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法律风险为研究视角,主要探讨中国高铁国际工程承包及其产品(高铁车体、设备及其零部件)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及其应对之策。通过构建国际工程承包知识产权风险模型研究发现,中国高铁“走出去”知识产权风险因子结构体系主要由19个因子构成,分为知识产权权利、权利行使与执法、权利救济三个层次,对应基础性、高发性和救济性知识产权风险;ISM关键因子“申请授权-专利权-标准专利”构成“高铁技术体系”;“改进成果”“职务成果”构成“高铁特点特色”;“法院管辖”“替代机构”构成“权利保护特征”;以绿色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政策风险尤其值得关注。 拥有更多更高质量的高铁知识产权,是中国高铁“走出去”预防和控制知识产权风险的基础;加强高发性知识产权风险的监控和应对;通过识别高铁技术体系因子形成“走出去”核心竞争力,识别高铁特点特色因子打造“走出去”知识产权优势,识别权利保护特征因子提升“走出去”知识产权风险控制能力;把握目标市场国知识产权的政策方向,精准定位与处置中国高铁“走出去”知识产权风险。 作者简介 陈家宏,安徽人,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现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库、国家铁路局专家库专家,四川省技术和学术带头人,四川省人大立法专家,四川省环境资源法学会、省法学会破产法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四川省专利实施与产业化奖评审会委员会委员,省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省高院特聘调解员;主要研究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部级项目十余项;在《知识产权》《政法论丛》等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利制度企业内化理论与实证研究》《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发展研究》《中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发展报告》等10余部著作;2014年创办“为你创业知识产权网(www.wncyip.com)”。 目录 1 中国高铁国际工程承包知识产权风险研究概述 1.1 研究背景和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4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2 中国高铁国际工程承包知识产权风险基础研究 2.1 风险与法律风险理论 2.2 知识产权风险理论探讨 2.3 中国高铁国际工程承包知识产权风险及其类型 3 中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态势与风险分析 3.1 中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的界定 3.2 中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态势 3.3 中国高铁企业专利态势 3.4 中外高铁企业知识产权(专利)态势比较 3.5 中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态势风险因素 4 中国高铁国际工程承包知识产权风险分析 4.1 国际工程承包(过程)知识产权风险概述 4.2 招投标知识产权风险 4.3 勘察设计知识产权风险 4.4 工程建设知识产权风险 5 中国高铁产品国际贸易知识产权风险分析 5.1 高铁产品国际贸易知识产权风险概述 5.2 高铁产品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执法风险 5.3 CISG知识产权担保风险 5.4 中国高铁产品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专门风险 6 中国高铁国际工程承包知识产权争议解决风险分析 6.1 知识产权国际争议解决风险概述 6.2 知识产权国际争端WTO解决风险 6.3 知识产权国际纠纷非诉解决(ADR)风险 6.4 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诉讼解决风险 7 中国高铁国际工程承包知识产权风险模型分析 7.1 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方法及模型 7.2 中国高铁国际工程承包知识产权风险因子提炼 7.3 知识产权风险因子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 8 中国高铁国际工程承包知识产权风险研究结论与对策 8.1 中国高铁国际工程承包知识产权风险研究结论 8.2 中国高铁国际工程承包知识产权风险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1 初步检索检索式 附录2 100家中国高铁企业名录 附录3 专利总量检索式 附录4 文献检索式 附录5 标准检索式 附录6 科研机构专利检索式 附录7 制造企业专利检索式 附录8 建造企业专利检索式 附录9 营运企业专利检索式 附录10 国外高铁制造企业检索式 附录11 国外高铁建造企业检索式 附录12 结构模型调查专家问卷 附录13 结构模型打分专家统计表 附录14 国际公约、国内法律法规条款索引 后记 序言 中国高铁作为基础设施 建设和中国制造中的优势项 目,势必成为“一带一路”建 设的“开路先锋”。中国高铁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的预防与 应对逐步成为其“走出去”过 程中“走得稳”“走得远”的重 大问题,而且其集中体现为 中国高铁国际工程承包及其 产品(高铁车体、设备及其 零部件)国际贸易中的知识 产权风险与应对。 “中国高铁国际工程承包 知识产权风险与对策研究” ,是在风险管理、法律风险 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对 风险管理与法律风险理论的 进一步探讨,初步构建了知 识产权风险理论并界定了中 国高铁国际工程承包知识产 权风险及其内涵;运用知识 产权风险理论,主要采用情 形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 中国高铁企业知识产权态势 、国际工程承包过程(工程 招投标、勘察设计、工程施 工)、高铁产品国际贸易, 以及知识产权国际争议中的 知识产权风险展开了知识产 权风险因素分析;进而通过 专家问卷调查,借助费尔德 法、IMS法,识别并分析国 际工程承包知识产权风险因 子及其层次和相互作用关系 ,以此构建了国际工程承包 知识产权风险模型。 研究认为:知识产权风 险主要是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是指主体在技术创新、作 品创作、商标和商业秘密形 成等知识产权确权、使用与 保护过程中,因知识产权法 律及其变动、知识产权运营 管理,以及知识产权司法、 执法与行政管理等导致损失 、损害的可能性;知识产权 风险具有知识产权客体的技 术性、法律的变动性、保护 的国际性和发展的政策性等 特点。中国高铁国际工程承 包知识产权风险,是指中国 高铁企业在进行国际工程承 包实施及其高铁产品贸易过 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知 识产权尤其是专利确权、运 行、保护和管理相关的分歧 、争议(争端、纠纷),因 此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 响甚至承担责任、损失、损 害。中国高铁国际工程承包 知识产权风险是中国高铁企 业“走出去”风险的重要内容 ,研究、识别、预防和处置 (控制)好国际工程承包知 识产权风险有利于保障和促 进中国高铁企业“走出去”。 研究的主要结论:中国 高铁国际工程承包知识产权 风险因子结构体系主要由19 个因子构成,分为知识产权 权利、知识产权权利行使与 执法、知识产权权利救济三 个层次,分别属于基础性知 识产权风险、高发性知识产 权风险和救济性知识产权风 险,因子数为5、9、5; ISM关键因子群为“申请授 权-专利权-标准专利”构成“ 高铁技术体系”,“改进成果 ”“职务成果”构成“高铁特点 特色”,“法院管辖”“替代机 构”构成“权利保护特征”; 以绿色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 权政策风险尤其值得关注。 项目研究提出的针对性 对策:拥有更多更高质量的 高铁知识产权,是中国高铁 企业国际工程承包预防和控 制知识产权风险的基础;加 强高发性知识产权风险的监 控和应对,提升中国高铁国 际工程承包知识产权风险应 对能力;通过识别“高铁技 术体系”因子形成高铁国际 工程承包核心竞争力,识别 “高铁特点特色”因子打造国 际工程承包知识产权优势, 识别“权利保护特征”因子提 升国际工程承包知识产权风 险控制能力;把握目标市场 知识产权的政策方向,精准 定位与处置中国高铁国际工 程承包知识产权风险。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 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16XFX026) 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 究项目(项目编号:SS16 -B-12)的结项成果,现经 修改、补充成书,受作者水 平所限,其中定有诸多不足 ,敬请指正。 陈家宏 于交大东苑 2020年5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