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活在课堂里(精)/大夏书系 |
分类 | |
作者 | 李政涛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活在课堂里》是李政涛教授写给愿意把生命献给课堂的教师的一首“抒情诗”。他以极大的热情与浪漫活在课堂里,努力写出课堂已有的样子和应有的样子,写出课堂的中国风格和西方风采,写出课堂过去的样子、现在的样子与将来的样子,从而写出教师生命的样子,活在课堂里的活泼泼生命的样子。教师生命的千差万别,造就了课堂的千姿百态。课堂是教师生命的结晶,是展现生命价值、生命光彩的地方,教师活得精彩,课堂才能上得精彩。相信读者读了这些清新隽永的文字,既能丰润干涸的心田,又能缓解职业倦怠,笃定又幸福地活在课堂里。 作者简介 李政涛(1969.5-),江西大余人,出生于陕西西安临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的人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人类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科学研究部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 目录 序言 生活在课堂里 第一辑 理想的课堂 朝着理想课堂的标杆直跑 课堂,在即兴中创作,在试错中完美 第二辑 设计的课堂 当好课堂的“总设计师” 教学设计,首先是育人价值的设计 做方法的主人,不做方法的奴隶 我的风格,我设计 爱学生,是课堂的终极命令 爱学生,从“学生设计”开始 第三辑 传统的课堂 不把传统当垃圾 那些需要珍视与呵护的课堂传统 保持对传统课堂弊端的敏感与警醒 第四辑 世界的课堂 做“中国教师”,上“中国课” 西方课堂的样子 实用和多元的美国课堂 席明纳式的德国课堂 “新共同基础”的法国课堂 卓越且平等的芬兰课堂 亦东亦西的日本课堂 第五辑 科学的课堂 让课堂科学起来 以科学精神为魂,以科学思维为核 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学生的科学思维 用学习科学指导课堂改革 创建“以脑为导向”的课堂 第六辑 未来的课堂 未来的课堂:一线牵引,双线融合 走出数字化的“课堂之路” 呼啸而来的教育元宇宙课堂 第七辑 教师发展的课堂 做好迎接课堂的准备了吗? 理论对课堂有用吗? 不要放弃对读书的信仰 新时代中国教师的教学新基本功 当教师遇上人工智能 直面ChatGPT,教师如何绝处逢生? 从“课例研究”到“作例研究”: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的新路径 通过写作,凝固并留存课堂的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活出课堂的样子 序言 生活在课堂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活泼泼 的生命。这个生命在哪里“ 活”?如何“活”?什么样的“ 活”是最理想的“活”?这些 问题与“寿命”无关,但与“ 质量”和“使命”有关,它们 事关生命的质量,更事关一 个人的使命。 迈入知天命之年以后, 我对此信念笃信不疑:每个 降临在此世的生命,都存有 某种天赋的使命,使命不论 “大小”“高低”“贵贱”,但都 通往独一无二的“这个人”。 人人都是宇宙中的独一无二 ,没有一个人可以被任何“ 他者”“后来者”所替代,不 可被替代的首先就是“这个 人”的“使命”。清晰了自己 的使命,就是“明自我”;履 行了自己的使命,就是“自 我实现”。如此,可以无憾 退席,无愧离世。 教师的使命,在课堂。 教师的生命,也在课堂。这 是“事”与“人”的交互生成: 课堂属“事”,生命属“人”, 课堂与生命的关系,本质是 事与人的关系,是成事与成 人的交融。课堂是教师成就 自我生命价值的事之载体, 通过课堂之事,成就教师之 人。对于他人来说,做生意 、做官,是成就其生命价值 的载体。对于教师而言,课 堂则是自我成就的载体,或 许,这就是教师的宿命。 在你成为教师之前,课 堂就在那里,等候着你的到 来;在课堂走入你的世界之 前,你的生命,对它已有冥 冥中的期盼:这里,将是你 的成长之地,你的天命之所 在。 自此,一个世界将要展 现在你的面前,这个世界, 可以带给你不可替代的幸福 、丰富,以及不可捉摸的伟 大。 从此,课堂将在不知不 觉中渗入你的生命,成为生 命的根基。 在进入这一世界之前, 需要以审慎的态度,回答如 下严肃的问题:课堂适合你 的生命吗?课堂可以成为你 生命的一部分吗? 无论有多少裁度教师工 作绩效的评价指标,最根本 的尺度,是藏于教师内心的 自我尺度: 我有没有通过课堂,活 出自己的生命?活好自己的 生命? 我有没有在课堂里,活 出“我这个教师”的生命质量 ? 我有没有因为课堂的存 在,实现了“我这个人”的生 命价值,拥有了生命尊严? 我有没有把课堂真正变 成我生命的根基?即使没有 庄子所言的“不当时命而大 穷乎天下”的豪情,至少可 以“深根宁极而待”,等待“ 我这个生命”深深地植根于 课堂里,最终绽放出属于我 的花朵,在教育的天地中摇 曳生姿…… 没有一个课堂可以复制 ,没有一个生命可以重来。 活在自己的课堂,就是活出 一个“不可重来的生命”。 作为1989年走进课堂的“ 老教师”,长年穿梭在大学 课堂与中小学课堂之间,或 多或少,我活出了自己的课 堂,也在课堂里活出了自己 的生命。那些在课堂上活出 的生命之体验,生命之光影 ,能否留存下来,并与更多 的后来者分享?今日之我, 当下的操心之事,已主要不 是论文、著作、奖项、荣誉 、头衔、身份等外在之物增 添与否的计较与比拼,转而 忧心于这个“我”,能够为身 后之世界留下些什么,与后 来者分享些什么,什么是“ 我”这个活在课堂中的独一 无二的生命可以留下并分享 的曾经“在课堂活过”的证据 和痕迹。这一切的忧虑都源 于“辜负”二字,在回答如何 才能不辜负世界和时代之前 ,总得想清楚:如何不辜负 我这一被世界赋予的生命, 被时代赋予的生命,被父母 与恩师赋予的生命?如何不 辜负我的生命的独一无二? 课堂给予了我可以“不辜 负”的条件与可能。课堂把 流逝的生命留住,进而塑造 它。我试图用文字把流逝的 课堂凝固下来,进而挖掘和 展示它:发掘课堂中活出来 的各样体验、千般感悟、万 种细节,用深幽、寂静、谦 虚的真诚展示这一切,且以 自我对话的方式加以留存。 对话中的每一个“你”,可能 是正在或将要成为“教师”的 “你”,也可能是已经成为教 师的“你”,其中包括多年来 和我共同亲历过课堂改革, 由于诸种机缘得以相遇的“ 你”。作为作者的“我”,不 是“你”的陌生人,我的生命 也在课堂上,是另一个“你” ,和“你”一样,有共通性的 课堂之疑、课堂之惑,“我 们”共享生命在课堂中的成 长之痛、成长之喜。通过问 与答的对话,“我”和“你”见 话如面。我不敢奢望这份答 卷多么实用或多么深刻,如 同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信 中所言:“你要宽恕我的回 答,它也许对你没有什么帮 助;因为在根本处,也正是 在那最深奥、最重要的事物 上我们是无名地孤单。” 站在课堂里的人,其实 都有无名的孤单与寂寞。因 为,我们每天都处在“课堂” 这个最深奥、最重要的事物 之中。不要指望别人能够给 我们多少理解和同情,在那 些深奥、重要和涉及根本的 事物上,总是旁观太多,体 察太少,呼唤太多,应答太 少。我们所做的一切,无非 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传播并 践行一种信仰:人类要有光 ,要有希望,就要有课堂, 就要有“我”和“你”。 这个信仰不只是说给别 人听、做给别人看的,它最 终都将返归自我的生命: 生命在,课堂在;课堂 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