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歌三集》是温州图书馆办《温州读书报》文章选粹,已有《瓯歌》《瓯歌二集》两次结集,现在编到了“三集”。书中所收文章,一如从前,全没有地方刊物不得已的吟风弄月感性文字,都是有关地方文献、人物、事件的研读、追忆和纪念。
通过多年的坚守和努力,《温州读书报》给读者留下了这一段段或带苦涩或含温情或有惊醒的文字!这些文字,激活记忆,启发心智,重焕热情,砥砺前行,让人感受瓯风氤氲中的人文精神。
报小心胸大,佳作期期多,《温州读书报》不仅在“温州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也会在民间读书报刊发展史上留下光彩的一页。
卢礼阳老师为《温州读书报》主编。《瓯歌三集》所收一百八十篇文章,选自《温州读书报》2014年第2期(总201期)至2020年第12期(总284期),延续《瓯歌》《瓯歌二集》的风格与特色,堪称《温州读书报》的精华。
本书依据内容分为“专栏集萃”“追念师友”“书里书外”“辑佚考订”“籀园书声”等组,其中“专栏集萃”包括夏里札记、字里乾坤、图书馆纪行、旧书新语、振羽话书、百堂书话、我的签名本、我的第一本书、温州老版本等专栏。全书内容丰富,文笔流畅,作者不乏黄鸿森、朱正、温端政、叶永烈、朱金顺、石湾、王春南、向继东、马斗全、周实、陈福康、余凤高等名家。
《温州读书报》,温州市图书馆、温州图书馆学会主办。创刊于1997年1月,每月一期,二十四年来已发行285期,累计五十万份。2016年12月4日,本报荣登“出版业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中国新媒体大数据平台)。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成熟,作为传播信息、沟通思想、陈述意见的公共平台,日益受到各地读者的关注和认可,得到市内外作者的信任与支持,成为展现温州图书馆人精神面貌的一个窗口,介绍区域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
001序李天纲
001追念师友
003《味镫存稿》序叶永烈
006姨婆蔡笑秋马邦城
009陈竺同先生的书箱董苗
012我与冰心的交往李文郑
016心缘何时了沈克成
021回忆父亲的民盟情怀王则楚
024《永嘉县城区全图》背后的亲情陈寿楠
026忆高平叔先生张晓夫
030回忆张一纯降大任
033回忆戴学正老师瞿光辉
036先生虽逝,风范长在
——读《吴明允先生传略》琐忆吴耀东
039师恩难忘
——怀念赵瑞蕻先生石湾
045墨池坊时代的胡今虚先生宋乐稣
049洒向人间是大爱
——忆莫洛先生夏海豹
052回乡情何怯
——琦君叶落归根的怅然与无奈冯强生
059周汝昌乡情乡思二三事由国庆
064一段封存的记忆
——纪念母亲杨卫民
071忆徐规先生王来
073怀念吴小如先生朱则杰
077怀念周干先生张声和
081难忘杨奔先生潘一钢
084外公的抗战回忆张永谦
086《生命的火花》背后马邦城
089哀悼老伴张钧孙戴若兰
092诗人总有通向永恒的船票
——悼念余光中先生刘克敌
096怀念同窗好友卢声亮温端政
099思念大姐项绿绮项茂荷
107忆“提携人”陈梦熊兄柳和城
110悲情洛地沈不沉
114我心目中的黄宝琦老师郑元明
118“语神”温端政传奇
——读《回首人生》卢润祥
122沙河先生,我的胡子上挂满了悲伤彭国梁
126“对床夜话”约未践至今思之一泫然
——怀念傅璇琮先生顾志兴
132云水山房访邵公子张
135一个明白人走了向继东
138忆董楚平先生徐宏图
142蓬莱弱水路三千
——怀念林冠夫先生朱则杰
148情同手足的同学
——追忆石湾王春南
154黄胜仁的文史缘金陵
157怀念老友高信武德运
161想念钦鸿先生张家鸿
164邮箱里的褚钰泉先生沈迦
168子晋江山又一星
——读许宗斌“数星星”文史著述感言张润秀
175学问和思想
——缅怀叶世祥兄周维强
177专栏集萃
179夏里札记
179洪迈读《汉书》百遍王春南
185褒贬《后汉书》王春南
190三读《水经注》王春南
193禁书杂谭
193关于《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被查禁朱正
196两篇文章两场风波王春南
199《失落的尊严》一度失落石湾
205我的第一本书
205《百科全书编纂求索》黄鸿森
210《心理的单间》是怎样炼成的智效民
215《百姓知情天下太平》
——那个生机勃发的时代刘平清
219《静生生物调查所史稿》胡宗刚
224《陈寅恪的家族史》张求会
229字里乾坤
229几许专家尚解诗马斗全
231说“使君与操”之用典马斗全
233使君与操
——《汉语大词典》二版补目陈增杰
236“楠溪江”应是“楠溪港”沈克成
239温州方言“屙”与“污”“秽”之辨魏太迟
242图书馆纪行
242风送滕王阁刘时觉
245樱花时节武昌行
——湖北图书馆读书记刘时觉
248平湖秋月映孤山刘时觉
252六十五年上浙图余凤高
258百堂话书
258低调李国涛董国和
261闲话《国子监》之“奇”董国和
264孙犁为何最喜欢《光荣》董国和
268振羽书话
268野旷每留残照久
——韦力《书魂寻踪》读札雷雨
271倾尽平生读观堂
——陈鸿祥《王国维传》读札雷雨
274空留纸上声自远
——《听蛙楼话书》读札雷雨
277旧书新语
277孙犁精心耕耘的一块园地
——读《天津日报?文艺增刊》创刊号罗文华
280津沽名镇走出的红学大师
——读周汝昌《曹雪芹小传》毛边本罗文华
283名刊始自津城出
——读《红楼梦学刊》创刊号罗文华
287鹤见祐辅随笔两种桑农
292我的签名本
292夏承焘师改名的签名本孙崇涛
295黄宗江随性的签名本孙崇涛
300书话大家姜德明沈文冲
304追忆陈辽先生二三事沈文冲
307丁景唐先生与毛边书事沈文冲
312思想家气质的人文学者周维强
314梦断香消四十年
——张扬先生题签《第二次握手》赵倚平
319温州老版本
319《意德土访问录》方韶毅
321《红与黑》方韶毅
324《国耻纪念象棋新局》张春校
326朱维之与《中国文艺思潮史略》韦泱
329《小马过河》李传新
331书里书外
333谭其骧的儒学观向继东
339“胡焕庸线”八十年了韩三洲
342往事恰如碑石张晓夫
346严秀的杂文林伟光
350罗建: 糊涂的“封建”周实
353有关江小燕的信周实
359储安平: 理性与情感魏邦良
364前辈当年: 《柴德赓来往书信集》周维强
370郑孝胥日记中的五四及相面刘克敌
372国共方面军统帅之高下差异
——读《胡宗南先生日记》经盛鸿
374《夏鼐日记》里的张一纯先生韩石山
379《师门五年记》书外的故事韩三洲
384王统照之于吴伯箫子张
387朱自清《白水漈》一文逸事叶芃生
390朱自清推崇诗人鲁藜李树德
392重访胡衡忱故里陈文辉
396徐荛的新津情结朱晓剑
398王伯祥先生藏书之处理张学义
401钱基博捐赠华中师大藏品的下落胡春晖
404宋春舫及其“褐木庐”汪应泽
407潮打空城寂寞回
——《走近姚灵犀》王成玉
410《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两种版本的比较安武林
415金凤仪译《屠格涅夫散文诗》读后金城濠
418印度的“糖物”闻中
421现代温州学术的激流与潜流
——读《豁蒙楼散稿》张元卿
425“草莽治学者”的起死回生之路
——张乘健《籀园慧月》读后张元卿
429败仗何以值得研究与铭记
——读《温州莲花心抗战史研究》张元卿
437温州抗战纪念碑原址重建是上策周保罗
441抗日烽火话当年郑征庄
444那时在“康乐”读书张维藩
453回忆半个世纪前的“小小”球队王国俊
4561959年,我读过的民办小学沈智毅
460我与清华国学院的版权纠纷刘显曾
467一个老文化人的商道文本钱志鹏
470傅国涌的一个梦想: 石梁书院滕万林
473子张的“清谷书荫”宫立
475读《瞿光辉诗选》徐达
478住雁荡万峰顶吴常云
481“童心与发现”
——读王则柯老师的《我的学生时代》钟东
486古典戏剧的守门人鲍广丽
489文学青年梦余寿权
493诗书双骄
——爱书如命的叶良中吴军
496我的第一本课外书曹凌云
499三溪区图书室始末徐高发
502公园山旧书店陈以周
505株洲年会日记吴昕孺
519天津年会日记吴昕孺
525张掖年会散记吴昕孺
531诸暨?民间?书人
——第十五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走笔子张
535郑州年会日记吴昕孺
541关于“读书报”的遐想顾志兴
544融融的暖意子午源
546善于利用图书馆的学者
——读刘时觉《图书馆纪行》陈福季
549文章也不是越多越好何频
552读钱穆《师友杂忆》黄硕
5542018馆员年度书单张志清陈谊等563辑佚考订
565谢灵运咏楠溪诗辨伪朱则杰
567谢灵运永嘉山水诗地名小考潘猛补
576曹豳“号东畎”辨正陈增杰
578汤显祖“林下一人”匾题款辨疑陈国忠
581曾经有座回鹘山沈洪保
584禅街?蝉街?夏新天
586景山公园地名小识王长明
590景山上的那一排墓吴旭东
593《李贽全集注》误读“醋交”尧育飞
597孙锵鸣与苏州紫阳书院张小宇
600杭州寻书记陈光熙
603陈黻宸和瑞安心兰书社谢作相
605《西北种族史》作者小考易永谊
609半年县长来裕恂孙伟良
612刘半农?刘半九张国功
616施蛰存请朋友吃鲈鱼陈福康
620也说说施蛰存请吃鲈鱼朱金顺
623再谈施蛰存请吃鲈鱼陈福康
625续谈施蛰存请吃鲈鱼朱金顺
627朱自清的一篇佚跋赵国忠
630给吴伯箫的一封信张期鹏
634谢泳旧英文辞典的补充赵倚平
637籀园书声
639回忆我的父亲与祖父
——孙宝麟先生访谈鲁方平张永苏等
653一座丰碑
——纪念梅老沈克成
657梅冷生先生指导我读书陈朱鹤
660忆梅先生与古籍库房郁小鸥
663化作春花落报端
——缅怀宗鉴吴军
666故乡的杜鹃花
——金江先生藏书整理后记章亦倩
670父亲与温图的书缘郑任钊
674记忆和联想
——由陈寿楠先生的资料工作引起的朱树人
678生命有期,星熠无限
——怀念丁宁老师白洋
682我与图书馆的点滴记忆沙开胜
684《利玛窦中国札记》中的温州人陈瑞赞
687做清醒的存在者黄莲莲
689瓯风于我陈伟玲
692宁澹轩里谈“四对”何泽
695读《周武壮公遗书》卢礼阳
698报小心胸大董国和
701编后记卢礼阳
《味镫存稿》序
叶永烈
一个个潇洒遒劲的毛笔字,写在花笺上。字美文美,《味镫存稿》是我的岳父杨悌先生留下的散文遗著。
这些散文是他在不同时期陆陆续续、零零散散写下的,却在庚寅年集中抄录。他在每一篇文末,都写下重新抄录的时间——从庚寅年十月初七(1950年11月16日)起,到庚寅年十二月十九日(1951年1月26日),在这两个多月时间里,紧锣密鼓般全部端端正正抄毕。他似乎已经预感到余日不多。仅仅过了两个月——1951年3月27日,六十九岁的他就离开了人世!
他在书前写着“录《味镫存稿》文共陆拾篇于永嘉虞师里之读鉴楼”。永嘉,即今日温州。读鉴楼是他的书斋。鉴,指《资治通鉴》。他以毕生精力研究《资治通鉴》,著有专著《通鉴事纬》,一百四十五万字,于1999年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岳父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法科,回国之后曾任浙江省高等检察厅首席检察官。书生意气、为人耿直的他,很难适应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旧官场,毅然决定辞官回乡执教,埋头著述。他的座右铭是:“官场一时红,文章千古在。”他写下数十种著作。他还数十年如一日记录所见所闻,写下《结一阁日记》《竹霁庐日记》《寄石山房日记》《可庐日记》多卷。他的书法别具一格。到了晚年,诗文难换逗鸡之粮,为了维持生计,只得卖字为生。
岳父去世时,留下一大堆手稿。在当时,虽然这些遗著无问世之望,但是岳母视为珍宝。每年江南梅雨季节过后,岳母总是将夫君的遗稿在夏日的阳光下曝晒,以防发霉。年复一年,年年如斯。她还在存放手稿的木箱中放了樟脑丸,以防虫蛀。
1965年,形势趋紧,岳母预感到风暴即将来临,趁春节内兄回家,商定把这批遗稿捐赠给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65年3月19日她把遗稿二十五册寄往杭州。此外,还把家藏线装本《资治通鉴》《前汉书》《后汉书》等二百多册捐赠给温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那场浩劫到来之后,家徒四壁,岳父的一批残稿皆遭“铁扫帚”扫荡,岳母亦被“扫地出门”而病重离世。
终于雨过天晴。我和内兄多方寻找那批珍贵遗稿。经过与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联系,方知手稿移交至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保存。1985年我致函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该部回函,称“由于时间久远,几易其人,情况不明”。此后多次致函,无果。直至1998年年初,经该部徐永明先生细心寻找,终于在西湖孤山之巅的善本书库——青白山居,发现岳父遗稿与《文澜阁四库全书》等善本书放在一起。我和妻闻讯当即赶往杭州。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出示我的岳母当年的亲笔捐赠函,说明家属无法取回原稿,但该部可以提供一份复印件。经过三天复印,我拖着满满一箱复印稿回到上海。
我细细拜读岳父遗稿,最为喜欢的是《味镫存稿》。这六十篇散文,写山水,写名胜,写亲情,写名人,读来格外亲切,而且颇具文史价值。在内兄、内侄完成《通鉴事纬》一书的校勘、出版之后,我着手《味镫存稿》的整理工作。岳父的散文是用文言文写就,无标点,而且内有许多生僻汉字,得益于陈盛奖君的认真工作,把这些散文录入电脑,并加标点。林勇先生则热心推动此书的出版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收集到岳父诸多书法作品以及二十首诗,都收入此书之中。
岳父的四部日记,只存书目,文稿俱已散失,甚为可惜。他乃温州名儒刘绍宽的表弟,又是儿女亲家。刘绍宽留下的一百五十万字的日记,于2018年2月由中华书局分五册出版,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被誉为“记录半世纪温州风云的乡土文献”。刘绍宽日记中有一百八十三处写及杨悌,作为附录收入《味镫存稿》。
我还约请相关人士写回忆杨悌的文章,也一一收入附录。
岳父原有多册相集,历经劫难竟荡然无存。所幸当年妻曾寄过一帧照片给俄罗斯友人斯维坦小姐。经与斯维坦联系,寄回这帧照片,作为作者照片得以收入书中。
同为作家,深知著书之不易。终于为老丈人编好了散文集,我也了却了一桩夙愿。
《味镫存稿》得以出版,使我记起一句西方格言:“笔写下来的,斧头砍不掉。”
2018年7月13日于上海沉思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