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传统风格建筑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薛建阳//翟磊//戚亮杰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传统风格建筑是对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深入的发掘与研究创新。本书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传统风格建筑RC-CFST组合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传统风格建筑RC-SRC组合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抗侧刚度计算、传统风格建筑混凝土梁柱组合件动力循环加载试验研究、附设黏滞阻尼器的传统风格建筑新型梁柱组合件动力循环加载试验研究及非线性分析、传统风格建筑RC-CFST平面组合框架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传统风格建筑RC-CFST平面组合框架拟动力试验研究及弹塑性时程分析、传统风格建筑RC-CFST空间组合框架振动台试验研究,以及传统风格建筑RC-CFST组合框架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供从事历史建筑和传统风格建筑结构性能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薛建阳,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古建筑结构及其抗震性能研究。曾在日本九州大学和京都大学从事访问合作研究。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项,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研究课题9项。获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教育部等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2004年获第五届陕西青年科技奖,2005年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后称号,2008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9年获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荣誉称号。2011年受聘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建设与工程安全”八桂学者岗位。参与编制土建行业规程3部,出版著作和教材16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6X页。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传统风格建筑简介
1.1.2 传统风格建筑的形成和发展
1.1.3 传统风格建筑常用结构体系
1.1.4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风格建筑研究现状
1.2.2 组合柱研究现状
1.2.3 附设消能器的阻尼节点研究现状
1.2.4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研究现状
1.3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 传统风格建筑组合柱力学性能研究
1.3.2 传统风格建筑新型梁柱组合件力学性能及减震研究
1.3.3 传统风格建筑RC-CFST平面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1.3.4 传统风格建筑RC-CFST空间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1.3.5 传统风格建筑RC-CFST组合框架性能化设计及建议
第2章 传统风格建筑RC-CFST组合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概况
2.2.1 试件设计
2.2.2 试验加载及测点布置
2.3 试验结果分析
2.3.1 破坏模式
2.3.2 滞回曲线
2.3.3 骨架曲线
2.3.4 位移及延性
2.3.5 耗能能力
2.3.6 刚度退化
2.3.7 承载力衰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统风格建筑RC-CFST组合柱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3.1 引言
3.2 模型建立
3.2.1 混凝土本构关系
3.2.2 钢材本构关系
3.2.3 单元选型及网格划分
3.2.4 定义相互作用关系
3.2.5 定义边界条件及施加荷载
3.3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3.3.1 骨架曲线
3.3.2 变形模式
3.3.3 模型应力分析
3.4 传统风格建筑RC-CFST组合柱参数分析
3.4.1 钢管屈服强度
3.4.2 混凝土强度
3.4.3 纵筋配筋率
3.4.4 上下柱线刚度比
3.4.5 轴压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传统风格建筑RC-SRC组合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抗侧刚度计算
4.1 引言
4.2 试验概况
4.2.1 试件设计
4.2.2 试验加载及测点布置
4.3 试验结果分析
4.3.1 破坏过程及特征
4.3.2 滞回曲线
4.3.3 骨架曲线
4.3.4 承载力及延性
4.3.5 耗能能力
4.3.6 刚度退化
4.3.7 强度衰减
4.4 传统风格建筑组合柱抗侧刚度研究
4.4.1 截面抗弯刚度
4.4.2 组合柱抗侧刚度公式推导及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传统风格建筑混凝土梁柱组合件动力循环加载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试件设计
5.2.1 模型设计及制作
5.2.2 材性试验
5.3 加载方案
5.3.1 加载装置
5.3.2 加载制度
5.3.3 量测方案
5.4 试验加载过程及破坏形态
5.4.1 双梁-柱试件DLJ-1
5.4.2 单梁-柱试件SLJ-1
5.5 应变分析
5.6 试验结果及分析
5.6.1 柱顶荷载-位移曲线
5.6.2 柱顶荷载-位移骨架曲线
5.6.3 承载力及特征位移
5.6.4 延性分析
5.6.5 耗能性能
5.6.6 刚度退化及刚度分析
5.6.7 承载力衰减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附设黏滞阻尼器的传统风格建筑新型梁柱组合件动力循环加载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试件设计与制作
6.2.1 试件设计
6.2.2 黏滞阻尼器的选择
6.3 加载方案
6.3.1 加载装置
6.3.2 加载制度
6.3.3 量测方案
6.4 试验加载过程及破坏形态
6.4.1 双梁-柱试件DLJ-2
6.4.2 双梁-柱试件DLJ-3
6.4.3 单梁-柱试件SLJ-2
6.4.4 单梁-柱试件SLJ-3
6.5 应变分析
6.6 试验结果及分析
6.6.1 柱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6.6.2 黏滞阻尼器阻尼力-位移曲线
6.6.3 柱顶荷载-位移骨架曲线
6.6.4 承载力分析
6.6.5 变形能力及延性
6.6.6 耗能分析
6.6.7 刚度退化及刚度分析
6.6.8 承载力衰减
6.7 累积损伤分析
6.7.1 地震损伤计算
6.7.2 地震损伤模型
6.7.3 损伤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附设黏滞阻尼器的传统风格建筑新型梁柱组合件非线性分析
7.1 引言
7.2 有限元模型建立
7.2.1 分析步设置
7.2.2 黏滞阻尼器模拟
7.3 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7.3.1 破坏模式
7.3.2 荷载-位移曲线
7.3.3 骨架曲线
7.3.4 黏滞阻尼器阻尼力-位移曲线
7.4 参数分析
7.4.1 轴压比
7.4.2 混凝土强度
7.4.3 阻尼系数
7.4.4 阻尼指数
7.4.5 黏滞阻尼器放置角度
7.5 设计建议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传统风格建筑RC-CFST平面组合框架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8.1 引言
8.2 试验概况
8.2.1 模型设计与制作
8.2.2 试验测试内容与测点布置
8.2.3 试验加载装置和加载制度
8.3 试验现象与破坏特征
8.3.1 试验过程及现象描述
8.3.2 结构破坏模式分析
8.4 试验结果与分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