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时,阿曼妮就打定主意要跟祖父一样──当个牧羊人。一千多年来,她的家族每一代都有一个牧羊人,就在他们栽种的橄榄园上方的山丘上牧羊。阿曼妮尤其着迷于祖父讲述的传说,那个秘密的放牧地点「乐土」──那里芳草鲜绿、羊群肥美,偶尔还会出现神秘的狼踪影。
但如今,以色列的屯垦者却将马路开进了他们世代居住的土地。随着威胁步步进逼,阿曼妮的哥哥和伯伯主张以牙还牙,爸爸则主张非暴力路线,而阿曼妮则决定一边牧羊,一边上学。
随着紧张情势不断升温,阿曼妮却意外邂逅了一位以色列男孩。这位男孩不同于阿曼妮之前碰到的以色列屯民,他显得温和而有同情心。但以色列的屯垦行动不断进逼,不久,阿曼妮家族的房舍就被毁了,橄榄树遭砍,阿曼妮的羊还被下毒,甚至心爱的牧羊犬也被射杀,而伯伯与父亲则先后入狱,回加拿大奔丧的母亲却在入境时一再被刁难,回不了家……
阿曼妮面对逆境,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当初上学是否真能帮助她度过难关?她和以色列男孩究竟是敌是友?
安·罗瑞·卡特编写的《牧羊人的孙女》这个动人的故事不只描绘了世界上最动乱的区域,也让我们深思和平的可贵!
巴勒斯坦女孩阿曼妮从六岁起打定主意要成为祖父那样的牧羊人……一千多年来,她的家族每代都会出一位牧羊人。每天与祖父一起上山牧羊,每天听祖父讲古老故事,直到以色列的屯垦者将马路修进阿曼妮世代居住的土地。威胁步步进逼,哥哥和伯伯主张以牙还牙,爸爸主张非暴力路线,只有阿曼妮一人选择一边牧羊,一边上学学英文。
一次,阿曼妮在牧羊时险遭枪击,而将她从枪口救下的,竟是一位有着蓬乱棕发的以色列男孩。随着以色列屯垦行动的不断进逼,不久,家族的房舍被毁,橄榄园遭砍伐,阿曼妮放牧的的羊被毒死,心爱的牧羊犬亦遭射杀,而伯父与父亲则先后被拘,回加拿大奔丧的母亲在入境时一再被刁难,回家无门……面对逆境,阿曼妮陷入纠结:当初上学究竟是对是错?通过学习英文来帮助两个民族实现沟通的愿望能否实现?救命人——以色列男孩究竟是敌是友?
《牧羊人的孙女》为加拿大著名作家安·罗瑞·卡特的感人力作。作者曾在中东地区生活,并曾深入巴勒斯坦家庭实地观察。在《牧羊人的孙女》中,作者借由一个巴勒斯坦小牧羊女的成长过程,真实再现了牧羊女阿曼妮视角中的巴以矛盾,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位普通巴勒斯坦少女的情感历程,并由此省思沟通的渴望以及和平之贵,关怀之切,尊重之美。
阿曼妮第一天跟着祖父去牧羊就差点儿成为她最后一次牧羊。
妈妈说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去牧羊实在太危险了。但是,阿曼妮下定决心要成为祖父希道那样的牧羊人。那天早晨,真主一定听到了她的心声,祖父带着阿曼妮上山牧羊了。
一千多年以来,阿曼妮的家族每一代都有一位牧羊人。除了这位牧羊人,家族的其他成员都在狭小的山间低地里耕作。山坡边缘的梯田上种植着耐寒的橄榄树,干旱的谷底平地开辟出菜地和葡萄园,这些都需要从高地引水来灌溉。
吃过早饭,祖父赶着羊群穿过山脚下的橄榄树林向山顶走去。路过绿洲的时候,他停下来,打开灌溉管道上的水龙头,放水灌满长长的水槽饮羊,接着又放了一碗水给牧羊犬,最后接了一杯水给自己和阿曼妮。开始喝水前要先洗手,他洗了洗右手,又洗了洗左手,称颂道:“以至诚至仁的真主的名义。”
喝过水之后,他们赶着羊群上山了。
阿曼妮气喘吁吁地跟在祖父后面,终于沿着之字形山路走到了山顶。她喘着气回头望去,刚才经过的水槽,看起来只有爸爸的新手机那么大。从山顶上看,葡萄园里绿色的树叶好像流水一样涌动。
在峡谷对面的斜坡上,葡萄园的上方,有一个白色的小盒子。那是我的家吗?阿曼妮问自己。可是那个进进出出的又是什么呢?好像在抖什么东西。
原来是妈妈在清理毛毯。
阿曼妮的头有点儿晕。站在这么高的山上看,妈妈小得像一只蚂蚁。
阿曼妮不敢再看了。她回过头,在广阔的蓝天下走了几步。这是她第一次上“老爷爷山”,这里有很多石头,石头周围生长着耐盐的灌木丛和倒伏的蓟,一百多只羊急匆匆地越过阿曼妮去吃草。
“牧羊人的职责就是保护他的羊群。”祖父说。他洪亮的声音盖过了饥饿的羊群吃草的嗡嗡声。
祖父用手支着牧羊杖,慈爱地看着她。七十年来的风吹日晒,让祖父古铜色的皮肤像皮革一样坚韧。他站在那儿,让阿曼妮想起了橄榄树。
阿曼妮点点头。
祖父继续说:“绵羊很笨,牧羊人必须盯着它们去哪里,尤其是东南方向的那个角落。”那个角落的一边是悬崖峭壁,一不小心踩空的话,无论是羊还是小女孩都会掉在下面的岩石上,摔得粉身碎骨。角落的另一边是下山回家的小路。
“等会儿我们回到山顶,你的工作就是帮我盯着那儿,能做到吗?”祖父问。
“能!”阿曼妮答道。这么简单?小婴儿都会。不过,她想起了伯母和六个堂姐经常提到的那件让人害怕的事情。
“我要盯着看……狼来了吗?”
祖父大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像把扇子,眼睛都快眯得看不见了。“山上已经没有狼了。在你爸爸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村民就把它们都杀光啦。再说,从一九六七年开始,就有专门的人负责驱逐狼群。”
祖父用一种带着深意的眼神看着她:“他们找得到的,都被赶走了。”
那么,到底是有狼,还是没有呢?阿曼妮没有说话。
祖父继续说:“这些都是传说啦。事情过去之后,才会有传说。我让你盯着那些倔羊,尤其是那只大山羊,它叫‘坏蛋’,下午它口渴了总想跑到山下的绿洲去喝水。羊群得在牧羊人说回去的时候才能一起下山。”
远远地,传来村中清真寺祈祷的钟声,祖父指着峡谷说:“看,我们的田地多像祈祷用的毯子啊,是做礼拜的时候了。”
他面朝东南方向跪下:“平静一下心情向崇敬的真主祈祷吧!像扫除厨房的灰尘一样扫除胸中的怒气吧。”
有什么值得生气的?羊群在他们周围,头一点一点地啃着青草。空气中弥漫着牛膝草的芬芳。阿曼妮开始默默地祈祷。
整个上午,他们都在坡度和缓的北面牧羊,羊群沿着山坡悠闲地吃草。阿曼妮远远地看见游牧民族贝都因人的一个营地。他们在阳光下晾晒颜色鲜艳的衣服,白色的山羊在小树下面吃草。
他们回到山顶的时候,阿曼妮想起祖父交给她的工作。整个下午她都盯着下山的那个角落,好在没有一只羊惹麻烦,这都多亏了牧羊犬萨姆,它像将军一样,限制着羊群的活动范围。
一切平安无事。终于到了要回家的时候,阿曼妮和祖父肩并肩坐在石头上,听母羊呼唤小羊的声音。祖父看着羊群,突然站起来,说:“那只一岁多的怀孕的母羊不见了。”
阿曼妮跳起来,说:“那怎么办?我们不能回家了吗?”“哪怕有一只羊不见了,牧羊人也要把它找回来。有羊从那个角落下山吗?”“没有,”阿曼妮摇摇头说,“我一直盯着呢。”祖父不停地张望,他说:“那只羊可能躲在什么地方生产去了。”阿曼妮爬到石头上面,用手挡住明亮的阳光,也在努力张望,她身边有一百多只羊,她只能看到一片白茫茫的羊背。
那只羊是不是已经掉到悬崖下面了?阿曼妮内心涌起一阵罪恶感。她的确一直盯着下山的路,可是,有一次,也许有那么几分钟,她在看着萨姆。这只牧羊犬活像一个长了脚的栅栏,跑来跑去的太好玩了。
阿曼妮仔细分辨羊群里的咩咩声,从白色羊背的后面,靠近东南角的地方,她听到奇怪的叫声,声音似乎很痛苦。“在那里!爷爷!”阿曼妮用手指向那个方向,大声喊着。希道跑得比阿曼妮还快,缠头巾飘在了脑后。那只母羊用前蹄刨出了一个浅浅的窝,正斜躺在悬崖的正前方。
看到他们跑过来,母羊弓着背,挣扎着站了起来,它的尾巴下面垂着一个红气球似的泡泡,里面全是液体,它支撑不住,很快又躺下来,躺的时候泡泡破了,地面湿了一大片。
祖父蹲下来,轻声和母羊说话:“轻松点儿,你是个好姑娘,你就要生小宝宝了,我们来帮你。”
阿曼妮跪在母羊的另一边,心里暖洋洋的,因为祖父刚才说的是“我们”。
母羊的脖子伸得长长的,它用力的时候眼睛鼓得很大。一个毛茸茸的湿鼻子出现在产道中间。阿曼妮以前在羊圈里看过母羊生小羊,但这一次是在山上,是在空旷的野外。
“真主保佑,头可不要先出来,”祖父说,“得先看到小家伙儿的蹄尖才行。”
祖父把他的手按在那个湿湿的小鼻子上,慢慢地把它推了回去。“你真是个好母亲,乖,我会轻轻的,非常非常小心。”阿曼妮努力记住祖父说的每一句话。祖父接着说:“现在,我在找小羊的前蹄,找到一只了,再找另外一只,好了,它们都出来了,看!”祖父长着老趼的手上躺着两个小小的蹄尖。
阿曼妮想要帮忙,祖父说:“你抓着这个,我说拉的时候,你就轻轻往外拉。”
母羊开始用力,阿曼妮轻轻往外拉,一只湿亮的黑色蹄子连着一条细细的腿被推出来了,刚才那个毛茸茸的鼻子也冒出
来了,接着能看到平贴在头顶上的耳朵。阿曼妮赶快躲在一边,说:“出来了,小羊出来了!”长长的脖子和肩膀也露出来了,母羊又一次用力,伴随着大量液体,整只小羊滑了出来。细细的脐带已经断了,小羊的下半身还裹在黄色的胎衣里。小羊一动不动。阿曼妮等着母羊过来舔小羊,这样小羊才能活命。但是母羊却挪开了身体,摇摇晃晃地站起来了。“怎么回事?”阿曼妮急得喊起来,“为什么它不去舔它的孩子?”
“这是它第一次当妈妈,它吓坏了。”祖父说,他用手指清理小羊口鼻中的黏液,“如果羊妈妈不来舔小羊,牧羊人就要清理这些黏液,保证小羊能够正常呼吸。”
小羊发出呛咳声,这说明它开始呼吸了。它的腿胡乱蹬着,想甩掉裹着它的胎衣。这时候,如释重负的母羊跳到了一边,离得远远的。
“不,你快回来!”祖父喊道,急忙站起来。
阿曼妮待在这个湿漉漉的小家伙儿旁边,它正努力地站起来。阿曼妮托着它的肚子,又推又拉的,小家伙儿终于站起来了,它眨着眼睛,浑身发抖,一副茫然无知的样子。
离他们几步远的地方就是陡峭的悬崖,阿曼妮很庆幸,刚出生的小羊还很虚弱,不会到处乱跑。“欢迎来到这个世界。”她抱着小羊的脖子说。阿曼妮放开小羊,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小羊一步一晃地朝着悬崖走去,她赶快过去,挡在小羊和悬崖之间,丝毫没注意
她的脚跟几乎踩到悬崖边松动的沙石了。“啊,别往这边走,去找你的妈妈!”她说着。“你也别动了,小牧羊人!”祖父喊着,他已经把母羊抓回来了,祖父紧张地盯着阿曼妮。“阿曼妮,向我这边走一步,很好,再走一步,把它带到这儿来,它需要喝奶,羊妈妈还要教小羊认识妈妈的声音。”
阿曼妮按照祖父说的拉着小羊往回走,直到她平安地站在祖父身边,祖父才深深地舒了一口气,阿曼妮一点儿都不知道祖父刚才有多担心她。
祖父推着小羊去找母羊肚子下面的乳房,那里充满了奶水。祖父用手搓掉了一个乳头上的蜡层,小羊一含到乳头,立刻大口大口地吸吮起来。
祖父抬头,用目光巡视羊群。阿曼妮也照着做。
那只“坏蛋”大公羊正往山下走。祖父生气地骂着:“那个‘坏蛋’再不老实就把它烤了吃。它以为趁着我在忙就能偷偷溜下山喝水吗?”
“我去把它追回来!”阿曼妮说。“不行,你还不能去追公羊,让萨姆去撵它。”祖父的声音很坚决,“你得长大一些,拿得动牧羊杖才行。”他们说话的时候,母羊又想逃跑了,祖父压着它让它继续给小羊哺乳。“坏蛋”趁着没人管它,撒开腿就往下山的路跑去。牧羊
犬萨姆正在追赶另外一只逃跑的母羊。祖父低着头什么都没看见,阿曼妮没有多想,抓起祖父放在地上的牧羊杖就追了过去。
在小路的尽头,大公羊放慢了脚步。它的身体有阿曼妮的三倍大,头上顶着两只硕大弯曲的羊角,黑漆漆的眼睛不怀好意地瞪着阿曼妮。
“嗨!你不能走!”阿曼妮喊道,她拖着牧羊杖向前迈了一步。祖父的牧羊杖实在太重了,她举不起来。
大公羊往旁边跨了一步,低下头,往前一挑,把阿曼妮挑飞在空中。
P3-10
文笔流畅,口吻坦率,让人不忍释卷……故事深刻而动人。
——美国《柯克斯书评》
这个故事的叙事风格虽然简约,但却从容地描绘出主角阿曼妮在身心方面的成长、对自己性别的自觉、志愿的影响力,还有对自己才华的肯定。
——《加拿大文学》
作者敏锐地描绘了不同的观点与议题,使这个看似平实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看完故事仍沉吟不已,是这本书的美妙之处。
——美国《学校图书馆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