称之为“经”,在当时也只算是子书。此书半是“伦理道德学”,半是论哲理的。“九流”的成立,也不过为适应当时需求,其中若“纵横家”是政客的技术,“阴阳家”是荒谬的迷信,“农家”是种植的技艺,“杂家”是杂乱的主张,都和哲学无关。和哲学最有关系的,要算儒、道二家,其他要算法家、墨家、名家了。“道家”出于史官,和《易》相同。老、庄二子的主张都和哲学有牵涉的。管子也是道家,也有小部分是和哲学有关的。儒家除《论语》一书外,还有《孟子》《荀子》都曾谈论哲理。名家是治“正名定分之学”,就是现代的伦理学,可算是哲学的一部分。尹文子、公孙龙子和《庄子》所称述的惠子,都是治这种学问的。惠子和公孙龙子主用奇怪的论调,务使人为我所驳倒,就是希腊所谓“诡辩学派”。《荀子·正名》篇,研究名学也很精当。墨子本为宗教家,但《墨子·经上》《墨子·经下》二篇是极好的名学。法家本为应用的,而韩非子治法家之学自谓出于老子,他有《韩非子·解老》《韩非子·喻老》二篇,太史公也把他和老、庄合传,其中也有一部分有关哲理的。儒家、道家和法家的不同就在出发点上:儒、道二家是以哲理为基本而推衍到政治和道德的,法家是旁及哲理罢了。如宋牼(即宋钘),《汉书·艺文志》把他归在小说家,其实他却有哲理的见解。庄子推宋牼为一家,《荀子·解蔽》篇驳宋牼的话很多,想宋牼的主张在当时很流行,他是主张非兵的。宋牼所以算作小说家,因为他和别家不同:别家是用高深的学理和门人研究;他是逢人便说,陈义很浅的。
先秦诸子
周秦诸子,道、儒两家所见独到。这两家本是同源,后来才分离的。《史记》载孔子受业于徵藏史,已可见孔子学说的渊源。老子道德的根本主张是“上德不德”,就是无道德可见,才可谓之为真道德。孔子的道德主张也和这种差不多,就是孟子所谓“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也和老子主张一样的。道、儒两家的政治主张略有异同:道家范围大,对于一切破除净尽;儒家范围狭小,对于现行制度尚是虚与委蛇。也可以说是“其殊在量,非在质也”。老子为久远计,并且他没有一些名利观念,所以敢放胆说出;孔子急急想要做官,竟是“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如何敢放胆说话呢?!
儒家之学,在《韩非子·显学》篇说是“儒分为八”,有所谓“颜氏之儒”。颜回是孔子极得意的门生,曾承孔子许多赞美,当然有特别造就。但孟子和荀子是儒家,记载颜子的话很少,并且很浅薄。《庄子》载孔子和颜回的谈论却很多。可见颜氏的学问,儒家没曾传,反传于道家了。《庄子》有极赞孔子处,也有极诽谤孔子处;对于颜回,只有赞无议,可见庄子对于颜回是极佩服的。庄子所以连孔子也要加以抨击,也因战国时学者托于孔子的很多,不如把孔子也驳斥,免得他们借孔子做护符。照这样看来,道家传于孔子为儒家;孔子传颜回,再传至庄子,又入道家了。至韩退之以庄子为子夏门人,因此说庄子也是儒家。这是“率尔之论,未尝订入实录”。他因为庄子曾称田子方,遂谓子方是庄子的先生。那么,《庄子·让王》篇也曾举曾原、则阳、无鬼、庚桑诸子,也都列名在篇目,都可算作庄子的先生吗?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2: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