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外新马克思主义研究专著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是曾经风靡世界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流派,主要是指20世纪上半叶引领并活跃于奥地利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代表人物有阿德勒、鲍维尔、西法亭和伦纳。他们的理论和执政实践颇有亮点,对欧洲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作者从德文原著到中奥合作,集三十年之研究成果,既是对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研究专著,也提供了可贵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奥地利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李忠尚,“新中国第一名哲学博士”,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国家机关正厅局长,高级外交官。1979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4年获得德国波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成为“新中国第一名哲学博士”。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室主任、副教授(1986)和软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1991起);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全国工商联国际联络部和法律部部长;中国广播电视集团副秘书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高级记者;中国驻澳大利亚原公使衔参赞等职。退出领导岗位后,重任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及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受聘为宁波大学包玉刚讲座教授,深圳市鹏城学者及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博士后导师,德国敏斯特大学决策文化高级研究员、客座教授,为美国努斯城金钥匙获得者等。 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马克思主义”,决策科学、金融和德国及欧盟等国际问题,著有“新马克思主义”研究专著三卷:1.《“新马克思主义”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基于《“新马克思主义”析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原创版),经多年持续深化研究专修增撰升华而成;2.《第三条道路——“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崛起之真谛》(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基于《第三条道路?——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理论研究》(学苑出版社,1994年原创版),经多年持续深化研究专修增撰升华而成;3.《“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研究》(本书),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同名项目原创成果,经多年持续深化研究修撰终于问世。还著有“软科学”三部曲:1.《现代软科学》(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2.《新智囊论》(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3.《软科学大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另著有《决策科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现代决策论》《走向理性复兴》,共出版中、德文著作300余万字。从1987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外大学研究生导师,培养博士、硕士、博士后数十人,主持并完成中央国家级课题十余个。 目录 第一章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概论 一、“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及其背景 (一)政治背景 (二)多民族及反犹主义 (三)经济状况 (四)马克思主义在奥地利 二、“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主张 (一)哲学思想 (二)经济学思想 (三)民族理论 (四)政治主张 (五)文化理论 (六)法律思想 第二章 麦克斯·阿德勒的马克思观及其哲学思想 一、麦克斯·阿德勒的成长及思想轨迹 二、麦克斯·阿德勒的康德观 (一)以康德先验哲学为基础 (二)超越康德——先验社会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是实证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同唯物主义的关系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实质上是实证主义 (三)没有唯物主义的唯物史观 四、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历史观的根本变革——驳阿德勒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曲 第三章 卡尔·伦纳的国家观 一、卡尔·伦纳的成长及思想轨迹 二、卡尔·伦纳论国家 三、卡尔·伦纳论国有化及阶级问题 四、卡尔·伦纳论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 第四章 奥托·鲍威尔的社会主义化思想 一、被誉为“青年马克思”的奥托·鲍威尔 二、奥托·鲍威尔论民族问题 (一)民族的本质 (二)民族原则 (三)奥地利的社会民主党的民族纲领 三、奥托·鲍威尔论俄国十月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 (一)论俄国革命的前提和背景 (二)论布尔什维克革命 (三)论苏维埃的无产阶级专政 四、奥托·鲍威尔论欧洲革命问题 (一)奥托·鲍威尔论欧洲革命的社会背景 (二)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方法和策略 五、奥托·鲍威尔关于社会主义化的思想 (一)社会主义化的基本内容 (二)社会主义化的手段和先决条件 第五章 鲁道夫·希法亭的经济观及帝国主义理论 一、鲁道夫·希法亭的成长及思想轨迹 (一)《金融资本》的写作背景及概貌 (二)鲁道夫·希法亭的研究方法 二、狭义金融资本理论 (一)鲁道夫·希法亭货币理论是整个理论的出发点 (二)股份公司和资本集中 (三)垄断组织的形成及其发展 (四)金融资本的形成及其本质 三、鲁道夫·希法亭的经济危机理论 (一)一般危机理论 (二)卡特尔危机论 四、帝国主义政策理论 (一)垄断和保护主义 (二)资本输出和殖民政策 五、工人运动理论 (一)阶级结构的新特点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 六、鲁道夫·希法亭的“金融资本”理论及其评鉴 第六章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红色维也纳”的社会改革 一、建设公共住房,解决工人等工薪阶层住房问题 二、倡导教育改革,解决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推动公共卫生建设,解决医疗卫生问题 四、打造“新人类”,创建社会主义文化 五、“红色维也纳”的流星式成功及其失败原因分析 第七章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之今昔及其现实意义 一、哈贝马斯与“奥地利马克思主义”之今昔 (一)处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二)“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特征 (三)有关“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批判 (四)麦克斯·阿德勒——“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 (五)对阿德勒的社会哲学思考的一些说明 二、“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遗产和经验教训 (一)历史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理论意义 (四)实践意义 三、研究“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现实意义 (一)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更全面地认识现代资本主义 (二)在比较中体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三)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丰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四、党的二十大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第八章 新时代、“新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国道路 一、以关学为例,其思想炳耀千古,利在当今 二、卡尔·马克思的几个重要理论观点之新解 (一)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及其“两大发现” (二)马克思的“消灭私有制”和“共产主义”之正确含义 (三)马克思从“两个必然”到“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 李忠尚 古人云:“十年磨一剑, ”我们是三十多年著一书:“‘ 新马克思主义’论”系列上、 中、下共三卷,自成体系, 即《“新马克思主义”论》(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出版)、《第三条道路— “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崛起 之真谛》(2010年人民出 版社出版),还有迟到的《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研究》 。如果从我1977年大学毕 业后到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 作编译局工作——当时我参 与翻译了包括《1844年经 济学哲学手稿》在内的《马 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以 及《哲学的贫困》等著作— —算起,至今本人从事马克 思主义研究,特别是国外马 克思主义研究已有45年了。 1979年恢复高考后,我考 取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 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0年受教育部派遣到德 国波恩大学哲学院攻读博士 学位,直到1984年完成学 业,通过题为《早期马尔库 塞的马克思论研究》的博士 学位论文答辩并获得哲学博 士学位,成为“新中国第一 名哲学博士”。1984年年底 ,中国人民大学率先成立了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室,我 被任命为建室主任。之后, 就陆续出版了《“新马克思 主义”论》(上下卷)、《 第三条道路?——马尔库塞 和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理论 研究》、《“新马克思主义” 析要》、《早期马尔库塞的 马克思论研究》、《异化概 念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发 展》和“软科学三部曲”等中 文德文著作300余万字。我 先后带出了几十名硕士生、 博士生及博士后,依托中国 人民大学老牌子的马列主义 发展史研究所逐步形成了一 支研究队伍,对于研究国外 马克思主义起了开辟道路的 先锋队作用。 一、“新马克思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这个理 论界熟悉而热门的理论命题 和政治话题,自两次世界大 战后,尤其是近几十年来, 引起了几代学者的强烈兴趣 和苦苦探索。(“新马克思 主义”在世界范围的马克思 主义研究中,以其“非正统” “非党派”“非政治意识形态” 的面目和众多的著述而异军 突起,独树一帜。它原本是 匈牙利、德国和意大利等国 共产党党内一些领导人对马 列主义的一些观点,尤其是 因对苏联共产党的理论与实 践提出异议而发起,却在西 方引起巨大反响并由一些西 方学者按照其各自的立场和 观点加以理论展开,而逐步 成为一股世界性思潮。)“ 新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60 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国家的 学生运动和工潮中曾产生过 巨大影响,之后几十年,尤 其是每逢世界经济危机和国 家间的剧烈冲突之时,总能 引起各国理论界的再次瞩目 和浓厚兴趣,成为人们时髦 的研究对象之一。 特别是以霍克海默、阿 道尔诺、马尔库塞和哈贝马 斯等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 ,以社会批判理论家自居, 既批判了苏联社会主义,也 以他们特有的方式揭示了现 代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弊病, 以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批判传 统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在社会批判领域既主张扬 弃异化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 义,又引入了系统理论和交 往行为理论以及语言哲学, 旨在构建他们的现代工业社 会理论,在资本主义和社会 主义两大社会制度之间寻找 “真正的第三种选择”。这种 第三条道路思想尽管有种种 局限和乌托邦特色,但在客 观上起到了新的理论启蒙的 作用。由此联系当今世界的 新变化,尤其是中国的崛起 ,使我们对“新马克思主义” ,尤其是对上述社会批判理 论再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理 论研究的冲动。而吉登斯等 关于社会民主主义的第三条 道路设想则是对“新马克思 主义”的生发和社会学建构 ,其理论的系统、深刻自然 与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不可 同日而语。 “新马克思主义”所谓“新” ,就在于它要“重新发现”和 “重新设计”马克思主义。它 以回到马克思那里去为口号 而批判苏联社会主义,以人 的解放为旗帜而批判西方资 本主义,将马克思主义解释 为19世纪的产物,自诩为现 代工业社会的“新马克思主 义”理论,主张通过文化和 意识革命乃至交往行为等来 实现理想,希望建设一个无 压迫、无奴役、人本身能全 面发展的理性社会。 德国百科全书中对“新马 克思主义”的定义:“新马克 思主义是对那些在后期资本 主义社会的条件下重新思考 和解释马克思主义学说所做 的学术尝试的总称。”“新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是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 、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批判和 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他 们以社会批判理论这一特有 的方式揭示了现代工业社会 的特点和弊病,把资本主义 社会视为一种使人异化的、 剥削人的制度,主张真正的 马克思主义在于批判,在于 戳穿各种意识形态而使公民 觉醒,从而使人们能在两大 对抗性制度之外做出第三种 选择:最终建立一个没有战 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没有贫穷和浪费、人能够真 正实现解放的理想社会。客 观地说,“新马克思主义”研 究对于我们在改革开放条件 下解放思想,坚持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结合新 的实际进行比较、鉴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