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研究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为探究范围,旨在理解二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内涵、实践性知识的建构特征及其实践性知识建构的影响因素。研究设计遵循阐释主义研究范式,采用质化研究中的多例个案研究方法和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选择三位国际汉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手段收集数据,以叙事法、课堂话语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讨论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展现出的实践性知识及其建构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了二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路径理论模型,呈现日常教学环境下的实践性知识内涵并深度描述建构的动态过程和内部、外部以及宏观环境之间的复杂关联。 作者简介 张军民,博士,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第二语言教师发展和跨文化交际。主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省级科研课题5项。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曾获得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英语组一等奖、“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围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本书结构 第二章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综述 2.1 引言 2.2 教师认知研究 2.3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 2.4 教师学习研究 2.5 二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动态 2.6 本研究的理论视角 2.7 研究概念框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范式、工具、理据 3.1 引言 3.2 研究方法选择与理据 3.3 研究场地与研究对象 3.4 资料收集 3.5 数据分析 3.6 信度效度 3.7 研究伦理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孟老师:习与智长,化与心成 4.1 引言 4.2 孟老师学习与教学经历 4.3 本个案教学环境 4.4 孟老师的授课之道 4.5 语言魅力需“用”与“悟” 4.6 鼓励并理解学生 4.7 学习教学中认知自我 4.8 孟老师:学习中积累教学专长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老师:博学于文,好古敏求 5.1 引言 5.2 高老师学习与教学经历 5.3 本个案教学环境 5.4 高老师的授课之道 5.5 知识系统性与文化融入 5.6 关注并理解学生 5.7 理想自我带来动力 5.8 高老师:教研结合自成一体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苏老师:育人若水,润泽生命 6.1 引言 6.2 苏老师学习和教育经历 6.3 本个案教学环境 6.4 苏老师的授课之道 6.5 学用结合体验文化 6.6 倾听学生声音 6.7 知己而善于行 6.8 苏老师:在“参与”中成长 6.9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讨论 7.1 引言 7.2 基于个案数据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内涵总体分析 7.3 教师实践性知识特征分析 7.4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过程 7.5 影响教师实践性知识建构的因素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发现 8.2 研究贡献 8.3 研究启示 8.4 研究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8.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