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记录了乌兰牧骑60年成长发展的历程。作者深入内蒙古自治区多地进行采访,在积累大量素材和占有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对乌兰牧骑进行了全景式描述。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几代乌兰牧骑队员潜心创作、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同时再现了乌兰牧骑全国巡演、乌兰牧骑式会演、乌兰牧骑艺术节等有关乌兰牧骑的重大活动和重要事件,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纪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阿勒得尔图 |
出版社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记录了乌兰牧骑60年成长发展的历程。作者深入内蒙古自治区多地进行采访,在积累大量素材和占有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对乌兰牧骑进行了全景式描述。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几代乌兰牧骑队员潜心创作、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同时再现了乌兰牧骑全国巡演、乌兰牧骑式会演、乌兰牧骑艺术节等有关乌兰牧骑的重大活动和重要事件,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作者简介 阿勒得尔图(陈鹤龄),蒙古族,生于1958年4月。现任中国文化报内蒙古记者站站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阿勒得尔图于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近四十年来在《人民日报》《文艺报》《内蒙古日报》《人民文学》《民族文学》《红岩》《草原》等报刊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96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扎兰屯民族宗教志》于2000年8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4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两卷本文学作品集《纵酒踏歌》于2006年5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 阿勒得尔图于2007年开始蒙古史和北方游牧文化史研究,十年来独立主编或合作主编并出版《成吉思汗中外画集》《蒙古民族发祥地考论》《走出石窟的北魏王朝》《<蒙古秘史>考论》《成吉思汗论》《忽必烈论》《游牧文化论》《匈奴论》等学术著作1100多万字。 阿勒得尔图先后七次荣获内蒙古党委宣传部颁发的“宣传内蒙古奖”先进个人奖;2007年8月,荣获内蒙古党委、政府授予的“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目录 响彻草原的红色序曲 春潮激荡大草原 东风第一枝 全国巡演的乌兰牧骑 全国乌兰牧骑式演出队文艺会演 乌兰牧骑艺术节 平均年龄,78岁的编辑部 乌兰牧骑的热喜 普日布精神的传承 乌兰牧骑作品的“巴林属性” 阿巴嘎旗乌兰牧骑的“草原女民兵” 我的乌兰牧骑 后记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 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 回信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 的队员们: 你们好!从来信中, 我很高兴地看到了乌兰牧 骑的成长与进步,感受到 了你们对事业的那份热爱 ,对党和人民的那份深情 。 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 战线的一面旗帜,第一支 乌兰牧骑就诞生在你们的 家乡。60年来,一代代乌 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 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 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 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 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 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 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 术也需要人民。在新时代 ,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 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 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 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 ,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 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 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 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 骑兵”。 习近平 2017年11月21日 导语 作者以饱满的激情谱写了乌兰牧骑60余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乌兰牧骑众多可歌可泣的生动故事。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饱满的激情谱写了乌兰牧骑几十年、几代人“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的生动事迹。 后记 20多万字的长篇报告 文学《红色文艺轻骑兵— —乌兰牧骑纪事》经过长 达十年的创作即将付梓, 我有感慨,我有感激,我 有感谢,我有话要说! 我的乌兰牧骑“情结” 始于1977年寒冬腊月。 我生在农村,1976年 高中毕业前只是农民的孩 子,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农民。尽管极不情愿,毕 业后的身份就是农民,就 得“脸朝黄土背朝天”地生 活,但我没有放弃走出农 村、改变农民身份的梦想 ,抑或野心。 某天傍晚,生产队的“ 头儿”陪着一位戴军帽、 穿军大衣的人走在并不宽 敞、也不平坦的大街上, 绿军装令人羡慕,穿绿军 装的干部更令人羡慕。经 多方探听,知道这个人是 突泉县文化局创作组组长 董树槐先生。县里要成立 乌兰牧骑,他到村里来是 物色乌兰牧骑演员和创作 员的,有点儿“文艺细胞” 的青年可以到县里参加乌 兰牧骑培训班。 我自信自己是有点儿“ 文艺细胞”抑或“文学细胞 ”的,尽管不受生产队的“ 头儿”待见,但还是硬着 头皮闯进“头儿”的家里向 董树槐先生来个“毛遂自 荐”,虽然没有去成乌兰 牧骑,但却朦朦胧胧地知 道乌兰牧骑是怎样的一支 队伍了。 30年过去,弹指一挥 间。2008年,我出任中 国文化报内蒙古记者站站 长,从此开始真正接触乌 兰牧骑,被乌兰牧骑感动 的同时也纵情地为乌兰牧 骑放歌! 在宣传乌兰牧骑的过 程中,我和内蒙古自治区 乌兰牧骑协会主席达。阿 拉坦巴干先生相识。相处 久了,自然就熟悉了。有 一次老人家语重心长地对 我说:“作为中国文化报 的记者,你应该写写乌兰 牧骑。周恩来总理曾经说 过应该写个‘乌兰牧骑赞’ ,乌兰夫主席也说过‘在 内蒙古的历史上,应该写 上乌兰牧骑的一页’,我 建议,这个‘赞’和这‘一页’ 由你来写!” 我在惶恐中接下这道“ 军令”,在读过大量的乌 兰牧骑材料后,我感动了 、激动了、冲动了。 我把这种感动、激动 和冲动,写成创作计划上 报中国作家协会。2010 年初,中国作家协会将长 篇报告文学《乌兰牧骑纪 事》列入重点作品扶持项 目,达·阿拉坦巴干先生 又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 委员长布赫老人家题写《 乌兰牧骑纪事》书名。开 端特别好,但由于曲曲折 折的故事,主要是自己的 懒惰和懈怠,始终没有进 入创作状态。客观地说, 也始终没有搁置采访和收 集资料。 2017年11月21日,习 近平总书记在给苏尼特右 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时 ,称赞他们是“草原上的 红色文艺轻骑兵”,全景 式书写乌兰牧骑60年波澜 壮阔的历史是时代的需要 ,历史的需要,人民的需 要。 2018年初,我受内蒙 古党委宣传部、内蒙古文 联和内蒙古作协的委托, 开始创作长篇报告文学《 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 牧骑纪事》。尽管有着近 10年的前期准备,但想写 出乌兰牧骑的精神和风采 ,别无选择地要走进乌兰 牧骑,从春寒料峭到绿草 如茵,从最西部的阿拉善 到最东部的呼伦贝尔,几 个月的时间里再次采访十 几支乌兰牧骑队伍、近百 名乌兰牧骑新老队员,像 苏尼特右旗第一代乌兰牧 骑队员伊兰、荷花、巴图 朝鲁等年逾八十的老人都 不止一次地接受过我的采 访,我在采访中感动,在 感动中采访。 当我坐下来进入创作 状态时,几百万字的历史 资料和十几本采访笔记使 我如鱼得水,每天都能有 2000多的有效字数落到 稿纸的方格里,20多万字 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乌兰牧骑纪事》是从我心 中“流”出来的文字长河。 2018年10月8日,节后 第一天上班,我把厚厚的 书稿交给内蒙古人民出版 社时,并没有如释重负的 感觉,也轻松不起来。因 为我知道,我深深地知道 ,几个月的时间是不可能 把乌兰牧骑写透写好写精 彩的,还需要再深入采访 、再潜心创作、再努力提 高…… 2019年初,内蒙古党 委宣传部将长篇报告文学 《红色文艺轻骑兵——乌 兰牧骑纪事》上报国家新 闻出版署做重大选题备案 。在等待批复的日子里, 我听取过自治区领导的意 见,征求过宣传部、文联 和作协领导的建议,又到 几支乌兰牧进行过更为深 入的采访,和责任编辑罗 婧女士探讨、交流的就更 多了。 我很幸运,在《红色 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 纪事》付梓前,已于 2010年被列为中国作家 协会重点扶持作品, 2018年被列为内蒙古文 联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 扶持工程,2019年被列 为国家新闻出版署重大选 题。特别是2019年第二 期《人民文学》在头条位 置选发《红色文艺轻骑兵 ——乌兰牧骑纪事》6万 多字并冠以“庆祝新中国 成立70周年特选作品”, 令我感动非常,是编辑是 主编对我的青睐和厚爱, 是时代是历史对我的青睐 和厚爱,是文学是人民对 我的青睐和厚爱。 乌兰牧骑60多年的辉 煌历程,还有多少可歌可 泣的事迹,还有多少可圈 可点的人物应该大书特书 !乌兰牧骑的人和事不是 一部《红色文艺轻骑兵— —乌兰牧骑纪事》能够写 完写好的,我将以乌兰牧 骑队员为榜样,“扛起红 旗再出发”,对掌握的素 材再梳理再利用,对写 精彩页 响彻草原的红色序曲 01 蓝天,白云,绿草,红花。 流霞般的马群,白云般的羊群,山峰般的驼群。 大自然就是以这样纯情、抒情、真情的手笔勾勒着苏尼特草原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 1957年6月18日,在灿烂的阳光下、在吹拂的夏风中,两辆胶轮马车飞扬着欢声笑语驶出苏尼特右旗政府所在地温都尔庙镇,驶向茫茫草原的深处,这就是昨天刚刚成立的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12名队员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乌兰牧骑试点工作组、苏尼特右旗文化科干部组成的巡回演出队伍,破土而出的“红色嫩芽”将要接受人民的检验、时代的检验、历史的检验。 乌兰牧骑从它建立的第一天开始、从它第一次巡回演出开始,就有别于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团体,直白地说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团体,它的舞台是草原、是嘎查、是蒙古包,甚至是牛羊圈,它的观众是农牧民.是最基层的人民群众。观众多则几十个、少则三五个,即使只有一个观众,乌兰牧骑同样要饱含激情地跳好每一支舞、唱好每一支歌! “演出”是乌兰牧骑的职能之一,它还肩负着“宣传、辅导、服务”的历史使命——红色文化工作队任重而道远。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赋予乌兰牧骑的这四项职能,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继承并发展1946年内蒙古文工团成立之初,时任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主席乌兰夫为内蒙古文工团制定的四条方针:一是执行党的文艺路线,普及第一,要做大量的启蒙工作;二是继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三是发展民族新文化,培养民族文艺干部;四是文工团的性质既是演出团体,又是学校。纵观十年前内蒙古文工团的“四条方针”和十年后乌兰牧骑的“四项职能”,何其相似乃尔,贯穿两者之间的是精神的传承、血脉的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其核心和灵魂则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发展和前进方向。 02 1942年5月23日晚,延安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小礼堂前广场,悬挂在木架上的煤气灯放射出的光芒中,毛泽东做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总结讲话”。 时在中共中央党校一部第三支部学习并参加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延安整风运动的乌兰夫,有幸聆听了毛泽东的“总结讲话”,当时,他的感触应该是非常深刻的,心情也应该是非常激动的,这在他以后按照《讲话》精神指导内蒙古文艺工作的具体实践中看得非常清楚。 在整风运动中,乌兰夫按照中宣部的规定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和毛泽东为开展整风运动做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三篇报告。1943年10月19日,在鲁迅逝世七周年的纪念日,《解放日报》全文发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第二天,领导整风运动的中共中央总学习委员会在《通知》中指出,毛泽东的这一讲话,“决不是单纯的文艺理论问题,而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具体化,是每个共产党员对待任何事物应具有的阶级立场,与解决任何问题应具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典型示范”。 《通知》把这个讲话列为全党整风的必读文件,乌兰夫认真学习《讲话》原著、深刻理解《讲话》精神,是整风运动的需要,更是他成为真正的、更加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需要。《讲话》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讲话》提出“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和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的原则,《讲话》明确“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