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金融通识课》是陈志武教授写的一本帮助普通大众认清财富本源,学会用金融思维看懂世界的国民金融通识书。 全书从金融的历史功绩入手,通过养子防老、礼法之争等案例来深入解析金融对普通人的意义。全书分别从借贷、现代公司融资、商业模式等方面逐步解答金融之所以让人更加自由的内在逻辑,同时也普及了很多时下流行的金融工具。每章设有延伸阅读,帮助读者更深层次地了解金融背后的理论基础和逻辑。 本书文字通俗易懂,几乎没有公式和金融模型,却能从历史的角度和量化分析的视角来帮助读者建立金融思维,以更经济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的运转逻辑,升级认知模式。 作者简介 陈志武,著名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曾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与经济史。 1983年获中南工业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现担任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及量化历史研究所所长。 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志武教授排名第202位;2006年,《华尔街电讯》将陈志武教授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其担任学术总顾问的纪录片系列《华尔街》与《货币》,对中国金融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 最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市场发展和制度机制建立的问题以及其他新兴资本市场问题。其著作常被《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远东经济评论》《波士顿环球报》《巴伦周刊》所引用,也常发表于许多香港和大陆的报纸和杂志上。此外,他还是Zebra Capital Management三位合伙人之一。 目录 序言:金融其实很简单 第一部分 金融无处不在 第1章 金融是什么 1.1 金融到底为谁、为何 1.2 左宗棠西征的金融故事 1.3 金融的本质是价值的跨时空交换 延伸阅读 第2章 从金融的角度看传统社会 2.1 养子防老:儒家文化是怎么来的 2.2 养子防老:贞节文化的金融逻辑 2.3 我们为什么只认亲子 延伸阅读 第3章 儒家与宗祠的历史绩效 3.1 血案引爆“礼法之争”:礼教的根为何这么深 3.2 你家宗祠背后的故事 3.3 儒家文化的历史绩效 延伸阅读 第4章 婚姻是爱情还是避险手段 4.1 “爱情”终于在中国取得胜利 4.2 干吗把女儿外嫁很远 4.3 旧社会为什么是卖妻而不是卖夫 延伸阅读 第5章 保险是怎么回事 5.1 保险产品有哪些 5.2 前海人寿背后的故事:保险业是怎么起来的 5.3 保险产品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延伸阅读 第6章 金融改变社会 6.1 长治久安:金融何以减少犯罪 6.2 礼尚往来:中国人为什么爱送礼 6.3 体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金融故事 延伸阅读 第二部分 借贷 第7章 借钱是怎么回事 7.1 青年人借钱花不好吗 …… 第三部分 现代企业与公司金融 第四部分 商业模式的演化 第五部分 投资理财 第六部分 银行与金融危机 参考文献 序言 对很多人来说,金融似 乎太高大上,是一个搞不懂 的迷。而对其他人来说,金 融只是一门钱的生意,所以 是一个很现实、低俗的事, 就像孔子在《论语》中说,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义 以为质”,也就是君子立身 行事应以道义为本,道义价 值重于物质利益,不要来不 来就谈钱! 那么,金融到底是什么 ?是为啥、为谁、为何?金 融难道真的只是“用钱赚钱” 的事情,没有道义价值吗? 金融的社会意义在哪里呢? 对一般人来说,又该怎么学 好、用好金融呢?——这些 都是这本书要回答的问题, 当然还有更多。 从1986年我去耶鲁大学 读金融开始,到现在,已经 教金融、研究金融并从事一 些金融实业三十二年。这些 年里,我一直苦闷的一件事 是:找不到一本适合大家学 习金融、了解金融全貌的书 。大学里关于金融课程的书 ,尤其是MBA教材,都太侧 重技术性,不谈及金融的社 会价值,更不教你如何从金 融视角去理解历史、分析文 化的起源,而一般经济学教 材又对金融谈得太少。所以 ,我一直准备写一本这样的 书,开一门适合国人学习金 融的课,这门课会避免抽象 的理论和数学模型,会以通 俗语言讲解金融的逻辑。在 2017年,正好喜马拉雅FM 找我开一门这样的音频课, 于是,就有了这门为期一年 的金融课。目前这本书也构 成了该课程的前半部分内容 ,补充了延伸阅读和参考文 献。 这本书综合概括了过去 三十余年我对金融的学习与 认知。你会学习到,金融的 核心任务是要解决人与人之 间的跨期价值交换问题,比 如,张三今天把10万元借给 李四用,同时李四承诺一年 后归还本金并付利息10%, 这样,张三牺牲今天的钱以 换得未来的收益,而李四要 牺牲未来的收益,但今天可 以先用上这10万;还有你可 能知道的股票投资、基金、 债券、保险等等,这些都是 交易双方跨越不同时间点所 做的价值交换。尽管金融要 解决的问题看似简单,但具 体操作起来却一点也不简单 ,应用场景也五花八门,原 因在于:这些跨期价值交换 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跨期承 诺(intertemporal commitment),而跨期承 诺是人类社会最难解决的挑 战!万一李四跑掉了怎么办 ?或者人不跑,但一年后李 四有钱却不愿意还,或者干 脆就没钱了,那该怎么办呢 ? 一旦你用这个角度看待 金融了,就能理解,在金融 市场出现之前,人类做了很 多文化和社会组织创新,目 的都是为了解决跨期承诺的 挑战,提升人与人之间跨期 交换的安全度。比如,“养 子防老”就是一种金融安排 ,让儿子作为父母防患未然 与养老保障的载体,儿子年 幼时父母在其身上投资、供 他读书,等儿子长大了必须 回报父母,所以,父母跟儿 子之间也是在作跨期交换。 虽然我们不用金融的术语来 表述这种传统的人格化安排 ,但其功用实效跟金融产品 一样。可是,这种养子防老 的安排是否靠得住呢?这就 需要孝道等“三纲五常”道德 伦理,去约束儿子的行为, 保证他不会“跑路”逃债,这 就是为什么儒家对“不孝”历 来就是“零容忍”。 因此,在这里你会学习 到,传统习俗、迷信、宗教 ,包括爱情、婚姻、家庭、 礼尚往来,以及儒家、基督 教等文化的背后,其实含有 丰富的金融逻辑。也就是说 ,许多文化内涵实际上是因 为金融市场缺失而产生的, 是为了解决本来应该由金融 解决的一些问题而来的。当 然,这也意味着,一旦金融 市场发达了,许多传统文化 内涵就会变得多余,就需要 改变。看完这本书,你会理 解为什么金融不仅解放个人 、给你带来自由,而且也迫 使儒家文化进行转型。 财富是过去,更是未来 当然,这本书的许多章 节集中在不同的金融市场和 投资理财话题上,让你先了 解这些市场,然后学会怎么 用金融为你服务。巴菲特说 :“如果到四五十岁,你还 不能在睡觉的时候也赚钱, 你就太失败了!” 他这话说中了要害,刺 痛了很多人!但是,你或许 还来得及达到这个境界,关 键是你首先要搞懂现代金融 和现代商业。那么,该如何 理解巴菲特的这句话呢?之 前在《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 不富有》一书中,我是从过 去的体制角度回答为什么中 国人勤劳而不富有的问题的 ,而巴菲特的这句名言告诉 你:如果你只是靠月工资, 而没有投资,没有财产性收 入,那么,你就很难富有! 因为资产、股权可以24小时 赚钱。他讲的是“无产不富” 的简单道理。我跟女儿说, 年轻时期的重点是培植入力 资本、学习知识、积累技能 ,中年时期的重点是把人力 资本转换成金融资本,到50 岁后就主要靠金融资本的投 资回报生活——这也是为什 么不管你是学生、老师,还 是医生、护士、工程师、官 员、文艺工作者,不管你的 职业和身份是什么,你都应 该学习金融、熟悉金融,了 解如何利用金融管理自己的 一生,让金融帮你创业,把 自己的公司做大、做强,也 让金融帮你优化商业模式, 实现人生梦想! 勤劳是美德,我们也习 惯于因勤劳而自豪。所以, 父母和长辈在我们很小的时 候就告诉我们: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