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及其所在团队注重把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教书育人实践,在构建“三维十径”立体思想政治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化方法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辛探索和初创性尝试,取得了突出的育人成效。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认识的升华,周小李教授探索建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生成与提升的运行规律流程模型”,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一个系统,其生成与提升过程应是一个完整的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在此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和主体学生,随时都在接受、提炼海量的信息,用于调整、提高系统运行的效果。本书即是周小李教授及其团队研究成果的具体呈现,其旨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理念上实现从文本化、工具化向人本化的转变,从本质上实现规范性向发展性的转变,从功能作用上实现被动应付向积极作为的转变,从方式方法上实现从平面单一向立体多样的转变,从教育形态上实现从单向散状灌输向集约平等对话的转变,从而显著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简介 周小李,女,汉族,湖南株洲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怀化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先后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负责人、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和思政工作中青年骨干教师项目负责人,湖南省首届十大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结项为优秀)、教育部项目4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 目录 序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相关问题概述 一、含义考究 二、理论依据 三、主要特点 四、价值效用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生成与提升的内在机理 一、需求动力:亲和力生成与提升的基点 二、供给要素:亲和力生成与提升的重点 三、运行机理:亲和力生成与提升的轨迹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现实境遇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收集情况 二、主要机遇 三、主要困境 四、困境成因 第四章 优化亲和力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格局 一、因势而新:明确教育目标的新定位 二、因时而进:优化课程设置 三、因事而化:优化教材内容 第五章 打造充满亲和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一、增强人格魅力 二、增创话语魅力 三、增进实践魅力 第六章 提升客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一、深化客体的思想认知 二、涵养客体的德性情操 三、增强客体的学识素养 第七章 遴选更具亲和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介体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适用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利用 第八章 营造亲和力丰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体 一、温润心灵的校园环境 二、成风化人的社会环境 三、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四、共建家校融合的育人环境 第九章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评价机制 一、评价的作用机理 二、评价的基本原则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情况调查(学生版) 附录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情况调查(教师版)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