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坐忘”是庄子思想重要组成部分,被后世好道者、庄学阐释者推重。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借鉴老庄思想展开译经活动,“坐忘”便借此机会进入佛教视野,并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南北朝时期,“坐忘”被道教人士接受,改造为道教炼养方术,随着道教义理研究的深入,道教人士对于“坐忘”的理解也不断发生变化。又因“坐忘”是借孔子和颜回之口讲述的,所以儒者对“坐忘”也另眼相待,特别是理学家在构建自身学术理论时,常借用“坐忘”的思想内涵。“坐忘”受到儒释道三家广泛关注,承载着儒释道的独特思考,本书在探讨“坐忘”在中国思想史上发展演变的同时,也试图描绘更为立体的儒释道交流图景。 作者简介 朱韬,中国史博士,现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暨历史研究院讲师,贵州师范大学西方古典文明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间文献研究中心兼职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道家道教思想史研究,已在《宗教学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一章 庄子“坐忘”义辨析 第一节 “忘仁义”“忘礼乐”解 一、“坐忘”寓言文本辨正 二、“忘”之意蕴 三、“仁义”“礼乐”所指 第二节 “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解 一、“隳肢体、黜聪明”与“离形去知”的关系 二、“一受其成形”的痛苦 三、“聪明”与“知” 第三节 “同于大通”与“化则无常” 一、何谓“大通” 二、“同则无好,化则无常” 三、“坐忘”与“逍遥游” 第四节 何谓“坐忘” 一、解“坐” 二、“坐忘”与“心斋” 三、“坐忘”与“吾丧我” 第二章 魏晋玄学对“坐忘”修养境界义的发展 第一节 郭象“坐忘”思想研究 一、郭象对“坐忘”修养方法义的消解 二、“坐忘”与“内圣外王” 三、“坐忘自得” 四、“坐忘而后能应务” 小结 第二节 韩康伯“坐忘遗照”研究 一、“坐忘遗照”出处 二、韩康伯“坐忘”义辨析 三、韩康伯“遗照”义辨析 四、韩康伯“坐忘遗照”义辨析 余论 第三章 道教对“坐忘”修养方法义的发展 第一节 方术化的“坐忘” 一、“众术”中的“心斋坐忘” 二、“斋”中的“心斋坐忘” 三、“存思”与“坐忘” 第二节 “坐忘”与重玄思潮 一、重玄学溯源 二、成玄英对“坐忘”的理解 三、王玄览以“坐忘”“舍形入真” 第三节 性命双修视野下的“坐忘” 一、《天隐子》的内在矛盾 二、云本《坐忘论》将“坐忘”系统化 三、石刻本《坐忘论》:“坐忘”是“求道之阶” 四、钟吕金丹道体系下的“坐忘” 第四章 “坐忘”与儒释修养论 第一节 “坐忘”与“禅” 一、“禅”义溯源 二、“枯木死灰”与“灰身灭智” 三、“枯木龙吟” 第二节 “坐忘”与“静坐” 一、“二程”“静坐”说的渊源 二、“二程”对“静坐”“坐忘”的矛盾评价 三、“二程”对佛教修养论的批判 结论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