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照样饱览祖国山河,并不时描绘画卷,吟写诗句,更主要的是,丰先生的画风,因为饱览祖国山河而有所改变。丰子恺在《漫画创作二十年》一文中说过,他的漫画“约略可分为四个时期:首先是描写古诗的时代,第二是描写儿童相的时代,第三是描写社会相的时代,第四是描写自然相的时代”。这“描写自然相的时代”就是始于抗战的逃难途中。
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旅游,自1955年到1973年间,他游历了莫干山、庐山、镇江、扬州、黄山、宁波、舟山、普陀山、苏州、杭州、绍兴、嘉兴、南浔和湖州等地,不但描画沿途景色,更是写下一篇篇游记,这些都包括在《江山无故觉情生:丰子恺游记》中。
现在,让我们读着丰先生的游记,跟随着他的脚步,去看看这些丰先生眼中和笔下的旅游圣地。不过,无论是景点还是旅途,我们现在看到和体验到的,一定是远胜于当年的。
丰子恺(1898-1975),文学家、现代画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浙江桐乡人。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五四”运动后,即进行漫画创作。1921年去日本。回国后先后在上海、浙江、重庆等地从事音乐和美术教学。画风朴实,别具风格,影响深远。绘画作品有:《子恺漫画》《子恺画集》《护生画集》等。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散文创作,长达五十余年,散文集有:《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翻译作品有《源氏物语》等。
丰子恺先生喜爱读书,喜爱旅游。据统计,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丰子恺集》中,谈到董其昌的箴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有十三次之多。我们来看看丰先生是怎样解说这句话的。
勤描写生,不如多观自然,勤调平仄,不如多读书籍。
胸襟既广,眼力既高,手笔自然会进步而超越起来。所以古人学画,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训话。
——丰子恺:《新艺术》
董其昌论画家的修养,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什么要读书?了达世情,洞察物理,非多读书不可。为什么要行万里路?奇山异水,幽境绝域,非多行路不能见其状。太史公游名山大川,归而文章有奇气。作画与作文相似,游了名山大川,胸中的幻象自然丰富,发为绘画,便成杰作。这是真正的画家的修养。
——丰子恺:《绘画的技法》
那么,丰子恺读“万卷书”之外,丰子恺是怎么样“行万里路”的呢?年轻时由于生活负担沉重,很少有机会游玩,只有在杭州读书时借写生的机会游西湖。在日本游学期间,因为总共只有十个月,要学外语学音乐学绘画,又没有时间也没有钱旅游。为此丰先生曾感叹:“每逢坐船,乘车,买物,不想起钱的时候总觉得人生很有意义,对于制造者的工人与提供者的商人很可感谢。但是一想起钱的一种交换条件,就减杀了一大半的趣味。”
倒是抗日战争爆发,他携全家被动地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在1938年7月19日写信给亲戚徐一帆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环城风景绝胜,为战争所追,得率全家遨游名山大川,亦可谓因祸得福。”
谁知,就这样一封信,却引来上海一些小报的攻击。为此丰子恺在《教师日记》中写道:“咬文嚼字,吹毛求疵,无聊之极,大约另有用意。或者,孤岛人满,生活困难;欲骗稿费,苦无材料,就拿我作本钱。如此则甚可怜。”丰子恺照样饱览祖国山河,并不时描绘画卷,吟写诗句,更主要的是,丰先生的画风,因为饱览祖国山河而有所改变。丰子恺在《漫画创作二十年》一文中说过,他的漫画“约略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是描写古诗的时代,第二是描写儿童相的时代,第三是描写社会相的时代,第四是描写自然相的时代”。这“描写自然相的时代”就是始于抗战的逃难途中。
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旅游,自1955年到1973年间,他游历了莫干山、庐山、镇江、扬州、黄山、宁波、舟山、普陀山、苏州、杭州、绍兴、嘉兴、南浔和湖州等地,不但描画沿途景色,更是写下一篇篇游记,这些都包括在这本书中。
现在,让我们读着丰先生的游记,跟随着他的脚步,去看看这些丰先生眼中和笔下的旅游圣地。不过,无论是景点还是旅途,我们现在看到和体验到的,一定是远胜于当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