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行政法原理》主要对行政法相关原理与实践运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阐述。全书包括四个部分,共21章。第一编主要论述了行政法的起源与发展,行政法的基础理论、基本原则、渊源、主体和程序等线管内容。第二编主要阐述了行政行为的概念、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给付和其他类型行政行为的内容和主要特征。第三编主要论述了公安行政、教育行政、市场监管、环境执法、应急管理等不同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第四编主要阐述了行政司法行为、行政复议、行政赔偿等的具体内容和要件等。 本书对行政法的作用、功能、价值、意义和本质进行了全面论述和解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内容凝练,论述科学、严谨,实用性较强,是一部既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的一本行政法著作。 作者简介 韩德利,1971年生,河北青县人。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河北省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邯郸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邯郸市人民调解员协会特邀研究员。1993年西北政法学院毕业后任教于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至今,主要从事宪法与行政法的教学科研工作,重点研究方向为行政法治建设。 曾主持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名称: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参与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名称: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和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名称:城市综合执法和城市综合管理体制研究)等工作。 主要代表作有《行政法律原理与实务》(主编)和《犯罪学》(副主编)。发表《建一流警察职业学院,培育高素质的预备警察》、《大学生权益保护与高校裁制度的构建》、 《宪政视角下的大学治理》、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编 行政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行政法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外国行政法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行政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行政法基础理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辨析 第二节 基本理论体系 第三章 行政法基本原则 第一节 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行政合法性原则 第三节 行政合理性原则 第四节 程序正当性原则 第四章 行政法的渊源 第一节 行政法渊源概述 第二节 我国行政法的渊源 第五章 行政法主体 第一节 行政法律关系 第二节 行政主体 第三节 行政相对人 第四节 行政第三人 第六章 行政程序 第一节 行政程序概述 第二节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第三节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第二编 行政行为 第七章 行政行为概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分析 第二节 具体行政行为 第三节 抽象行政行为 第八章 行政处罚 第一节 行政处罚概述 第二节 行政处罚的管辖与适用 第三节 行政处罚程序 第九章 行政强制 第一节 行政强制概述 第二节 行政强制措施 第三节 行政强制执行 第十章 行政征收 第一节 行政收费 第二节 税收 第三节 征收房屋 第四节 征收土地 第十一章 行政许可 第一节 行政许可概述 第二节 行政许可的设定 第三节 行政许可的实施 第十二章 行政给付 第一节 行政给付概论 第二节 社会救助 第三节 社会保险 第十三章 其他类型行政行为 第一节 行政确认 第二节 行政检查 第三节 行政指导 第四节 行政合同 第五节 行政决策 第六节 行政命令 第三编 部门行政法 第十四章 公安行政 第一节 公安行政概述 第二节 公安执法典型类型 第三节 公安行政执法程序 第十五章 教育行政 第一节 教育行政概述 第二节 高校教育行政管理 第十六章 市场监管 第一节 市场监管概述 第二节 市场监管行政处罚程序 第十七章 环境执法 第一节 环境执法概述 第二节 环境执法要求 第十八章 应急管理 第一节 应急管理概述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第三节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 第四节 自然灾害应急救助 第四编 行政司法与行政救济 第十九章 行政司法行为 第一节 行政仲裁 第二节 行政裁决 第三节 行政调解 第二十章 行政复议 第一节 行政复议概述 第二节 行政复议范围 第三节 行政复议主体与管辖 第四节 行政复议参加人 第五节 行政复议程序 第二十一章 行政赔偿 第一节 行政赔偿概述 第二节 赔偿范围和赔偿义务机关 第三节 行政赔偿程序 第四节 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附件:本书涉及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 序言 行政法的精神 法律是什么?法的价 值何在?行政法的价值追 求是什么?我们研究行政 法的目的是什么?这几个 问题是必须回答的。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 出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 全会专门就依法治国问题 专题研究。法治的春天到 了。无论是民法界、刑法 界、行政法界,还是实务 界,对于法治的研究方兴 未艾。笔者结合实践经验 和三十年来的教学经验, 试图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 一、关于法律。我国 通说认为法律是由国家制 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 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 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 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 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 笔者认为,法就是社 会规则。法这种社会规则 是由国家立法机关代表国 家制定的,其核心内容是 权利和义务,其基本作用 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 民权利,其价值追求是正 义和自由。法这种社会规 则具有规范性、概括性、 普遍性、严谨性、强制性 、公开性、程序性。法的 规范性是指法律以规范性 文件的方式表现出来,并 且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 、标准、样式和方向,即 规定人们能做什么,不能 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法 的概括性是指法的对象是 一般的人,是可以反复适 用多次的。因为法是从大 量实际、具体的行为中高 度抽象出来的一种行为模 式。法的普遍性是指法是 所有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 社会规则,没有法外之地 、法外之人、法外之事。 法的严谨性是指法律语言 必须是明确的,不能是模 棱两可的;法律逻辑结构 必须是严谨的,一般而言 ,构成一个法律的要素有 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和法 律规范。每一个法律规范 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 个部分构成。法律是由国 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因 此法具有强制性。法律不 是神秘的,法律必须是公 开的。法律制定过程必须 公开,法律文本必须向社 会公开才能生效,这就是 法的公开性。法律的实施 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包括执法程序、司法程序 。没有程序保障的法律是 缺乏生命力的,其实施结 果是不会理想的。 关于法的价值,见仁 见智。笔者认为,法的基 本价值是保障社会正义, 最终价值是保障公民的人 权。人权的范畴极其广泛 ,但是人身权、财产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权、生存 权、发展权是人权中最基 本的方面。法律在维护社 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上,保 障我国公民以上基本人权 应当是其最根本的价值追 求。 二、关于法治。法治 的要义就是良法善治。所 谓良法就是完善的法律体 系,所谓善治就是法律得 以良好的实施。良法是善 治的前提,善治是法治的 目标,法治应当是良法与 善治的有机结合。良法是 法律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 理性的统一,其基本要义 在于强调法律必须体现理 性、表达公意、维护公益 和保障人权。善治是指“ 法律实施”之“善”。善治 反映了实质法治主义的价 值追求,强调要把制定良 好的法律付诸实施,尊重 《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严格依法办事,同时又不 机械执法,善于根据法律 原则和法治精神创造性地 运用衡平的方法适用法律 ,从而弥补法律局限性。 善治以社会公平正义为圭 臬,强调在法律实施中不 仅注重原则上的统一性, 而且要注重不同适用对象 的特殊性,做到同样情况 同样处理,不同情况不同 处理。 法治与依法治国紧密 相连。法治是依法治国的 必然要求,依法治国必须 要依靠法治。依法治国的 基本要求是科学立法、严 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 守法。依法治国不仅仅是 治民、更是治官、治吏。 而现阶段我国最大的法治 难题就是治官、治吏问题 ,即关键少数的问题。我 国对于违法犯罪的官吏编 织了严密的法网,比如刑 法、监察法、党规党纪等 ,但是老虎苍蝇还是存在 ,可见治吏之难。 三、关于行政法。关 于行政法的作用、功能、 价值、意义和本质等基础 性问题,理论界一直存在 争论。至今存在过为人民 服务论、人民政府论、平 衡论、公共权力论、服务 论、政府法治论、公共利 益本位论等学说。比较有 影响的是管理论、控权论 和平衡论三种观点。笔者 赞同控权论的观点。控权 论,即用法律规范和控制 行政权,防止出现越权、 滥用职权或者不履行职责 等违法行为,通过对政府 权力的约束和规范以达到 保护人权的目标。首先, 上述关于我国法的基本价 值同样适用于行政法。因 为行政法是我国的法律部 门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行 政法的目的应当是保护公 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 法权益,最终达到保障人 权的价值目标。其次,我 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 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要实现这 一目标就要坚持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 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 建设。其中法治政府建设 是关键。要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要用法律来约束政 府行为。那么这里的法律 就是行政法。最后,从权 力本身角度观察,行政权 属于国家公权力,而公权 力是有强制性的。如果不 能 |