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生总会有答案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金惟纯//金质灵//金默蓝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人生常常陷入困顿,充满迷茫,苦于寻找答案。
然而许多事,不是想明白了才做,而是做了才明白。
本书是金惟纯先生与两个女儿的真实家书呈现。
六十封往来书信,是女儿与父亲的情感联结,也是父亲对女儿成长的激励与支持。
曾经支离的家庭对孩子造成伤害,两代人成长背景下形成的迥异观点无法融合,但当家人愿意共同修习交流,这些不愉快的经历终化作人生的养料和可以引发大笑的回忆。
通过文字,金先生与女儿坦诚沟通,跨越成长鸿沟,治愈家庭的伤,弥补过往的遗憾。借助书信,金先生也向女儿们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关于婚姻家庭、金钱事业、内心探索、生命状态等给出诚恳建议。
这些爱意温暖、人生智慧对年轻人和养育孩子的父母都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每一次读完都会深深治愈。
作者简介
金惟纯,台湾具有影响力的商业财经杂志《商业周刊》创始人,被李敖誉为“台湾新闻界大才子”。
28岁时出任台湾《中国时报》主笔。30岁,他放下高位厚禄,负笈美国研读企业管理。35岁回国,创办《商业周刊》,历经7年经营危机,把公司从亏损1亿多台币扭亏为盈,创下商业杂志发行量超过八卦杂志这一全球媒体发行记录。现在商周集团属华人首富李嘉诚旗下的TOM集团一员,堪称两岸三地华人圈传媒巨子。
2009年6月,卸任商周集团执行长一职,现为商周集团荣誉发行人,以及《商业周刊》“创办人聊天室”专栏作家,并持续投身生命教育工作的推动。
目录

序一(金惟纯)
序二(金质灵
序三(金默蓝)
上篇:爱的流淌
第1封信|你因爱而生
第2封信|为人父母的课题
第3封信|作为家长的样子
第4封信|尊重孩子的感受
第5封信|健康的性与爱
第6封信|在亲密关系中共修
第7封信|无关输赢
第8封信|温柔的告别
第9封信|“修”成正果
中篇:尊重选择
第10封信|不厉害也无妨
第11封信|卸下枷锁
第12封信|自信与谦虚
第13封信|与人相伴
第14封信|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第15封信|“非主流”的轨道
第16封信|心中的“圣城”
第17封信|不要抵触商业
第18封信|寻找事业伙伴
第19封信|义无反顾就是正确的选择
下篇:活好自己
第20封信|走出童年的恐惧
第21封信|找到自己的剧本
第22封信|向内探索
第23封信|当人生“卡住”
第24封信|时间的用意
第25封信|把事“做进去”
第26封信|人比钱“大”
第27封信|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第28封信|修习“欢喜心”
第29封信|满足需求的喜悦
第30封信|意义是“活”出来的
后记(金惟纯)
序言
2022年初,我因工作的
缘故长住北京,和在中国台
湾的大女儿质灵以及远在美
国的二女儿默蓝相隔三地。
在我的提议下,父女三人相
约书信交流。接下来的一年
,两个女儿共写了三十几封
信,我也一一回复,累积了
十几万字。这就是本书的由
来。
质灵出生于1987年,默
蓝出生于1997年,两人相
差10岁成长经历不同,关注
的问题也不一样。她们在信
中的分享和提问,包括当前
人生面临的处境和困惑、父
女关系一路走来的转变与回
忆、各自成长中留下的各种
人生印记等,而我也在回信
中交代了自己从小到大所见
、所思、所感、所为。换句
话说,是父女共同回顾了跨
越七十年的时代变迁,也对
未来即将面临的诸多议题,
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方
案。
在书信交流过程中,我
对两个女儿有了更深入的了
解,有机会更完整地表达,
甚至化解了过去留下的各种
心结,整合了两代人各个层
面的诸多分歧,这都是其他
交流方式做不到的。我个人
在其中,收获巨大。
我很感谢两个女儿愿意“
配合”爸爸做这件事,在今
天的时代,这是很不容易的
。而我们有机会做这件事,
也是因为我在十余年前投入
人生学习的旅程,学习倾听
、学习尊重、学习自我剖析
、学习呈现脆弱、学习完整
表达,并与两个女儿一起练
习的结果。
把父女书信公之于众,
出版本书,也有一点提倡恢
复“家书”传统的意图。“家
书”曾是中国人传承家风的
重要形式,留下了许多经典
文本。在当今社会,父母子
女相隔两地者更甚从前,即
便同处一室,往往也只剩下
短信、视频的问候寒暄,亲
子关系淡漠疏离,更别说什
么家风传承了。而我们父女
三人,通过书信的形式交流
,则似乎有点“共创家风”的
味道。如果有人因为读了本
书,开始写起家信来,那就
是我们最期待发生的事。
年轻的读者,可以参考
女儿跟我写信的方式,试着
跟自己的父母写信;年长的
读者,可以参考我跟女儿表
达的方式,试着给自己的子
女写信。我们父女都从书信
往来中受益颇多,觉得这是
件值得花时间做的事,也懊
恼为什么没有早些开始做。
身为人父,我个人绝非
典范。在两个女儿的成长过
程中,我曾漫不经心、自以
为是、年少轻狂,以至于给
她们造成了诸多创伤,也留
下了不少遗憾。但我很庆幸
虽然为时甚晚,仍有机会稍
事弥补。在本书即将出版的
此刻,当我想起两个女儿,
心中只有感恩:感谢你们,
让我今生有机会体验做父亲
的感受学习做父亲的功课。
感谢好友樊登的鼓励,
感谢国文传媒鲁良洪董事长
和光尘文化慕云五兄的支持
,感谢参与本书制作的所有
编辑。没有你们,就不会有
这本书。感谢所有读这本书
的朋友们,没有你们,这本
书就没有价值。
导语
送给青年人的人生哲学。人生难免有“卡住”的感觉,面对专业选择、事业方向、人生追求等,常常感觉进退两难,不知何去何从,苦于寻找答案。金先生结合自己丰富的职业历程和经验总结,给出诚恳建议。
送给家庭的幸福之书。金先生经历三段婚姻,曾经一次次支离的家庭,在不断地全家共修中趋于圆满。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两代人如何携手治愈家庭的创伤,从内心分崩离析到相互抚慰,满怀爱意温暖,疗愈内心。
送给为人父母者的养育心得。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也是重新学习的人生旅程。这份难得的缘分,不要轻易错过,更应充满感激。面对两代人的观点分歧,看到他们如何面对观点分歧,求同存异。
后记
读完我和两位女儿六十
几封来往书信,有人会拿来
与自己的父母对比,有人会
拿来和自己的孩子对比;有
人会对某些段落心有戚戚焉
,有人会对某些陈述不以为
然。这些都是必然的,但不
是这本书的重点。
本书想展现的,不是内
容,而是态度;想探索的,
不是答案,而是可能性:亲
子之间真实敞开、彼此好奇
的可能性;亲子之间去角色
化,成为共修伙伴的可能性

我和两个女儿的关系,
原来不是这样的,至今也不
完全是这样的。但我们都有
意识地这么做,走在这么做
的过程中。
身为人父,我在这个过
程中,尝到了和女儿互相滋
养的幸福与满足感,放下了
许多未经检查、没有必要的
认知和担心,也明显感受到
父女相处越来越自在。更不
可思议的,是和女儿共修的
过程中,我自己有显著的成
长,甚至疗愈了若干童年创
伤。
我知道这是难得的,因
为在快速变迁的当今之世,
亲子两代犹如活在两个世界
。除非彼此都有肚量,愿意
放下角色束缚,设身处地、
感同身受,否则不可能有共
同语言,遑论沟通无碍。为
此,我对两个女儿充满感激
之情。
而亲子关系,恰恰有自
动传承的特性。孩子自幼目
睹父母和上一代的关系,必
然有样学样。因此,与父母
关系不好的人,与子女关系
也很难好。如此代代相传,
可谓兹事体大。我和女儿的
关系好了,她们和自己孩子
的关系也会好。这好处,将
绵延子子孙孙,足以让人含
笑而去。
此外,多数人在幼年时
期都会形成自己的人生剧本
,其中的灵感与素材,多半
来自与父母的对待和解读。
这剧本最后进入潜意识,在
当事人无知觉的状态下,造
成日后人生诸多限制和障碍
。而亲子深度沟通,当然是
破除人生剧本魔咒的有效途
径。
基于以上三个理由,非
常期待看完本书的朋友们,
无论是为人父母或为人子女
者,都能以各自的方式,突
破原有沟通模式的限制,探
索各种不同的可能性。请相
信我,只要愿意这么做,一
定会有不可思议的收获!
“原来,亲子之间可以这
样讲话!原来亲子之间可以
这样相处!”那时你也会笑
着这么说。祝福你!
精彩页
亲爱的爸爸:
不知道您是否记得,大概是我二十岁出头时,您从台湾《商业周刊》退休了,开始了全新且全方位的探索。您当时探索的主题是去了解“教育”,所以拜访了许多有趣的老师和名家,也参与了许多身心成长课程一探究竟。记得从那时起,您每次有了新的发现之后,通常我就有机缘接着去体验。爸爸是想请我去体验后给予反馈,最后我们都在整个过程中受益无穷,我想是因为我们都理解到,我们自身确实都需要学习各种方法来照顾自己,让自己活得更好。也是那时候开始,我们除了是父女外,也成了一同共修和成长的朋友。
要感恩爸爸当时给出的一系列邀请,让我有机会第一次认识了伯特·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这是我最受益的一个学习课程。
这些年来,我通过理解家庭序位的重要性,迎来了巨大却温柔的蜕变。会说温柔,是因为理解其中的智慧后,需要慢慢地体悟和实践,其实要花上不少的时间练习、再练习,进而内化在生命里,大部分时候并不一定会在当下发生什么戏剧化的位移,但是多年后回头看,改变却是巨大的。原来许多生命中当下觉得难以度过的坎,就这样默默消融了。
今天特别想要跟爸爸提起,在家庭系统学习的道路上,一个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感悟。
就在一年前,我在家庭系统的课程中,提出了一个想要探索的议题,记得是跟工作与金钱有关。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代表者,我看见了您和我妈妈站在我的面前,各自有着各自的伴侣,带着爱的眼神望着我。我知道您和妈妈都非常爱我,用你们各自的风格与力量爱着我。但是,你们之间在我有记忆以来,就是没有关联的,唯一的关联只有我,因为你们是给我生命的父母。对我来说,这个陈述再理所当然、再自然不过。
但是就在过程即将结束之际,带领的老师做了一个暂停,居然做了一个令我震惊的突破性调整。老师将您的手从现任伴侣(阿姨)的肩头上轻轻拿下,放在了我妈妈的肩头,也将妈妈肩头上现任伴侣(Jimmy爸爸)的手先暂时拿下,并让妈妈的手轻轻搭在爸爸的腰上。
这个动作的调整,所代表的意义是,在这个时空当下,站在我面前的你们,代表的是一个共同体。看到这个意象的我,瞬间转入了一个巨大的感受之流,难掩突如其来的情绪,我就这样弯下腰掩面掉下了好多从心底深处来的眼泪,内心有一个好清晰的声音:“原来,我不是因恨而生,我是因为爱而来到这个世界,我是因爱而生的孩子。”
我才惊讶地发现,从小不曾见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或有和谐的关系,对我的影响不是仅有表面的困扰,而其实影响如此之深。原来我的潜意识里甚至藏着自己其实不应该被生下来的念头,我的出生让两个爱我但不喜欢彼此的人如此痛苦和困扰,我不值得拥有一切美好和祝福。
而看到父母和谐相依的意象,我却又是如此熟悉,像是我本来就知道,只是忘记了。这个画面让我的记忆再次被唤醒,想起了一个真相:我是因爱而生,“我是个麻烦和不值得存在的生命”这个念头是谎言。
还记得课程结束后,我马上打电话给爸爸,述说我惊人的发现和体验,您还在电话的另一端,慷慨地分享了关于我出生前,您和母亲相识相爱的过程,那些都是我不曾听过的故事,虽然维持不长但是绝对轰轰烈烈,如电影情节一般。我问爸爸为何之前不曾跟我说过这些故事,您说因为之后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2: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