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非虚构诗学研究
分类
作者 王轻鸿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ZDA265)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7AZWO01)的研究成果,共分五篇:第一篇,从反思的角度,强化中国非虚构诗学研究的问题意识。第二篇,从发生的角度,探讨中国非虚构诗学的发生语境。第三篇,从历时的角度,梳理中国非虚构诗学的发展历程。第四篇,从共时的角度,剖析中国非虚构诗学的学理逻辑。第五篇,从发展的角度,重构中国非虚构诗学的当代形态。本书聚焦研究基础性和前沿性问题,力图推进中国非虚构诗学话语体系的建构。
作者简介
王轻鸿,1967年出生,湖北荆门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中国语言文学重点学科负责人,曾任人文学院院长,现任人文社科处处长。从事文学理论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非虚构诗学研究”(17AZW001)(优秀等级结项),现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虚构诗学的历史生成与当代传承研究”(19ZDA265)首席专家,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3部。
目录
导言
第一篇 中国非虚构诗学的研究视域
第一章 中国非虚构诗学研究回顾
第一节 国内研究
第二节 海外研究
第二章 中国非虚构诗学研究反思
第一节 问题意识
第二节 突破路径
第二篇 中国非虚构诗学的发生语境
第三章 中国非虚构诗学孕育的文化基因
第一节 “礼”与中国非虚构论
第二节 “仪式”与西方虚构论
第四章 中国非虚构诗学诞生的文化场域
第一节 文化活动
第二节 文化主体
第三节 文化传播
第五章 中国非虚构诗学呈现的基本雏形
第一节 “诗可以兴”
第二节 “以象言事”
第三篇 中国非虚构诗学的历史发展
第六章 中国非虚构诗学历时性考察路径
第一节 “史”“论”结合
第二节 “辨体”:问题与方法
第三节 历代非虚构文体概观
第七章 非虚构与汉魏文体“自觉”论
第一节 汉代赋体论
第二节 魏晋文体论
第八章 非虚构与唐宋抒情诗文体论
第一节 情真:抒情文体的社会意义
第二节 天真:抒情文体的自然意识
第三节 童真:抒情文体的原始思维
第九章 非虚构与明代小品文文体论
第一节 回顾与反思
第二节 真实性
第三节 真挚性
第四节 真理性
第四篇 中国非虚构诗学的学理逻辑
第十章 中国非虚构诗学的美学阐发
第一节 局限分析
第二节 美学转型
第十一章 中国非虚构诗学的人学解析
第一节 “气”“神”“道”
第二节 “吟诵”论的生命意识
第十二章 中国非虚构诗学的语言学诠释
第一节 外在形态
第二节 内在意义
第三节 心理机制
第十三章 中国非虚构诗学的故事学言说
第一节 历史反思
第二节 现代变革
第三节 当代回归
第五篇 中国非虚构诗学的当代形态
第十四章 信息时代虚构论的式微
第一节 虚构话语的“终结”
第二节 虚构边界的消弭
第十五章 非虚构与信息时代的文化变迁
第一节 时代语境
第二节 阐述起点
第三节 理论视域
第十六章 非虚构与信息时代的文学媒介
第一节 新媒介语言特征
第二节 新媒介的文学性
第十七章 非虚构与信息时代的批评范式
第一节 形式层面
第二节 思想层面
第三节 哲学层面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
书,探讨的是中国非虚构诗
学的历史深层规律。这是我
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
目“中国非虚构诗学的历史
生成与当代传承研
究”(19ZDA265)、国家社
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非虚
构诗学研究”(17AZW001
)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中国文学原本有古老的
非虚构传统,即自先秦以来
,除虚构作品外还将大量非
虚构作品纳入文学范畴,其
间蕴含着独具民族特色的文
学观念,清末民初受西方“
文学即虚构”的纯文学观念
影响才出现断裂。20世纪下
半叶以来,与纯文学式微形
成鲜明对照的是,非虚构写
作在欧美兴起后发展迅猛,
不仅数量远超纯文学成为主
潮,而且质量也被不断认可
,诺贝尔文学奖桂冠也越来
越青睐非虚构作家。海外汉
学家十分注重开掘中国非虚
构文学学术资源,试图利用
他山之石来重建文论话语体
系。在国内,新时期以来报
告文学、传记文学、日记体
、回忆录、新现实主义小说
、历史小说等非虚构文学写
作异军突起,特别是21世纪
以来经《人民文学》《收获
》等文学期刊大力倡导,非
虚构写作这股潮流已成为当
代文坛亮丽的风景。非虚构
问题为文学批评和理论研究
高度关注,《文艺研究》《
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
》《文艺理论与批评》《南
方文坛》《文艺争鸣》《文
艺评论》《文学自由谈》《
当代文坛》《写作》《文艺
报》等期刊纷纷载文展开研
讨。可见,中国非虚构诗学
是全球化时代文学理论研究
十分重要的学术增长点。
现代以来,不少文学理
论著作秉持西方话语来阐释
中国传统文论,将中国传统
文论作为一种异域珍稀,镶
嵌在西方文论的整体框架中
,使得西方文论熠熠生辉,
这一学术理路多少遮蔽了中
国文论独特的光芒。立足民
族文化立场来研究中国非虚
构诗学,力图逐步形成自己
的一些观点,更重要的是提
供一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为中华民族特色鲜明的文论
话语体系建构抛出一块小小
的砖石,这是我多年来不断
求索的目标,也是本书的由
来。本书力图在几个关键点
上向深处掘进,拟从以下几
个维度展开。
第一,对话的维度。虚
构话语来自西方文论,作为
西方文学理论的核心范畴,
奠定了西方纯文学理论的基
础,20世纪下半叶以来,海
外汉学家提出非虚构的概念
,意在阐明中国文论的不同
特质。纯文学创作与研究日
渐式微,德里达、米勒等学
者提出“文学终结论”,昭示
着虚构论呈现出“无可奈何
花落去”的颓势。海外汉学
家提出非虚构概念,目的是
为西方陷入困境的“文学即
虚构”文论寻求出路。在这
一学术背景下,中外学者的
中国非虚构诗学研究,多少
忽略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复
杂生态,明确这一局限性,
是突出问题意识的需要。
现有研究在阐释对象和
方法上存在疏漏。阐释对象
的选定非常重要,有学者结
合自己的研究曾经做过这样
的反思:“曾经在相当长一
段时间,笔者都全盘接受伽
达默尔本体论阐释学倾向于
读者中心论的基本思路,对
阐释对象的确定性有所忽视
。但是,在自己的阐释实践
中,发现对阐释对象确定性
的忽视是行不通的。”不少
学者将中国诗歌、小说、戏
剧、散文定位为非虚构文体
,如果用非虚构理论来阐释
屈原、李白等人诗作以及《
西游记》《红楼梦》等小说
,就很难自圆其说;更重要
的是,有意忽略了中国大量
的非虚构文学现象和学术资
源,中国古代文体分为几十
种甚至上百种,大部分都不
符合纯文学文体规范,却符
合中国文论中“文”的规定,
这正是中国非虚构诗学研究
应该予以特别关注的对象。
另外,国内不少研究成果在
运用西方现代、后现代等理
论方法来解读中国非虚构诗
学,文化自信不够,缺乏中
国本土文学经验的总结以及
文论的深度开掘。可见,迫
切需要反思后“接着说”。
第二,历史的维度。中
国非虚构诗学作为一种原创
性的文论,是深深植根于本
民族的文化土壤中的,从最
初芽苞萌生,到不断枝繁叶
茂,直至长成参天大树,汲
取的是本土文化的养料,这
一硕果归根结底是中国文化
和文学实践的产物。中国传
统文论散见于各种文献资料
中,唯有通过史料和观点的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
征服、相互印证,才能厘清
中国非虚构诗学的历史线索

文体考察是追踪中国非
虚构诗学的发展历程的有效
方法和路径。从这一角度重
新梳理非虚构诗学史,在观
念上特别需要改进的是,与
西方文体论侧重于语言、结
构等形式不同,中国文体论
同时十分关注与文体形式相
适应的内容。著名文艺理论
家童庆炳先生在《文体与文
体的创造》一书导言中指出
:“文体是作品的语言秩序
、语言形式,从里层看,文
体负载着社会的文化精神和
作家、批评家的个体的人格
内涵。”从大量中国非虚构
文体的命名,就可以看出其
中所蕴含的内容的指向性、
规定性,直接关联着一定历
史时期文学所关注的社会现
实,昭示了非虚构特征,是
需要深度挖掘的要素。也就
是说,历代文体论从内容和
形式相统一的高度,折射出
了中国非虚构文学观念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7: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