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重访五四(在语义与场域之间)(精) |
分类 | |
作者 | 褚金勇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五四”是研读现代中国文学不断重临的“起点”。100多年前,肩负着思想启蒙使命的知识先贤掀起了影响深远的“五四”文学革命。自此,以“五四”为坐标原点,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座鲜明的界碑,古典文学走向终结,现代文学正式启航。“五四”文学革命所蕴涵的民主、科学、个人主义、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元素无不流布着现代性的内涵,让我们至今还在享受着它的文化余泽。本书借助《新青年》等新文化元典回到历史现场,摒弃单一历史主体的历史叙事,通过呈现“五四”场域中多元主体的语义表达与思维路径,梳理知识界在文学革命方案的规划实施中的话语竞合与群体聚散,从民主、科学、审美、经济等多维角度探讨文学革命中具体而微的理论实践问题,总结其成绩与遗产,剖析其隐患与流弊,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思“五四”文学革命与20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现代性演进之关系。 作者简介 褚金勇,男,山东禹城人,传播学博士,现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直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华社一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媒介文化、政治传播、报刊思想史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8项,在《文史哲》《现代传播》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 目录 绪论 上编 重访“五四”文学革命中的启蒙理念 第一章 民主的魔咒:文学革命中的精英主义与民主意识 一 “他们”与“我们”的尴尬 二 “意识”与“潜意识”的紧张 三 “自立”与“立人”的两难 第二章 科学的诱惑:科学主义影响下的“五四”文学选择 一 科学主义与“五四”新文学观念的建构 二 思想启蒙与科学主义文学观的选择 三 审美追求与科学主义诉求的紧张 第三章 创新的崇拜:“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新/旧”逻辑 一 “唯新主义”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审择标准 二 启蒙心态与“唯新主义”的思想逻辑 三 审美价值与启蒙观念的颉颃对抗 第四章 审美的抉择:“五四”新文学审美意识的现代改造 一 从“含蓄”到“直白”:中国文学话语方式的革命 二 从文学到思维:“五四”思想启蒙的理路设计 三 从内敛到外扬:国人“情感结构”的转换 小结 第五章 书写的差异:文白之争中的“经济”问题 一 语言的“经济”:文言与白话正当性争夺的关键词 二 书写的“经济”:文言和白话的书写费力程度 三 思想的“经济”:文言与白话的翻译转换 四 “经济”的审思:文学如何在文言、白话之间抉择 第六章 自我的审查:从“不避俗字”到“力避文言”的白话写作 一 自我审查:从“不避俗字”到“力避文言” 二 存典立范:胡适白话书写中的“导师”意识 三 从偏执到自然:文言与白话的自然呈现 小结 中编 重访“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文体新变 第七章 诗歌的尝试: 《尝试集》与“五四”新文学话语规则的确立 一 理论的创作践行:文学革命中的诗歌理论与创作 二 诗作的出版传播:胡适白话诗歌的社会讨论 三 新诗的阅读讨论:《尝试集》的传播效应 第八章 小说的崛起:文明演进视野下两种文化启蒙 一 地位变迁:“小说”如何登上大雅之堂? 二 形式变革:以“视觉”文本代替“听觉”文本 三 启蒙变革:从“道德教化”到“思想启蒙” 第九章 戏剧的变革:中国现代戏剧演进中的“启蒙”问题 一 道德教化:传统戏曲的通俗话语与道德叙事 二 思想启蒙:现代话剧的精英话语与思想叙事 三 戏曲与话剧:中国戏剧变革中的两种启蒙面向 第十章散文的涌现:中国近代知识人书写的范式变化 一 体式差异:文章脉络与散文园地 二 历史动因:文界革命与报章书写 三 价值审思:自由民主与泛滥横绝 小结 第十一章 文质的辩证:“五四”新文学审美体式的生成 一 “抑文扬质”与“五四”新文学的观念建构 二 思想启蒙与“五四”文质观的价值审择 三 “文质之辩”与新文学发展的理想品格 下编 重访“五四”文学革命中的话语格局 第十二章 语言的政治:“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政治密码 一 被凸显的启蒙叙事:新青年派的白话民主诉求 二 被遮蔽的政治推力:北洋政府的语言政治底色 三 白话传播的历史密码:在野与在朝的颉颃互动 第十三章 思想的游牧:文学在“五四”思想启蒙中的角色扮演 一 文学在思想启蒙中的角色扮演 二 思想在文学文本中的意象化呈现 三 启蒙在情感“说服”中的自我背离 第十四章 争议的错位:学衡派与新文化派的文化论争 一 争议之“点”:学衡派与新文化派的“儒礼”认知 二 文饰之“礼”:学衡派与新文化派的真正歧义 三 叙史之“理”:思想史论的书写尺度 第十五章 场域的斗争:论“五四”文学场域的话语博弈与规则确立 一 解构与重组:多种力量角逐的“五四”文化场域 二 话语与资本:文学场域斗争的矢量格局 三 规训与权力:渐行渐固的新文学话语规则 四 反思与再造:亟待重思的中国现代“文学”观 第十六章 话语的裂痕:新青年派在文学革命中的两幅面孔 一 “不容讨论”:启蒙心态下的激进表现 二 “科学容纳”:理性反思后的多元胸怀 三 自由的两难:在激情与理性之间 结语 一 文学的纪元:“五四”文学革命的贡献 二 启蒙的反思:“五四”文学革命的问题 三 世纪的回眸:中国文学如何重新出发? 附录 学术对话:语言变革、历史书写与媒体的公共性 对话之一:语言是存在之家:重审文白不争的历史悲情 对话之二:思想史书写的转型:从启蒙书写到革命书写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旧题新作:寻觅文学史 意义上的时间与存在 张宝 明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 时刻给予人类以汲取智慧、 继续前行的力量。“五四”便 是如此。它开始只不过是普 通的一天(1919年5月4日 ),在后来的纪念言说中不 断被增添“新意义”李大钊: “我盼望,从今以后,每年 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 都加上些新意义。”,遂成 为文学启蒙(文学革命)、 思想启蒙(新文化运动)、 政治启蒙(学生运动)等为 后人憧憬仰望的启蒙神话。 这一启蒙神话愈是流传广远 ,愈是以一种斩钉截铁的方 式试图传递出某种历史的真 实,惠赐于“五四”而降生的 新文学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 的正统叙事。在百年发展过 程中,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不 断拓展,“五四”文学研究作 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根基所在 ,愈发呈现追寻多元、力求 超越的姿态。当下,中国现 代文学研究需要自我反思的 勇气与实践,这不是一味求 新的无根游谈,也并非昙花 一现的标新立异。面对繁花 似锦、积淀深厚的中国现代 文学学科,“五四”文学研究 更需扎根历史土壤,保持恒 心定力,聚焦核心问题,开 拓学术视野,这是阅读褚金 勇新著《重访“五四”:在语 义与场域之间》(以下简称 《重访“五四”》)的感想。 “五四”文学革命是一个 传统学术话题,说它传统, 因为它潜藏着说不尽的意味 。受正统文学叙事的影响, 人们对当年的“文白之争”往 往满足于粗疏笼统的“文言 反动”“白话先进”的对立判 断。其实,这项研究远未充 分展开,甚至基础的工作也 没有做好。我们经不起追问 :什么是古代文言的特质? 古代文人如何采用“文言”建 构文学的意义空间、体现叙 述逻辑?“五四”催生的语言 转向如何与特定的思想场域 相关联?要解答这些问题, 只有深入触摸“五四”思想现 场的各种声音,经过细读的 具体探究后,才能产生比较 靠得住的结论。《重访“五 四”》这本书在重访文学革 命时,对于“五四”语言转向 背后的多元主体的思想表达 和文化体验有着高度的学术 自觉,进而挖掘文言/白话 对抗叙事在中国文人特定生 命场域中丰富的语义内涵, 由此彰显出自己的学术特色 。 一 以“百年”为经,重思“ 五四”的语言转向 有学者曾言:“没有‘文言 ',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 汉语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 经过“五四”文学革命,不仅 其内部要素,即语音、词汇 、语法发生了变化,而且它 反映的外部事物,如典章制 度、风俗习惯等也发生了重 大变革。《重访“五四”》这 本书虽以文学立论,但压在 纸背的关怀,更多是“废文 言”“倡白话”的语言变革运 动给中国知识人带来的思想 阵痛。要知道,书写语言对 于文人而言绝非简单的语言 书写形式,而是一种进可参 与现实,退可抚慰心灵的“ 有意味的形式”。“五四”文 学革命,意在以语言变革改 造人的精神世界;文学革命 中的“文白之争”,体现的恰 是中国知识人对书写语言的 选择背后思想谱系之间的编 织及冲突关系问题。在“五 四”百年之后,回望文学革 命的峥嵘岁月,重访“五四” 的语言转向,既在历史中寻 经验、求规律,也在历史中 找到前行的方向和力量。 对“五四”的语言转向进 行重思,需要拉开一定距离 才能看得清楚。这也是作者 在行文中一再用“百年之后 ,重临‘五四'”“百年回望‘五 四'”等表述的原因。当今时 代,学术经受着“短期主义” 的困扰,现代的学术研究越 来越注重短平快,普遍缺乏 一种看待和思考问题的长远 眼光,仅仅满足于学术热点 和短期利益。由此带来的一 个结果是:人们很难把握和 解释变动不居的生活世界, 特别是在面对未来时,由于 缺少对重大问题的长时段考 察和反思,人们丧失了应有 的洞察力和决断力。为什么 100年的视野比10年的更好 ?为什么长时段的历史对于 理解导致我们充满冲突的今 天的多重经历是必要的?从 时间向度上来看,长时段的 思维方式最终指向未来,而 危机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源 自未来的不确定性,这种不 确定性需要到历史中去寻找 原因。 …… 《重访“五四”》的研究 任务重在打通过去、现在和 未来的时间界限,在后顾与 前瞻中考察古今之变,运筹 未来之势,其问题意识也体 现在对启蒙者的思与言、知 与行之间的矛盾问题上。“ 五四”文学革命启蒙主义使“ 一切自然的东西服从于专横 独断的主体”,“启蒙主义也 可以退化为一种神话,使启 蒙者丧失自我,丧失对世界 的个人感知而服从于专断的 理性”。阅读康德、福柯、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等人的 启蒙论述,对于检视“五四” 文学革命中的启蒙路径同样 具有指导意义。“五四”文学 革命是在思想启蒙的逻辑理 路下进行设计推行的,启蒙 者满怀思想的果敢和道路的 自信,但也留下了诸多缺失 有待后人鉴别反思。以问题 意识来重撰启蒙文章,必须 看到,虽然我们人文学科的 问题意识是必要的,但这并 不等于我们能像自然科学那 样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这 也是我们很多学术工作者容 易忽略的问题。事实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