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林之棠的《新著中国文学史》原由北平华盛书局于1934年出版,收入本套丛书,意在揭示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学研究界文学史写作的多样性,它也将为我们全面认识彼时学者精神状态、学术追求以及学术资源、学术体制等问题提供一个独特而生动的案例。全书共十一编,首编为《文学概论》,第二编至第十一编,依时代顺序,分别论述先秦至清代文学。林之棠这部《新著中国文学史》在内容上突出各代文学主要文体与成就,并勉力将小说、戏曲等为传统文学观念拒斥的文体纳入叙述,试图比较完整地呈现中国文学发展的进程,这都是值得肯定的。而且,林之棠在分析文学演进时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如通过句式的变化观察和解释汉赋的演化,颇具新意,甚至迄今仍有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陈文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重点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首席专家。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主编有十八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等。著有《明代诗学》《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生态》《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小说传统》等。曾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八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首届国家优秀教材奖等奖项。 目录 叙例 第一编 文学概论 第一章 文学与人生 第二章 文学之起原 第三章 中国叙述诗不发达之原因 第四章 文学定义 第二编 先秦文学 第五章 周代文学之背景 第六章 《诗经》 第一节 原诗 第二节 《诗经》之时代 第三节 “删诗”疑 第四节 关于旧说四始六义及今古文之解释 第五节 《诗经》之特点 第六节 《诗经》之内容及《诗经》以外之诗歌 第七章 楚辞 第一节 屈原 第二节 楚辞之名称 第三节 楚辞发生之原因 第四节 《离骚》之内容 第五节 屈赋之形式上特点与“兮”字用法 第六节 屈原之作品 第七节 宋玉 第八章 散文 第一节 《论语》 第二节 《孟子》 第三节 《荀子》 第四节 李斯 第三编 汉代文学 第九章 汉代文学背景 第十章 汉代文学之派别 第十一章 汉赋发达之原因 第十二章 汉代赋家 第一节 贾谊 第二节 淮南王安 第三节 庄忌 第四节 东方朔 第五节 枚乘 第六节 司马相如 第七节 王褒 第八节 杨雄 第九节 班固 …… 第四编 建安三国文学 第五编 两晋南北朝文学 第六编 唐文学 第七编 五代文学 第八编 宋文学 第九编 元文学 第十编 明文学 第十一编 清文学 附:原书《刊误表》介绍 序言 叙例 一,文学史之职分,系 集各时代之作家作品评之以 价,作有统绪之纪述。中国 文学已有三千年之历史,欲 一一加以精审之批评,无论 何人皆绝对不可能。故本编 于前代文学已有定评者,即 根据成说,注明出处(如魏 文、陈思之论建安三国,彦 和、仲伟之论魏晋齐梁), 而后附以己见,虽一人独作 之书,亦兼收分工并进之效 。 一,中国之有文学史, 始于林传甲,迄今二十年来 ,作者虽多,亦皆各存一说 。其普遍现象,则惟列作品 ,绝少加释,或记作品名目 而不详及其内容,致令读者 每感隔雾看山之苦。本编注 意及此,故举例特富,其难 读者,并集注附之。昔司马 子长叙《屈原贾生列传》, 皆附屈、贾原著。班固《艺 文志》、陈氏辅臣之赞,皆 有小注。兹因其义,著为斯 编。菅蒯之作,抑何敢滥附 史乘,锓之,聊备学者之参 考云耳。 一,说理文重在造意, 言情文妙在谋篇,故说理文 可以截一章,取一节,而述 其义意;言情文即须首尾兼 顾,统观其全体。故本编引 证原作,除万不得已者外, 悉录全篇,俾免洞中观火。 一,本编大纲,草于民 国十四年,在国立北京大学 读书时,补充材料,始于民 国二十年任国立北平大学讲 席时。总纂则始于民国二十 二年。自草大纲迄成书,前 后隔离十年之久。前日之所 是者,今日已以为非;今日 之所是者,安知他日不以为 非?学问之境无穷,本书只 代表作者此时之见解而已。 改订重刊,当俟来日。博雅 通学,幸垂教焉。 民国二十三年八月二十 九日,福安林之棠识于旧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