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诗物候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曾莹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作者选取了“物候”这个独特的角度,从浩如烟海的唐诗中精选了与四季有关的诗歌,从季节变迁窥见唐人的日常生活之美。本书别出心裁,以“夏、秋、冬、春”为顺序,引领读者感知唐代的节气时令对诗人创作的微妙影响,使古典诗歌中的世界得以和当今真实的世界构成相互辉映、贯通古今的关系。
本书文字典雅清丽,叙述平畅纡徐,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力。读者在品味这些“物候”诗歌时,仿佛与千年前的诗人一道,运用敏锐的诗之触角,领略大自然的四时变迁之美。
作者简介
曾莹,广东清远人,中山大学文学博士,云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诗歌、戏曲、元明清文学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文人雅集与诗歌风尚研究初探——从玉山雅集看元末诗风的衍变》(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畏垒吟卷》(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等多部,点校(民国)杨增新《补过斋文牍初编》(中华书局2019年版)。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元代声诗研究”,以“优秀”鉴定结项。另为云南省社科重大项目“云南文学史”子课题负责人。
目录
夏日篇
第一章 发现 阶底蔷薇入夏开
第二章 流连 一树蝉声片影斜
第三章 仰望 夏夜新晴星校少
第四章 荡涤 露洒长松六月凉
秋日篇
第一章 倾听 二十五声秋点长
第二章 斑斓 金井梧桐秋叶黄
第三章 澄澈 一片澄明见底空
第四章 节序 几许欢情与离恨
冬日篇
第一章 澄寂 花发梅溪雪未消
第二章 清冽 砌下梨花一堆雪
第三章 暖煦 踏雪沽来酒倍香
第四章 更替 铜龙看却送春来
春日篇
第一章 唤起 半欲天明半未明
第二章 明亮 山光物态弄春辉
第三章 怅惘 寂寞空庭春欲晚
第四章 沉醉 落月摇情满江树
序言
董上德
曾莹君的新著《唐诗物
候》脱稿,发给我看,我看
后回复一条微信:“大著起
于夏日,迄于春日,四季分
明,物候纷纷然迎面而来;
精心选例,文笔流利优雅,
全书均为美文。可喜可贺!
期待早日出版。”这不是恭
维的话,确实是我的读后观
感。曾莹君平时有诗词新作
,或刚写就的论文,每每也
发给我看,是长是短,我会
直言不讳,用不着客套。没
想到,她收到我的微信后复
了一条:“可以斗胆请老师
给学生写个序吗?”说实话
,于唐诗,于物候,我是门
外汉,应允与否,我并非没
有犹豫,怕写不好,有负雅
托,可转念一想,何不趁着
这个机会,再细读一番,学
习学习,算是我给曾莹君交
出的“作业”呢?学无先后,
能者为师,一咬牙,回复了
一个字:“好!”
读《唐诗物候》,使我
回想起一件陈年往事。我读
高中的时候,曾买到一部当
时刚出版的《物候学》,是
这部书让我记住了一个光辉
的名字:竺可桢。竺可桢先
生是我国现代物候学的创始
人和奠基者。当时我处于渴
望知识的年岁,读到《物候
学》,感到很新鲜,很有趣
。其实,也没有全看懂,只
是觉得此书为我打开一扇自
己以前从未接触到的窗口,
我是抱着读《十万个为什么
》一样的心情去读的,那时
就已经知道有“物候学”这一
门学问了。今天,查阅资料
,才知道《物候学》初版于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修订本
是一九七三年由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我买的就是这个修
订本。一转眼,这件事已经
过了将近五十年。
我又联想起我在日本九
州大学任教的时候吃过的一
次“万叶宴”。日本的名著《
万叶集》,里面的不少作品
记载着古代歌人的季节感受
,成为日本人尊奉的经典。
那时,九州的太宰府(供奉
学问之神菅原道真)附近有
一家专营“万叶宴”的食店,
依据不同的季节安排适时的
菜肴,据说配菜的灵感来自
《万叶集》,故称“万叶宴”
。九州大学刚好分别从德国
、法国聘请了两名外籍教师
,为了欢迎新同事,于是文
学部的教师一起去太宰府的
那家食店用餐小聚。说实在
的,吃惯了粤菜的我,对这
餐“万叶宴”没有太多惊喜,
有的只是印象很深的“简朴”
,实在太“简朴”了,那是五
月份,多用五月份才有的食
材,配以五月份才有的花叶
做底衬,用今天的话来说是
“吃得很环保”。无论如何,
日本人的季节感异常敏锐,
世人皆知,写俳句非得知道
使用“季语”不可,一说“花
见”,就知道是什么月份了
,那是樱花盛开的季节;一
句“啖柿听钟声”(正冈子规
),就知道那是用上了秋目
的季语(柿子上市之时),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有一
位日本通朋友还告诉我,日
语里表示色彩的词语十分丰
富,几乎细致到无以复加,
要翻译成汉语,简直难以找
到对应的词汇。敏锐,太敏
锐,这就是日本人,他们的
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其他
的感觉,都无比敏锐,而敏
锐的人也会无比细致,我想
,这大概也是一种民族性格
吧,难怪他们盛行“工匠精
神”。
其实,我国先民又何尝
不敏锐?我们都读过《诗经
·豳风·七月》,“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什么月份做
什么事情,古人都是心中有
数,错不了的。这是农耕文
明的产物,“天人合一”,“
不时不食”,在这天地之间
,人的行为与大自然的节律
“合拍”,有什么事情会比这
样的生活方式更富于“韵律
感”呢?大雁南飞,春暖花
开,梅花傲雪,秋菊清刚,
还有那“春江水暖鸭先知”,
一草一木,飞禽走兽,无不
和我们人类一样时刻在感知
着节令、气候的微妙变化,
进而做出相应的调适策略,
这多有诗意!难怪古代诗词
里有那么多与“物候”相关的
作品。
而我们人类与动植物不
同的是,还可以在“理性”层
面上去思考,去“格物”。我
翻出了《吕祖谦全集》(浙
江古籍出版社),其中有《
庚子辛丑日记》,起于宋孝
宗淳熙七年(一一八〇)正
月,迄于淳熙八年(一一八
一)七月,这是南宋大理学
家吕祖谦(一一三七一八一
)临终前的日记,前后共五
百八十八天,接近二十个月
,所记录的多是每一天的时
令感觉,如淳熙七年正月二
十四日:“欲晓雨止。林塘
膏润,畦垄渗漉。晴。”同
年二月三日:“晴,和,桃
杏盛开。”淳熙八年七月十
一日:“晴,时有云。步月
墙东,水竹幽茂。”同月二
十三日:“阴,时时雨。秋
意翛然,木芙蓉开。”这里
就有不少属于“物候”范畴的
珍贵资料。一位理学家是如
何精细地观察日常生活的,
读此日记,可知一二。难怪
朱熹赞誉:“学如伯恭(祖
谦字伯恭),方是能变化气
质。”周必大也说:“祖谦涵
养久,知典故,不但文字之
工。”一个人的涵养,是多
方面的,而对于物候的关注
和细微辨析,也是气质养成
的题中应有之义。
然而,时至今日,说到
细致精微,我们为何首先想
到的是日本人呢?须知,日
本文化是以大唐文化为其“
底色”的,我们的先辈在感
知物候方面有很多很多诗歌
作品摆在眼前,太精彩了;
读《源氏物语》可知,日本
的歌人每每以白居易等人的
诗作为楷模,
导语
本书在讲述唐诗的四季时,作者不是跟从常见的春夏秋冬顺序,而是先从“夏”开始。全书始于盛夏,流连夏日完毕,再循着秋、冬、春,带领读者欣赏唐诗的季节之美、岁时之美。这个独出机杼的开篇,源于清人朱锡绶《幽梦续影》说的“汉魏诗象春,唐诗象夏,宋元诗象秋,有明诗象冬”,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唐诗呈现出来的特性,的确有如夏季的全面盛大与绽放。
作者是辛勤耕耘于古典文学领域的青年学者,工诗词,时与师友唱和,因此深晓诗家的甘苦冷暖。在此书中,她对引用的唐诗,所作的赏析不但文辞精美,对其内蕴的解读更是精妙入神,读来让人口齿生香。书中选诗之精到,品藻之隽永,文词之渊雅,颇显功力,深得古典诗歌的精义,清音幽韵,极见精彩,堪为此类作品的典范之作。
书评(媒体评论)
关注外在自然之四季变
化及相关节气之顺序流转,
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突出的特
点之一,其所反映的,既是
人与自然的紧密关联,也是
对时间、生命的深度认知和
把福。而作为中国文学一大
高峰的唐代诗歌,则更以艺
术的形式,对此一文化现象
作出了集中、多样的展示。
《唐诗物候》一书,正是立
足于此,从节序、物候入手
,以四手结构全书,对唐诗
展开较全面之楠理和观照。
其角度足够新物,可调别具
一格,选例亦题见思致,读
解细家别致,不乏独待深微
之见。作者如同一位称职的
导游,带领读者少入诗歌的
风光物候之林,既领略到唐
人热爱自然、关注时间和生
命的心灵律动,又了解到唐
代节序的相关特点和社会文
化内添,由此获得多样的收
获。
——尚水亮(武汉大学文
学院教检、中国康代文学学
会原副会长、中华诗教学会
副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
大雁南飞,春暖花开,
梅花做雪,秋菊清刚,还有
那“春江水服鸭先知”,一草
一木,飞禽走善,无不和我
们人类一样时刻在感知着节
令、气候的微妙变化,进而
做出相应的调适策略,这多
有诗意!难怪古代诗词里有
那么多与“物候”相关的作品
,幸好有了曾莹君的辛劳,
广大的诗歌爱好者多了一扇
窗口来观赏唐诗里的五颜六
色和草木虫鱼,品味那心细
如发的诗意感悟。
——董上德(中山大学中
文系教校、广州市文史研究
馆馆员)
我们生活的世界不该仅
是人的,而是万物并育的。
书写了最美诗歌的唐人,周
遭的秋风春色,花鸟交映,
日光月影,雨雪飘零,那才
是自然的天地。《唐诗物候
》以最动人的笔墨,勾勒、
晕染出天地自然之美,透露
的不仅是学识,更是才情。
——陈引驰(复旦大学中
文系教授、复旦大学图书馆
馆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
聘教授)
精彩页
夏天,大概是在第一声蝉鸣奏响的时刻就轰然启动了。然后,便随着如浪的蝉声在天地间倾泻开来。夏天的一切,总有着不容分说的气息。阳光,不复其他时节的吝啬,一转而为毫无节制的挥霍——尽情泼洒在大地之上,令人满耳都是明亮的喧哗。雨水也是。没有任何预警地到来,也没有任何预警就倏忽离开。此时的雨,再不是润如酥的天街小雨,没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幽微与温情。相反,它总有着喧胚的气势,裹挟着狂风,夹杂着雷电,像是重量级人物的登场亮相,那样地富于排场,不可遏止,也不容阻挡。不过,夏天之雨同样饱含着浓郁的诗意——那诗意,正在这份痛快淋漓的酣畅。说起来,夏天中雨的况味,就好像是曲。
实际上,夏天与曲的相似,不止在雨。不妨说,他们之间的相似,在于手法,更在于精神。熟悉元曲的读者都知道,曲最常用的手法,就是赋。夏天的手法,又何尝不是?曲最核心的精神就是极情尽致,夏天的性情,同样何尝不是如此!蔷薇、榴花、翠竹、荷塘、蛙声、蝉鸣、暴雨、惊雷,避无可避的热浪,恣意蔓延的绿意,夏天就是这样,如此彪悍地证明并展现着自己——似乎这世界的每一个空隙,每一个瞬间,都有夏意漫溢。
就连和夏天有关的那些特定称谓,也总是闪现出盛大、怒拔的气质。读到这些语汇的刹那,夏的气息便己宛然纸上,充盈于我们所置身的方寸之间。真是令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与悟性——生活之于我们,早己隔膜在色色的匆忙中;生活之于旧时的人,却似乎有着格外的灵动与鲜明。
“朱明”,是夏天最广为人知的一个别名。得名的原因,显然在于这个季节突出的“气赤而光明”——颜色是火一般的赤红,亮度如太阳一般灼目。当朱明降临于大地,万物便都笼罩在形同燃烧的热度之中,以及那眩人耳目的明亮当中。甚至夏日的天空,也有特定的称谓,叫作“吴天”。众所周知,昊的含义即为浩大,这样一个名称,道出了夏季天宇才具有的广阔与明媚。夏季的风,叫“炎风”;夏季的草,叫“茂草”;夏季的树木,不是叫蔚林、茂林,就是写作密树、茂树。相比之下,春天的生机,对这个世界来说不过是头角峥嵘的乍露;而夏日的生长,却是这大地之上的肆意鼓荡。
论起来,古人对于时日推移、四季变化最具仪式感的把握,非二十四节气莫属。根据清代赵翼的说法,是周公最初裁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有所谓“辨二十四气之应,以顺天时”之举。试想,能够在时间的洪流中找寻到那些极富规律性的节点,年复一年迈着逝去的步履温习记忆,这除了洞见,更需要热爱吧。这样一些规律性的节点,不但标注了那些过往的岁月与记忆;更在时间的轮转中,消解了流逝的无情。于是乎,行走在无可遮挽的仓促中,既有旧时记忆的叠加与暖意,又有新的触动与增添。匆匆逝去的光阴岁月,就算依旧无法遮挽,却也在促迫的无奈中,有了些许的情味与隽永。一句话,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富于仪式感的停顿瞬间,光阴的流动,才有了人的影迹,以及不待言明的诗情。 在二十四节气当中,与夏天相关的首先是“立夏”。由古至今,夏天就是这般富含仪式感地到来了。中唐诗人元稹有《咏廿四气诗》一组,关于立夏,他这样写道:
欲知春与夏,仲吕启朱明。蚯蚓谁教出,王荩自合生。
簾蚕呈茧样,林鸟哺雏声。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
在古人的观念中,立夏这个日子,总有这样一些特殊的征候,即所谓蝼蝈鸣、蚯蚓出、王蒇生。这也正是元稹诗中写到的内容。诗虽不佳,却传递出古人有关“立夏”一贯的体认。这些略带死板的体认,显现出的是先人们对于季节变化长时间深入细致的观察。所以,透过具体的物象,我们读到的就不只是时光的推移,更有生活的延展——虽然陌生却依旧不失生动的生活。
立夏之后,接下来的节气是“小满”。小满到了,即有“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的种种表征,于是元稹的吟咏又见:
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
杏麦修镰钐,笊竖棘篱。向来看苦菜,独秀也何为?
小满过后,芒种又至。一转眼,五月就这样不容分说地降临世间。而夏天的色泽,也随着这一场场风雨,一场场花事,不断渐浓渐深。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1: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