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部电影与文学互动发展研究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周仲谋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对中国西部电影与文学的关系进行历时性考察,分析不同时期这种关系的特点及变化,尝试总结西部电影发展的经验得失。本书结合丝路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开发和创新性传承,探求西部电影与文学良性互动的新路径,致力于推动新时代西部电影与文学形成新的聚焦点与合力,实现意识形态表达、艺术审美呈现、商业价值诉求的和谐共振,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丝路文明,向世界展示崭新的中国西部形象。
作者简介
周仲谋,1982年生于河南南阳。文学(电影学)博士。现任教于兰州大学文学院。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员,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影改编、中国电影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北京社会科学》《当代文坛》《文艺报》《电影新作》《华文文学》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目录
导论 中国西部电影与文学关系的历时性勘察
第一章 新时期西部电影与文学的琴瑟和鸣
第一节 西部电影的崛起及其与文学的亲密关系
第二节 《人生》:新时期西部电影改编文学作品的典范
第三节 《黄土地》:从文学文本到视觉影像的再创造
第四节 《野山》:新旧思想碰撞下农村变革的纪实化表达
第五节 《老井》:民族坚韧性格的揭示与超越
第二章 20世纪90年代西部电影与文学的疏离
第一节 市场经济环境下西部电影与文学关系的变化
第二节 《秋菊打官司》:西北地域文化与执拗女性形象的生动呈现
第三节 《炮打双灯》:“津味小说”的奇观化重述
第四节 《五魁》:超越之难与创新之困
第五节 《黑骏马》:深刻文化主题的怀旧爱情剧置换
第六节 《那山那人那狗》:诗意乡村与人情之美的市场境遇
第三章 新世纪初西部电影携手文学艰难突围
第一节 新世纪视觉文化语境下西部小说的电影改编
第二节 《让子弹飞》:革命话语的后现代游戏化转述
第三节 《白鹿原》:西部乡土史诗的影像呈现与底蕴缺失
第四节 《百鸟朝凤》:改编的文本误读与接受的文化错位
第五节 《清水里的刀子》:心理氛围的视听化转换
第四章 新时代西部电影与文学互动发展的新机遇
第一节 丝路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与西部电影、文学的相互激发
第二节 丝路景观在西部电影中的影像呈现与创意融入
第三节 新时代西部电影讲好丝路故事的创新之路
第四节 新时代西部电影与文学互动发展的传播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中国西部电影与文学关
系的历时性勘察
中国内地电影首次大规
模地受到世界影坛的瞩目,
正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崛
起的西部电影。《人生》《
黄土地》《野山》《红高粱
》《老井》《黄河谣》等一
批影片,关注西部地区传统
文化,开掘中华文化精神内
涵与民族性格,展现时代洪
流冲击下西部人民顽强生命
意志和生存状态,引发了广
泛关注和轰动效应。然而,
短暂的辉煌之后,西部电影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渐渐走入低谷。随着市场经
济的深化和大众文化的兴盛
,西部电影一度淡出观众视
野。21世纪后,一些颇具特
色的“新西部电影”涌现出来
,如《美丽的大脚》《可可
西里》《图雅的婚事》《白
鹿原》《丢羊》《血狼犬》
《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
《撞死了一只羊》《气球》
等,但在文化多元和商业类
型电影盛行的时代,上述影
片并没有引起多数观众的足
够重视,也未能使西部电影
重回巅峰状态。困境中的西
部电影如何走上重新振兴之
路,实现再度繁荣,是迫切
需要解决的问题。回顾西部
电影发展历程,对西部电影
与文学特别是与西部文学关
系进行历时性考察,并尝试
重构西部电影与文学的良性
互动关系,或许是推动新世
纪西部电影繁荣发展的一条
可行之路。
一 新时期西部电影与文
学的密切融洽关系
中国西部电影崛起于20
世纪80年代的新时期。
1984年,西安电影制片厂
召开年度创作会议,德高望
重的电影理论家钟惦棐先生
在会上提出,“面向大西北
,开拓新型的‘西部片’”,建
议“把开发大西北精神世界
的问题,当作美学思想的中
心问题来对待”,鼓励西安
电影制片厂“从银幕上开发
大西北人的精神世界”,致
力于拍摄“有自己特色的‘西
部片’”。随后,钟惦棐又在
答记者问和相关文章中进一
步阐明自己的观点,指出中
国西部片有着“足以令世界
为之倾倒的美”。正是在钟
惦棐先生的大力倡导下,以
及在时任西安电影制片厂厂
长的吴天明导演等人的共同
努力下,西部电影蓬勃发展
起来,“与1930-1940年代的
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香港功
夫片并列为百年中国电影史
上具有世界声誉的三大中国
电影艺术潮流”。
回顾西部电影的发展历
程,会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
有趣现象——那些有影响的
西部电影,往往是改编自现
当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西部文
学作品的。特别是20世纪
80年代西部电影的巅峰时期
,正是西部电影与文学特别
是西部文学关系最为密切、
融洽的时期。吴天明、陈凯
歌、张艺谋、颜学恕等一批
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
电影导演,以敏锐的时代感
应意识,自觉从中国现当代
文学尤其是西部文学中汲取
创作灵感和精神营养,把一
批优秀的文学作品搬上了银
幕。如改编自路遥同名小说
的电影《人生》,改编自柯
蓝散文《深谷回声》的电影
《黄土地》,改编自莫言小
说《红高粱》和《高粱酒》
的电影《红高粱》,改编自
贾平凹小说《鸡窝洼的人家
》《腊月·正月》的电影《
野山》《乡民》,改编自郑
义同名小说的电影《老井》
,改编自阿城同名小说的电
影《孩子王》等。这些电影
大多取材于以西部历史和现
实生活为依据的文学作品,
在原作的基础之上进行电影
化的艺术呈现,取得了令人
瞩目的成绩,在当时产生了
广泛的社会影响,为西部电
影和西部文学赢得了较高的
声誉。
新时期西部电影改编文
学作品时,往往能够尊重原
著,尽可能地忠实于原著。
以首部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
西部电影《人生》为例,在
改编《人生》时,导演吴天
明充分肯定原著小说的价值
,并邀请原著作者路遥担任
编剧,连选择拍摄场地也让
路遥深度介入,从而使改编
影片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著的
主体精华部分。同时,影片
也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原著,
而是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
进行电影化的创造和完善,
为电影改编的成功提供了重
要保障。无独有偶,在20世
纪80年代,其他改编自文学
作品的西部电影,也都对原
著保持着足够的敬意。与《
人生》的改编相似,电影《
老井》也是由原著作家郑义
担任编剧,小说《红高粱》
的作者莫言是电影编剧之一
。在对作品的理解上,导演
和作家是有情感共鸣的,从
而能够充分尊重原著的主题
、意图、风格。电影《黄土
地》《野山》的编剧虽然不
是原著作者,但也保留了原
著的核心情节和主要人物关
系。新时期西部电影对文学
原著的这种尊重,并不是一
成不变的原样照搬,而是在
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性改动,从而丰富了原著的
思想内涵,提升了原著的艺
术水准。
……
三是丝路文化资源与西
部电影、文学的相互激发问
题。丝绸之路作为一种文化
记忆与象征符号,代表着中
国乃至世界曾经的历史与辉
煌。中国西部地区丰富的丝
路文化资源是一笔宝贵财富
,亟须通过电影和文学的方
式进行创意开发,实现当代
转化和传承弘扬。丝路文化
资源的创意开发与融入,还
可以为西部电影和文学创作
提供素材、激发灵感。这对
丝路文化资源和西部电影、
文学来说,都是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