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多次强调要遵循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网络规律、网上斗争规律、网络传播规律、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和新闻传播规律等,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统领,立足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从“传统”到“网络”的历史性转型,紧扣本质与规律的内在关联,在整体解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转化,系统论证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网络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网络化生产的基本规律,深刻揭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应用法则。 作者简介 杨果,1985年10月生,重庆涪陵人,法学博士,中国史博士后。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媒体与中华文化传播研究,先后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等共计8项,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7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创新 第二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第一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知理路 第二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本质 第三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本质 第四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本质 第五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整体解读 第三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转化 第一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科学内涵 第二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实践转化 第四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社会中孕育、创生和发展 第二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网络技术状况的规律 第三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网络经济状况的规律 第四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网络政治状况的规律 第五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网络文化状况的规律 第五章 网络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施教主体与受教客体的双向对象化律 第二节 网络人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共轭律 第三节 网络人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整体优化律 第六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网络化生产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网络化生产与网络化传播的有机融合律 第二节 网络化生产与网络化引导的同时并举律 第三节 网络化生产与网络化接受的依中致和律 第七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应用法则 第一节 筑牢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教育屏障 第二节 促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 第三节 统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形式 第四节 用好意识形态网络舆情引导的负面清单 第五节 促进理论人与实践人的双向转化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订 序言 杨果是我在湖南大学马 克思主义学院带的第一个全 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博 士研究生,他的勤奋、努力 、踏实历历在目。依稀记得 ,2009年10月,硕士论文 开题前几天,我把杨果的硕 士论文选题从“书院立德树 人的教育传统及其现代价值 ”换成“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 书院德育文化传播”,自此 开启了杨果与网络的不解之 缘,开启了传统研究与网络 研究的并驾齐驱之路。从以 “小兵”身份参与教育部思政 司委托项目“基于书院文化 与时代精神的校园网络文化 品牌创建研究——传统文化 育人功能在现代网络文化环 境中实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到以“大兵”角色参与完 成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网 络新媒体环境下书院德育文 化传播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研 究”,再到以“主力军”身份 主笔完成湖南省社科基金重 大委托项目“当代大学生网 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的研究报告、参与完成教育 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 题攻关项目“加强和改进网 络内容建设研究”等的申报 书,始终与网络这个“热词” 不离不弃。也正是在与互联 网络的深度接触中,杨果养 成了属于自己的网络化思维 ,并于2016年以92分、91 分、89分的盲审成绩,顺利 完成了博士论文《网络思想 政治教育规律论》。 2016年至2018年在湖南 大学岳麓书院从事中国史博 士后研究期间,继续围绕新 媒体与中华文化传播、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教育网 络舆情开展了研究,并取得 了重要突破。以“传统思想 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 育的融合发展研究”为题, 成功申报了湖南省社科基金 青年项目;以“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网络化传播的结构性 矛盾研究”为题,成功申报 了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 ;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中 国教育网络舆情危机预警与 应对研究”,成功申报了博 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 2018年7月起在湖南师范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从 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期间, 继续围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规律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 律研究》一书是在他的博士 论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 律论》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 成的,也凝聚了作者这几年 的一些新思考。 之所以在出版时,将《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论》 调整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基本规律研究》,得益于人 民出版社洪琼编辑的中肯建 议。洪编辑指出,作者作为 一位年轻的研究者,能通过 自己的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 ,确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 律的客观存在,揭示网络思 想政治教育的三大基本规律 及其主要方面,提出网络思 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应用的 基本法则,已属不易,是否 已经形成了关于网络思想政 治教育基本规律的经典概括 和理论内容还有待实践的检 验和学界的评价,从学术严 谨的角度采用《网络思想政 治教育基本规律研究》更为 妥当。经此点拨,我们也深 感确实如此。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 本规律研究》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 方法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立 足本质与规律的内在关联, 紧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重点探讨了网络思想政治 教育基本规律的科学内涵、 主要内容和应用法则,这同 囿于规律而谈论规律有一定 区别,同基于表层现象而探 讨规律有显著不同,而且更 具科学性,具有一定的特色 和新意。紧扣‘‘网络育人”这 个大前提,在以下两个层面 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尝试建构了以“网络 人”为基准的网络思想政治 教育基本规律的概念系统。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准确把握 具体情况又需要有能够指导 如何开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的特定概念。马克思之所以 能揭开资本主义的全部奥秘 ,也正是在于其提出了“商 品”这个能历史地、逻辑地 再现资本主义客观存在的概 念,并基于此建立了分析资 本主义的概念系统。也就是 说,谈概念的规律性绕不开 它的时代性,互联网时代已 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也已 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构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概 念和概念系统恰逢其时。网 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规律 性问题,是认识和适应互联 网时代所必须直面的时代性 问题。名正才能言顺,不建 立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概 念和概念系统,就没法准确 划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与研究的边界和方向,也就 谈不上准确把握网络思想政 治教育的本质与规律。 基于此认识,《网络思 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研究》 一书借鉴彼得·德鲁克关于 工业时代的“工业人”、欧阳 康等关于信息时代的“信息 人”、克里斯塔基斯和富勒 关于网络时代的“网络人”的 解释框架,从人与网络互构 、人与社会互构的角度较为 系统地论证了互联网时代的 “网络人”,指出网络人是生 活于网络社会,处于一定网 络关系中,具有一定网络品 质(包括网络技能、网络观 念、网络思维等)的人。以 网络人为基准,又参见孙其 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